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译一体化——基于自主学习的翻译专业阅读课程建设

2013-03-19 17:08朱玉珊
外国语文 2013年1期
关键词:教材语言英语

朱玉珊

(四川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重庆 400031)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要日渐迫切,对英语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更高。四川外国语大学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外语类的综合大学,肩负着为本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任,随着翻译专业的成功申报和建设,如何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以适应社会的要求,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翻译学既不是语言学,也不是文艺学的分支,而是一门介于语言学、文艺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之间的独立的综合性学科,这就要求制定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作为翻译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于自主学习的阅读课程建设将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的语料库资源,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1.加强阅读训练对提高翻译能力的重要性

培根在《论读书》中精辟地提出:“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汲取知识、拓展视野的手段,更是收获愉悦、丰富阅历、提升自我的过程。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阅读能力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因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有助于学习者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知识。William Grabe(1991)认为阅读技能包括:自动识别技能、词汇和语言结构知识、语篇结构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综合分析和评估技能、元认知知识和监控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随着阅读量的递增而渐进的过程,像其他很多能力的提高一样,光靠老师教是不够的,应该由学习者自身在不断摸索、实践、操练过程中找到最有效的方法进而不断提高。多读多看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

翻译能力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在英语的应用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翻译是一种实践,翻译的原则、标准、过程和要求等基本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获得,但技巧却需要大量的实践。要培养翻译能力必须要提高词汇和语法水平,注意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些都离不开大量的中英文阅读。首先,提高翻译能力与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相辅相成。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的能力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而获得大量的语言知识,并通过翻译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在熟练汉语思维的同时,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思维。其次,阅读是有效的测试手段,并能促进整体语言能力的提高,文化差异是我国学生翻译能力提高的一大障碍。一方面,了解英美国家及中国历史和文化知识,在阅读和翻译中可透过词汇的字面念义去理解词语的内涵或社会文化念义,以帮助学生了解英汉在文化及语言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通过一定量的阅读训练,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方面的特征,不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英汉语言文化的背景知识,提高运用英语的自觉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2.基于自主学习的阅读课程在翻译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英语交际教学法中存在教学过程单语化现象,有着排斥母语和翻译的误区。而受教师水平和课本内容的限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很难创造真正的交际环境得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学生的外语和母语表达均不合乎相应的语言规范,很难在中英文之间进行流畅的转换。这样的现状与英语翻译能力的重要性是不相适应的。我们在翻译教学中常年惑于翻译教材的选择,课堂资料的匮乏,教学方式的单一等问题,都需要通过自主学习的阅读课程建设来一一解决。

2.1 补充多学科知识,加深学生对翻译教材的理解

现在的翻译教材主要分为句法流派,文体流派和语篇流派三种。句法流派翻译教材是从语言层面讨论英汉双语在词法,句法的异同,进而针对异同详细列出双语转换的技能技巧。文体流派翻译教材是从文体角度编写,培养学生翻译不同文体文章的技能。语篇流派翻译教材提供各种类型的完整的语篇,培养学生纵观全局的翻译态度和翻译技能。三类教材各有特色和侧重,但也很难尽善尽美。有些教材理论性太强,有些教材过于偏重技巧训练。通过阅读课程中的自主阅读环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加强对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补充翻译理论、语言学和文学的知识,从而极大地加强学生对翻译教材的理解。

2.2 从“文学翻译”转向“实用翻译”,丰富教师对翻译材料的选择

传统的翻译课堂中,由于文学作品语言优美,阅读面广,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极大帮助,语篇选择多以文学作品作为素材。而当下,市场所需要的翻译人才是复合型、应用型的。文学翻译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翻译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仅需要文学素材为实践资料,更需要政治、经济、贸易、金融、科技、法律、旅游、管理、广告等方面的素材。学生要从“单一翻译”训练转向“全面翻译”训练,拓展阅读面,至关重要。由于课程设置中翻译课程课时量有限。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全面涵盖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讲解,就很难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语篇的阅读和分析。通过一体化的阅读课程,由阅读老师在自主阅读训练中为学生开列翻译课程上需要阅读的书单,并进行适当指导,既帮助学生在翻译课前加强了对翻译素材的理解,又能够极大程度上丰富翻译材料的选择,从而为学生后期的翻译技巧训练赢得更多的时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重视英汉语言对比,加强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

