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口译教学中的礼貌套语训练

2013-03-19 17:08
外国语文 2013年1期
关键词:译语法语口译

周 平

(四川外语学院 法语系,重庆 400031)

近几年对礼貌套语对比研究方面的论文为数不少。根据笔者的统计,从2000年起,仅在中国期刊网上可以直接搜索到发表在大学学报的论文就达45篇之多,其中43篇从语言学、文化或跨文化等不同角度探讨了不同文化礼貌原则差异、礼貌套语差异根源、礼貌套语的使用原则以及礼貌套语的教学;仅有两篇和翻译相关,而这两篇与翻译相关的论文都是以笔译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英汉礼貌套语的差异,礼貌套语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何艳平,2004;赵宁,2003),还没有论文从口译教学角度对礼貌套语进行论述。

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语本科三年级法语口译教学迎送专题训练学生口译结果为语料,探讨在非专业口译教学中礼貌套语训练的作用和训练目标。

1.礼貌套语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

礼貌准则是语言的使用规则之一,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沉淀,蕴涵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生活习惯及思维方式,是对社会交往行为的规范,同时也是最大限度地削弱人类交际的潜在冲突和对抗,缩小话语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平衡和友善关系,进行得体交际的工具。也就是说,礼貌制约着语言的使用,反过来语言又是表达礼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礼貌套语作为交际活动中礼貌准则的直接体现,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在同一民族文化中,礼貌原则体现着一定的礼仪规范,礼貌套语作为这些礼仪规范的直接体现,常以固定的规范形式出现。礼貌套语在不同民族文化中体现为不同语言实现形式,具有相似的社会功能,不同语言常用的礼貌套语也基本对应,但这些意义相对应的礼貌套语却具有语用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常常成为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根源。礼貌套语,特别是表示请求和拒绝的礼貌套语的使用,与交际语境直接相关,体现着交际双方的交际策略。在同一交际语境中使用不同的礼貌套语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交际效果,因此,礼貌套语使用熟练程度经常在现代外语教学中被作为衡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三元关系的口译这种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译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接受者,又是交际者,必须琢磨发言者的意图,尽可能追求与源语相同的效果,同时要考虑到听众的思想、感受和反应。因此,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必须考虑不同语言间礼貌的差异,将源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按照目的语文化中的方式,选择合适的礼貌套语进行传递,从而避免冲突,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2.礼貌套语训练在口译过程中的作用

口语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口译这种特殊的语言交际过程的即时性和即席性特点,是一个多任务共同处理的动态过程。在交替传译过程中,译员借助笔记(或无笔记)一次性听取源语信息,在信息接收的同时要调动本身的语言知识和言外知识对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将信息概念化,存储于短期记忆,并在短期记忆消失之前,完成语码转换,组织译语和重新表述。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口译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人脑是一个容量有限的信息处理渠道,同一时间不能处理太多任务,如果一时段只有一项任务需处理,那么人的注意力可能被全部分配到这项任务,处理效果和质量能令人满意;而同时处理两项甚至更多的任务时,注意力就要进行分配。如果注意力分配得当,也能顺利完成任务;否则交际失败,就会出现较大障碍而导致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口译中精力合理的分配对产生高质量的译语至关重要,如果一项任务分配精力过多,分配到其它任务的精力就会相应减少,从而影响口译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著名口译研究学者Gile(1995:98-111)利用认知概念提出了“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的精力分配模式”。

心理语言学认为程序化的知识不占用记忆空间,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可以降低注意力在该部分知识的分配,在表述过程中能够快捷地产出。通常以套语形式出现礼貌套语是规范化的语言表述形式,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属于程序化的知识,能够自动产出。当礼貌套语成为程序性知识时就能够自动产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记忆负担,降低译员在该项的注意力分配,而将更多注意力投放在新信息的接收、整合分析和记录以及译语组织等任务上,为产出高质量的译语创造条件。此外,职业口译员通常遵守一个原则:译语输出时间不超过源语发布时间。当礼貌套语成为能够自动产出的程序性知识时,其产出速度较快,可以为其他信息的译语组织和输出赢得更多时间,从而提高口译效率。

3.礼貌套语训练目标

接受口译训练的学生在法语单语交际的情况下经常不能对交际另一方使用的礼貌套语或者说交际策略做出正确判断,从而误解对方的交际意图,或者虽对交际情境判断正确,但由于采用的交际策略不得当或不恰当的礼貌套语导致误解,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这些问题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口译教学中礼貌套语训练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通过实践操作,深化学生对语言的纵深认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礼貌能力准确、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交际策略,在运用中发展语言使用技能,从而尽可能避免交际冲突的发生。

