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收缩痛的影响

2013-03-18 12:40单国法
哈尔滨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阿片苏醒丙泊酚

曹 彦,单国法,蔡 敏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阜宁224400)

目前人工流产术最常见的麻醉方法是丙泊酚静脉注射,但由于丙泊酚镇痛作用较弱,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收缩痛的镇痛效果一直不理想。地佐辛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它的镇痛等效剂量与吗啡相当[1]。为了减轻人工流产术后子宫收缩痛,我们在手术前静脉注射地佐辛,探讨其对术后子宫收缩痛的镇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自愿要求在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年龄19~36岁,孕期6~8周,体重45~71 kg。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1.2 麻醉方法:受术者术前禁食4 h,禁饮2 h,均不用术前药,常规监测BP、HR、SPO2,鼻导管吸氧。观察组先缓慢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15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对照组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术中根据受术者肢体扭动等反应酌情追加丙泊酚0.2~0.5 mg/kg,直至体动消失。

1.3 观察指标:记录麻醉前和手术开始时的BP、HR、SPO2。记录起效时间(从丙泊酚开始注入到睫毛反射消失)、苏醒时间(从睫毛反射消失到呼之第一次睁眼)、手术时间、丙泊酚总用量、麻醉效果(优:手术期间无肢体活动。良:术中有轻微肢体活动,但不影响手术操作。差:术中肢体活动明显,影响手术操作)、唤醒后不良反应。苏醒即刻、苏醒后15 min及30 min分别由患者采取VAS评分评定子宫收缩痛(0分,无痛;10分,无法忍受的极度疼痛)。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及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手术开始时的SBP、DBP、HR、SPO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手术开始时的SBP、DBP、SPO2比麻醉前均有下降(P<0.05),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手术相关参数的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手术相关参数的比较 (±s)

组别 例数 起效时间(s) 苏醒时间(min) 手术时间(min) 丙泊酚总用量(mg)观察组 30 30.51 ±6.22 9.12 ±2.54 3.77 ±3.81 185.57 ±46.93对照组 30 31.26 ±5.47 9.35 ±2.78 4.03 ±3.49 197.61 ±38.47

表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比较 (±s)

注:与麻醉前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SBP(mm Hg)DBP(mm Hg)HR(次/分)SPO2(%)麻醉前 手术开始时观察组 30 128.6 ±12.7 105.2 ±11.8* 76.1 ±9.3 63.8 ±8.7* 86.4 ±5.2 83.8 ±6.1 98.5 ±1.5 86.4 ±4.6麻醉前 手术开始时 麻醉前 手术开始时 麻醉前 手术开始时*对照组 30 123.4 ±11.9 103.1 ±10.9* 74.6 ±10.2 65.1 ±9.6* 84.9 ±6.8 87.2 ±6.5 98.6 ±1.3 87.1 ±4.9*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相当,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例

唤醒后观察组头晕6例,恶心1例;对照组头晕5例,恶心4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患者苏醒即刻、苏醒后15 min及30 min子宫收缩痛的VA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子宫收缩痛VAS评分 (分±s)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子宫收缩痛VAS评分 (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1

30 min观察组 30 1.9 ±1.2* 2.3 ±1.0* 1.8 ±0.9组别 例数 苏醒即刻 苏醒后15 min 苏醒后*对照组30 6.7 ±1.6 7.9 ±1.4 6.5 ±1.3

3 讨论

子宫除了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以外,还有丰富的感觉神经分布,子宫颈部的神经末梢又更为敏感。人工流产手术中由于子宫颈被牵拉、扩张以及负压吸引、刮匙对子宫壁的影响,从而刺激了分布在这些区域的神经末梢并产生疼痛。丙泊酚具有起效快、恢复迅速、苏醒快的特点,但镇痛作用弱,单独应用常出现术中肢体扭动而影响手术操作,同时人工流产后子宫收缩痛不能有效减轻。本研究对照组术后15 min子宫收缩痛VAS评分高达(7.9±1.4)分。这一方法将逐渐被丙泊酚联合各种镇痛药物所替代。

地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与吗啡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阿片受体作用谱不同。吗啡主要是μ阿片受体激动药,产生镇痛效应的同时会引起明显的呼吸抑制和欣快感,其次有轻度激动κ及δ阿片受体的作用,表现为镇痛、镇静或烦躁。地佐辛主要激动κ阿片受体[3],产生脊髓镇痛,并有一定镇静作用,其镇痛效果与吗啡相当,是哌替定的5~9倍。地佐辛对μ阿片受体具有激动和拮抗双重作用,使呼吸抑制和成瘾的发生率降低,对δ阿片受体几乎无活性,不产生烦躁焦虑感。由于地佐辛镇痛作用持续时间长达6 h[3],所以该药在镇静作用消失后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轻度的镇痛效果。对于门诊日间手术来说,静脉注射地佐辛是一种理想有效的镇痛方法。本研究将其在人工流产前静脉注射,获得了非常满意的镇痛效果。

本研究中我们于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发现观察组苏醒即刻、苏醒后15 min及30 min子宫收缩痛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这是因为静脉给药地佐辛15 min后血药浓度达峰值[3],开始发挥最大的镇痛效应,同时丙泊酚的用量少,因而地佐辛有减少丙泊酚用量趋势。术中BP及SPO2两组均有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地佐辛不增加丙泊酚的呼吸循环抑制不良反应;地佐辛也不延长起效时间及苏醒时间。本研究仅发现少数患者苏醒即刻头晕及轻度恶心,未见呕吐及躁动的发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地佐辛在提供满意的镇痛的同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能有效减轻人工流产术后子宫收缩痛,术后患者更舒适。

[1] 岳修勤.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16(4):255.

[2] 卞清明,顾连兵,高蓉,等.预先静脉注射地佐辛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770 -771.

[3] 包天秀,梁小女,张建友,等.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1202-1203.

猜你喜欢
阿片苏醒丙泊酚
植物人也能苏醒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基于阿片受体亚型的药物研究进展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阿片受体类型和功能及其在猪脑中的个体发育特点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