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白艺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3-03-19 07:01苏丽育
物理通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布白思维能力物理

苏丽育

(潮安县古巷中学 广东 潮州 515647)

“布白”是指创作者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适度的空白常常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空灵悠远.正如清代李渔所说:“和盘托出,不若使人想象于无穷”.物理教学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过程,也可以有意“布白”,即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释疑、提炼拓宽、交流碰撞、争论探索,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增添几许意境,几许灵性,“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正是这种意境的写照.

1 讲究“布白”的意义

1.1 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审美者有“趋完形”的心理定势,不完全的形呈现在眼前会引起人们一种追求完美的审美冲动,也就是完形整体过程.在这一改造、补充过程中,能激起大脑的冲动力,提高了知觉的兴奋程度,这种“完形”结构的追求一旦实现,便能给予完形者以愉悦感.

1.2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布白”教学艺术要求教师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所布之“白”,在创造知识、心理、板书的暂时性的“空缺”里,学生就会有所猜测,有所探索,并按照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自觉地担当起学习的责任,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思考,勇于探究.

1.3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中运用“布白”艺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进行深入研究,精心设计“布白”的内容和时机,从而突破时空的限制,在有限中求无限.另一方面,“布白”有利于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咀嚼、回味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情感的升华和能力的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布白”的艺术操作

2.1 质疑问难时“布白”于无画处成妙境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状态,即“心求通而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状态,这其实是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之前短暂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这种空白会引起恢复平衡张力的移动,迫使学生追求问题的解决.教师不能消极地等待学生达到“愤”“悱”状态,而应在学生思维关节点处“布白”,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并加以巧妙的启发,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学习“力的合成”一节时,为了深化学生对合成法则的理解,笔者提出以下问题:

(1)平行四边形定则也适用于其他矢量的合成吗?

(2)合力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分力吗?

(3)两个大小一定的力F1,F2,在它们间的夹角由零度增大到180°的过程中,合力F的大小如何变化?

(4)如果物体受到不止二个力时,怎么办?

学生在多边信息的交流和多向思维的碰撞之中,加深了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教师只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或代替学生去表达,而是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并进行补充、修改、完善,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填补空白,在主动的探求中提高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2.2 诱发思维时“布白”如听仙乐耳渐明

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与教师相比,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还是初学者.对此,教师如果简单地把问题变成一连串的一问一答,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难以提高.思维源于疑惑,教师的层层“布白”,使学生感到疑惑,进而让学生分层次、有梯度地思考、探索,既能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得出了正确结论,又能拨亮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如听仙乐耳渐明”的过程中,实现认知结构的升迁.

例如,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对分压电路的分析探究时,为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布白”启发学生思考.

(1)分压电路与限流电路相比有何不同?

(2)改变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时,电压表的读数如何变化及其原因?

(3)电路有何优点?

(4)当使用阻值较大的滑动变阻器(0~500 Ω)进行实验时,为何会出现电压表几乎没有示数的“奇怪”现象?

教师通过以上的精心“布白”,满足了学生主动参与、寻求正确结论的心理需要,学生通过一番讨论,经历一番思维碰撞之后,豁然开朗,课堂“布白”就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催化剂.

2.3 自主建构时“布白”画出“南国三重春”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对知识的新理解.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布白”,给学生造成暂时性的知识空白,可以刺激学生思维,驱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主动地填补知识空白.学生“借得西湖一池水”,就能“画出南国三重春”,建构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构成.

例如,在学习“原子的结构”时,为了构建原子结构模型,笔者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电子是怎样发现的?它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原子的结构可能怎么样?

(3)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说明什么?

这些问题给学生造成暂时性知识上的完形刺激,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在知识海洋里遨游,教师可引导学生自查资料、阅读思考、解惑释疑.

2.4 知识拓展时“布白”认知更上一层楼

物理知识的回味、延伸、拓展过程是师生间积极的双边活动,是师生间再度的交汇和沟通,是使学生的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又一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巧妙“布白”,将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与深刻,促进思维品质的优化与思维品位的提升,提高了分析、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教学中,为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测定的方法,笔者让学生进一步思考.

(1)用一只电流表与电阻箱怎样测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

(2)用一只电压表与电阻箱怎样测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

(3)用一只电流表(或电压表)与电阻箱做该实验,运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一定不能得到较准确的结果吗?

(4)如果你认为能得到较准确的结果,那么,你有哪些具体的方案?

由学生讲出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思路.教师通过观察、提示、点拨、引导,指出这一思维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学生在一步步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正确的思路.这样的“布白”,既能起到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知识空间和学习空间的作用,又能激活学生大脑的信息库,对学生主体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3 运用“布白”的原则

教学“布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丰富内涵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精心铺设.

(1)科学性原则

“布白”的科学性是指“布白”内容的科学性和“布白”表述的科学性.“布白”内容必须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布白”的表述必须规范、准确、严密.另外,要注意一堂课“布白”的频度.如果一味“布白”,面对新知识教师什么都不讲,则是放任自流,学生将茫然无获.

(2)适度性原则

“布白”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要对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估,以可接受性为原则.难度要适中,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性.难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度太小,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针对性原则

“布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和内容.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紧扣教材,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确立关键性问题,并以此为中心合理展开.也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实际情景的需要,把握“布白”最佳时机,或引入“布白”,引人入胜;或高潮“布白”,扣人心弦;或过渡“布白”,承上启下;或结尾“布白”,余音绕梁.

“布白”作为教学过程的艺术,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科学的全部.教师在教学中应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以不断丰富“布白”的内容,拓宽“布白”的手段,完善“布白”的艺术,提高运用“布白”艺术的水平,以突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享受到“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叶长文.再论教学布白艺术.中国教育学刊,2000(5):34~35

2 江山.物理学科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误区及其纠正策略.物理教师,2012(11):22~24

3 江山.四环节自主导学教学法初探.物理教师,2010(12):7~8

4 钭方键.情感教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物理教师,2010(3):7~9

5 陈建华.简谈课堂提问的有效设计与组织.中学物理,2011(16):13~15

猜你喜欢
布白思维能力物理
只因是物理
论书法的布白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处处留心皆物理
浅析中国画的虚实关系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布白”技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运用
试论布白艺术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