安德森的认知学习及能力发展模式认为,任何认知知识的习得都要经过一个从陈述性阶段过渡到程序性阶段的过程。在陈述性阶段,我们多把注意力投放在低级处理程序上,依赖有意识的信息控制处理,因而速度缓慢。而程序性阶段的处理则自动化程度高且会超越意识的控制。当知识和技巧自动化或程序化时,我们的注意力多集中于高级处理程序。程序性知识的发展分为认知、联想和自主三个阶段。认知阶段的陈述性知识只能以诠释式方式提取,过程长且速度慢。联想阶段的知识虽然部分呈程序化,但尚存的陈述性知识仍影响提取速度,操作中经常会出现不受控制的错误。自主阶段的知识呈完全程序化,提取速度快,但一经提取则无法改变(蔡小红,2001)。语言知识的习得和口译技能的获得都应该遵守认知知识的习得规则,都要经历这个从陈述性阶段过渡到程序性阶段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影响译员的精力分配、口译的运作程序、口译的速度和效果。礼貌套语作为规范化的语言表现形式,在知识体系中应该属于程序性知识,提取应该达到高度自主程度。而学生的法语礼貌套语知识在接受口译训练前还没有成为程序性的知识或者没有达到程序性知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自主阶段,此乃口译教学中礼貌套语训练应该要达到的另外一个目标。

4.训练描述

接受口译技能培训的是法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语语言听说能力,能听懂一般性生活话题的法语并能围绕这些话题进行表述,但口语运用能力相对较弱。

训练试题由承担该课程教学的教授设计,是一位法国留学生配合的对话形式。此次训练测试是在进行了四周的课堂训练后进行的,试题涉及某大学一位副校长接待一个法国某所大学代表团成员,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介绍双方当事人和行程安排。该校两位代表发言由承担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分别模拟承担。测试持续33分钟,其中包括双方发言和学生的翻译时间。话轮接替由授课教师掌握,其目的是留给学生足够的翻译时间。

刘春景(2004)、赵玲琴(2007)等将礼貌套语进行了归类,包括问候语、称谓语、请求语、拒绝语、致谢语及其应答、恭维语及其应答、邀请语及其回答、道歉语、委婉语、告别语、祝语、禁忌语等。笔者研究对象所在学校礼貌套语的训练也基本按照以上分类逐项进行,课堂训练持续四周(八课时)。此次训练是一般性的礼节接待,既是礼貌套语训练后第一次迎送专题训练,又是对学生礼貌套语掌握的总结性评估,重点考察学生对礼貌套语的掌握和运用。训练中涉及到前九类礼貌套语,共计38处,其中汉语17处,占总数的44.7%,法语21处,占总数的55.3%,主要是在称谓语、请求语、拒绝语、致谢语和恭维语五个方面。

5.训练结果分析

本文分析的语料是一个自然班的口译表现,该自然班由29名学生组成,29名学生都参加了这次阶段训练,29份录音资料都属于有效资料。训练评估分为五个部分,其中礼貌套语30%,信息40%,语言15%,流利度10%和语气5%。从礼貌套语在评估标准中所占的比例不难看出礼貌套语在该阶段训练中的核心作用。要求学生礼貌套语输出一气呵成,每出现一处错误、重复、修改或者非正常停顿要扣一分。如果礼貌套语部分扣分超过10分,则表明礼貌套语训练没有达到训练目标,还需要继续进行训练。