英汉两种语言在各方面差异很大,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是主语显著,汉语是主题显著。我们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意识到这些方面上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忽视汉语的行文特点和规律,如牛新生(2005)所说,难免会译出一些带有“翻译症”的句子。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语言的了解,需要习惯于两种语言表达和两种思维模式的转换。阅读训练是帮助理解语言和吸收语言信息最好的办法。只有对两种语言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才能在翻译课堂上拥有大量的语料,便于教师对这些大量的语言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的语言现象导致的理解、表达和接受等方面的反应,了解不同的思维特点,帮助学生加强语言意识的转换,从而增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4 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拓展学生阅读兴趣和翻译能力

现代的翻译教学再也不能够只停留在“课前发练习,课上念译文”的方式;而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兴趣、特长等方面来组织课堂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中,要摈弃原有教学法中老师布置任务、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不再强调译文的“唯一性和正确性”。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中,要变重视“翻译结果”为重视“翻译过程”,强调翻译教学是一个非直线性的,探索的生成过程,教师以启发和监控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翻译课前,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布置分组选定翻译材料,并对材料进行自主阅读。在翻译课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分组陈述,然后再对语篇进行分析,从理论和技巧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们相互评价译文内容,并进行修正,从而达到对语言知识和翻译理论技巧的双重掌握。

3.“读译一体化”实践

“读译一体化”是针对翻译专业《阅读与翻译》课程进行的研究课题,在对2009和2010两个年级的翻译专业学生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善教师网络辅导、学生自主学习体系,进一步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性、协作性、超文本性教学模式,从而实现课程立体化建设。我们不但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实现了创新,而且在教学内容的革新等方面也有了可喜的进展。

传统的翻译教学过程大致是教师根据某本教材内容进行讲授,本课题通过引入“读译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基于多媒体平台的《阅读与翻译》课程体系,加强中英阅读训练,拓展阅读范围、加大阅读训练量,探索阅读能力提升对翻译能力培养的意义。

3.1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

我们以三位翻译教师为主要团队,以2009级和2010级翻译专业的150名学生为蓝本,以2009级和2010级其他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近600名学生为参照,进行了“读译一体化”实验。在翻译专业实行改革,而在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学生中维持原有的课程设置。

3.2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本研究只要采用对比研究法,教师在翻译专业的教学中引入“读译一体化”概念,让学生在大学二年级的学习中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大量阅读,并建立网络平台,鼓励自主翻译,团队翻译,定期开展俱乐部活动,译文擂台,翻译实践研讨等活动,提升学生对中英文两种语言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在翻译方向,我们则依然采用阅读课程的常规教学法,在大学三年级才开始引入翻译课程。

在研究中,我们对两个年级,两个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翻译期末考试成绩和翻译能力的进行了对比研究;对学生的个人访谈,导师观察笔记,评价量表和学生自我总结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收集。

在具体研究开展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学生的阅读俱乐部,完善了学生的自主翻译训练平台,组织了各种翻译和阅读实践活动,从各方面给予学生指导性意见,并充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3.3 研究结果与讨论

经过近三年的实验,发现翻译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读译一体化”训练后在大学三四年级的英译汉和汉译英及专题翻译等各门课程的整体表现均强于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学生,充分证明了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课程对学生在翻译整体理解和表达上均有强烈的推进作用。

4.结论和反思

在构建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始终是第一指导思想。合格的翻译人才应该具备较好的母语和外语基本功,广阔的知识面,充实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交际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改革翻译专业阅读课程,在广泛的阅读训练下,引入翻译理论和技巧学习,加强全面翻译实践,重视翻译教学过程,无疑对打造市场型翻译人才有积极的作用。

[1]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2]林克难.翻译教学在国外[J].中国翻译,2000(2).

[3]骆贤凤.如何培养21世纪需要的翻译人才[J].成人教育,2006(12).

[4]Grabe W.Current Developments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Research[J].TESOL Quarterly,Volume 25,Issue 3,1991.

[5]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3.

[6]王桂红.享受课外英语阅读的乐趣[J].科教文汇,2008(3).

猜你喜欢
教材语言英语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