巧建QQ群 促进班级成长

2013-03-18 20:27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9期
关键词:利用网络师生笔者

杨 浩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 南宁 530031)

在新生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借助班级QQ群,使新生尽快融入班集体,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增进师生、生生了解,消除陌生感,缩短适应期,迅速开展新的学习生活。在此,笔者谈谈巧建QQ群,促进班级成长的一些体会。

1 建立QQ群,搭建交流平台

2011年8月,笔者担任了班主任工作。我班共有70名学生。新生初来乍到,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碰到的困难;同学之间需要互相了解,建立伙伴关系。笔者自然而然地想到建立班级QQ群,搭建师生交流平台。班主任通过创建和管理QQ群,丰富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手段,迎合了青年学生的上网爱好,既能聊天,又能增进了解,也便于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

2 采用实名制,快速记住姓名

加入QQ群的学生采用实名制。这样,在交流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很快记住对方姓名,为以后的交往提供方便。也可以要求学生将QQ头像换成自己的头像,更方便教师和同学熟悉自己。经过一段时间,对班上学生的姓名,班主任都能随口说出。如此一来,学生会感觉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尊重和重视,从而乐意与班主任交往,配合班主任工作。

3 隐身上网,试探动态

班主任可通过学生网上交流情况随时掌握班级现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解决。班主任尽量采纳学生在QQ群里提出的合理建议,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1]。班主任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实践经验来看,班主任可隐身上网,尽量不让学生“发现”,为学生的自由交流提供便利,也有利于发现班级的思想动态。例如,在QQ交流中,班上有一位学生喜欢发些“不合时宜”的图片。笔者看到后,着实研究了一番:是该生在搞笑,还是道德问题?笔者决定看看其他学生的反应再做决定。笔者很快发现,学生普遍反映该生是在利用网络搞笑或作秀,没有造成不良影响,算是交流中的娱乐节目。弄清情况后,笔者采取“视而不见”策略,避免了该生被“误伤”。

4 利用网络,各抒己见

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学生在QQ交流中可以高谈阔论,各抒己见,抒发情感,锻炼智慧。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缓解了紧张的学习情绪,同时,还可以针对某一问题或学习上的困难展开讨论。另一方面,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有各自的成长经历,通过QQ交流,可以达到彼此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对于班级内存在的一些问题,班主任也可以引导学生在QQ群中讨论,以达到理越辩越清,形成一致意见,引导和教育学生的目的。例如,一段时间班上学生迟到现象增多。围绕这一主题,让学生在QQ交流中自由辩论。最后,学生形成一致意见,即不能因为近来天气寒冷而随意迟到,必须克服困难,按时上课。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必须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时间观念。学生之间的讨论比班主任在讲台上讲道理的效果更好。

5 网络交流,信息量大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传递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这为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和建设班级等方面提供了很大帮助。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这方面,班主任可以将与感恩相关的文章、图片及视频上传到QQ群中,让学生共享。同样,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资料、学习方法、励志美文上传到QQ群中,与大家分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生也可以发到QQ群中,大家互相讨论,一起学习。再如,学生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第十届文明风采大赛”的征文类比赛,笔者提议学生利用网络,在QQ群中献计献策,互相帮助,尽快完成“党的阳光沐浴我成长”征文初稿。

6 信息公开,积极参与

对于班级事务,班主任可以在QQ群中公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共同建设班级。例如,由于班上只获得了3个自治区奖学金和一个南宁市“祥梦奖学金”名额。为此,笔者将这一信息公布在QQ群上,希望学生展开讨论,确定人选。这样一来,学生体会到班级管理的民主和谐[2],公平公正。很快,学生就选出了合适的人选。通过班级管理信息公开,消除学生的疑惑,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上的一员,从而自觉热爱和维护班集体,树立“班荣则我荣”的思想。同样,对于班费开支等,也在QQ群中公开,接受学生的监督。通过QQ群,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1]蒋夏妮.浅谈QQ群网络资源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职业,2012(26):70-71.

[2]杨华.巧用 QQ群创建和谐班级文化[J].文教资料,2010(8):185-186.■

猜你喜欢
利用网络师生笔者
利用网络爬虫技术验证房地产灰犀牛之说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老师,别走……
信息技术课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策略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提高教学效果初探
麻辣师生
如何利用网络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