从整个口译结果来看,(1)学生的法语礼貌套语输出速度较训练前有大幅度提高,语言形式多样化,表述过程中停顿或者修改明显减少。而在训练前,学生虽然能够在法语表述的过程中根据不同交际环境选择使用礼貌套语,但礼貌套语语言形式单一,且输出速度较慢,经常出现重复、较长的停顿或者较大的修改。这说明在礼貌套语这项基本技能方面,学生的认知和技能掌握已经基本完成了从陈述阶段到程序阶段的过渡,自动化程度高,信息处理速度快且超越意识的控制。(2)包含礼貌套语的话轮译语速度明显快于不包含礼貌套语的话轮。这说明学生礼貌套语的输出已经达到程序性知识认知的较高阶段,速度较快。礼貌用语通常表现为固定套语或固定表述方式,体现一定的交际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训练和课后练习,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礼貌套语,因此在加工和重组礼貌套语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3)包含礼貌套语的话轮译语质量(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明显高于不包含礼貌套语的话轮。这说明处于认知知识较高发展阶段的礼貌套语处理速度较快,在口译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礼貌套语的熟练掌握使学生在礼貌用语语言层面上投入很少精力,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与礼貌套语关联的关键信息点上。此外,需要指出的是,礼貌套语训练在口译笔记这项基本口译技能之前展开,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不能借助笔记,完全需要脑记。熟练掌握礼貌套语有助于减轻学生口译过程中的记忆压力,使得学生较合理分配注意力,将注意力更多分配到其他信息的接收、分析、记忆、整合和译语组织上,从而保证了整个话轮的译语质量。如前面所述,合理分配精力对产生高质量的译语至关重要。如果一项任务分配精力过多。(4)法译汉时译语速度相对较快、译语质量相对较高,而汉译法时译语速度相对较慢、译语质量相对较差,这说明学生双语表述能力不平衡,法语语言表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从礼貌套语的口译结果来看,(1)三人礼貌套语单项得分低于20分,占总数的10.3%,其中最低分16分,最高分25分5人,占总数的17.2%,平均得分22分,平均得分率73.3%,基本达到预定的训练目标;(2)在法译汉时,礼貌套语的译语自然流畅,语言表现形式多样,输出速度较快;而在汉译法时,礼貌套语输出速度较慢,语言表现形式相对单一,主要表现在译语速度较慢,出现重复、修改和停顿较多。这说明学生对法语礼貌套语还没有达到能够完全自动产出的程度,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训练;(3)部分学生得分较低是因为跟礼貌套语相关的信息内容表述错误,而不是礼貌套语表述错误。下面我们来分析学生在礼貌套语口译结果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在法译汉的过程,错误率最高的礼貌套语出现在中方代表要求法方代表向法方某副校长转达她的问候时的话轮接替中。法方代表回答为:“Effectivement,monsieur Durant m’a beaucoup parlé de vous.Je me ferai un plaisir de lui transmettre vos recommandations.”在传译“Je me ferai un plaisir de lui transmettre vos recommandations”这一礼貌套语时,仅4人,占总数的27.6%,将该礼貌套语及其所含信息准确传译,其他学生都将该信息错译为“他也要我向您转达他的问候”。此礼貌套语核心是“向某人转达问候”。所有学生都将这一核心问题在译出语中准确流利地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里出现的错误并不属于礼貌套语的错误,而属于信息错误,这是因为学生只考虑到法方代表发言中的意义连贯,而没有考虑对话中的意义衔接、话轮接替和交际中的合作原则。

在汉译法的过程中,称谓用语的译出语表述不符合法语习惯。例如,在翻译“以我们学校校长XXX的名义”这一称谓用语时,27%的译出语不符合法语表述习惯。法语称谓用语表述通常是姓名在前,职位在后,例如“au nom de monsieur xxx,président de l’université”,而学生的译出语为“ au nom du president de l’université,monsieur xxx”。除此之外,“法语系的陈主任”、“西语学院的郑院长”等称谓语的译出语都存在同样问题。学生平时课堂和这次训练中的表现显示,这类问题的出现有两种原因。一方面,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这种礼貌用语;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此次训练中过度紧张。此外,在道歉用语的译出语表述中,学生没有将译入语的信息组合,采用了更常用、更简洁的译出语表达方式。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对不起,我来晚了”。仅有两人,占总数的6.9%,将两个汉语单句进行组合,译出语为“Excusez-moi de mon retard”。其他的译出语为“Excusez-moi,je suis en retard”。这里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意味着将汉语单句作为翻译单位是不正确的,主要是强调口译这一交际形式的特殊性。译员需要利用最短时间将信息传递出去,因此,译员应尽量使用简单明确、节省时间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

因此,在口译训练中,礼貌套语的训练是必要的。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礼貌套语训练可以在传译过程中避免冲突,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当学生礼貌套语训练达到安德森所说的认知知识习得的自主阶段时,在口译过程中可有效减轻译员精力分配负担,将更精力多投放在其他信息的获取、译语话语组织等方面。本文揭示了本科阶段礼貌套语训练的必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礼貌用语教学和训练,如何将教学的重心放在逻辑记忆、精力分配、译前准备、口译笔记等口译基本技能的训练上。

[1]赵宁.英汉礼貌准则差异与翻译[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3(10).

[2]何艳平.英汉礼貌用语的比较与翻译[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4).

[3]蔡小红.交替传译过程及能力发展[J].现代外语,2001(3).

[4]蔡小红.论口译教学训练评估[J].中国翻译,2005(6).

[5]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力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6]刘和平.对口译教学统一纲要的理论思考[J].中国翻译,2002(3).

[7]吴琼.口译中的精力分配[J].集美大学学报,2002(12).

[8]刘春景.俄汉文化因素对跨文化交际中礼貌用语的影响[J].江西电力职业学院学报,2004(12).

[9]赵玲琴.从语用角度看英汉日常会话[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3).

[10]Lederer,M.La Traduction Aujourd’hui[M].Paris:Hachette F.L.E,1994.

[11]Seleskovitch,D.Interpréter Pour Traduire[M].Paris:Didier Erudition,1984.

[12] Gile,D.Regards sur la Recherche en Interprétation de Conférence[M].Paris:Presse universitaire de Lille,1995.

猜你喜欢
译语法语口译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浅谈法语学习难点以及应对策略
唱到爱恨缠绵时,以爱化解世仇——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论法语的体系统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