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注射室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

2013-03-23 19:19
当代临床医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门诊药品消毒

赵 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注射室 300052)

门诊做为医院的窗口,是患者来院就医的第一个科室,直接影响着病人对医院工作的整体评价。而门诊注射到做为医院的最前线,担负着全院门诊各科室患者的注射工作,每天的病人多,流动性大,病种复杂,药品的更新速度快,患者素质参差不齐,以及护士工作环境潜伏着各种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都有可能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通过临床的观察分析,现将注射室的安全隐患分类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探讨如下。

1 门诊注射室的不安全因素

1.1 客观因素

1.1.1 注射环境由于各科室的各种注射均在注射室完成,环境狭窄,病人多,流动性大,区域分隔不明细,易造成院内感染。

1.1.2 药品种类多、复杂 因为来自各个科室的用药,护士很难一一掌握。

1.1.3 患者较多高峰时段易发生错误注射就诊医嘱单与病历,药品不符;剂量,用法,药名不符或含糊不清;处方未对一些皮试的药品注明皮试等。

1.1.4 护患沟通不到位患者经历多个环节,挂号,侯诊,就医,检查,交款,取药,若护士对患者在等待注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不能给予及时解答,需要患者和医生或药房协调不正确的药品或医嘱或需要患者家属交纳注射费时,很容易让患者把就医过程中不满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

2 护士方面主观因素

2.1 护士职业危害

2.1.1 物理性损害 紫外线是一种传统空气消毒法。200-300nm波的紫外线可被眼睛角膜和皮肤的上皮层吸收,引起皮肤红斑,角膜炎,长期接触可诱发皮肤癌[1]。

2.1.2 生物性损害注射室护士每天工作中都有可能接触病患呼吸道,血液,排泄物等致病微生物或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未按操作规程执行,发生针刺伤,易传播乙型丙型肝炎病毒。

2.1.3 心理危害 工作繁重,无法与患者进行交流,忽略病患及家属情绪,使他们不满或病患将自己病情的烦躁强加与护士身上,语言过激,使护士精神损伤,身心疲劳。

2.2 护士责任心 个别护士工作的主动性,自我约束力不强,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工作紧张就产生急躁情绪导致工作不认真,不细心,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

2.3 护士技术水平 由于门诊护士年龄偏大,技术水平欠缺,知识老化,不注重经验积累,注射未做到无痛注射,对新型药品的注射方法掌握不当,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如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晕厥应急处理;心肺复苏的抢救技术应急能力不强。

2.4 护士缺乏法律意识对一些容易引起护患纠纷的认识不足,缺乏法律意识,对违规而造成的严重后果缺乏充分的认识,忽视病人的知情权、隐私的保护和需求。

3 相关的防护措施

3.1 注射室的环境布局要合理 室内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要做好,定期做好大清扫,每日定时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每季度做好空气消毒后的微生物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后要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液擦手。注射过程中减少陪护人员的走动,以防增加空气中细菌含量。凡接触过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物如注射器头皮针,棉签要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装入收集盒内密封包装,每日由工作人员送往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处理[2]。

3.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士接到病患的处方和药品,先核对处方,药物和病历是否一致,处方是否规范,无误后方可执行。对于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查看病人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家庭史,皮试液现配现用。

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门诊注射室护士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应面带微笑,积极主动,亲切自然,对不同的患

者应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引导患者心境转移,使患者简单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消除病人的恐惧感,使病人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3.4 职业危害的防护紫外线消毒时避免人体皮肤眼睛直接暴露在紫外线灯光下,待熄灯10-15分钟后进入,开窗通风换气。护士工作时戴口罩,处置病人前后洗手增强针刺伤防护意识,禁止用双手重新盖针头帽。注射后立将针头丢入锐器收集箱,如不慎发生针刺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患侧受伤部位,挤出部分血液,反复挤压同时,用流动的净水反复冲洗,用碘酊,乙醇消毒包指扎。

3.5 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 要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知识点,了解并掌握新的操作技术方法,对护士定期进行操作技术培训及考核,不断提高护理专业理论及操作水平。注射前询问病人,避免空腹注射,注射时要“二快一慢”,即进针拔针快,推针慢,注射时要与病人沟通,分散病人注意力,注射后应根据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向病人解释。注射室常备氧气袋和抢救车,按时清点抢救车各药品及抢救物品,保证氧气袋的氧气充足,使各物品均处于备用状态。

3.6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熟悉《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的文件,学法,知法,守法,尊重患者权利,履行告知义务,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和理解,善于倾听患者建议,通过分析改进护理工作。

门诊注射室因其患者流动性大,病情复杂等特殊性质,各种医嘱没有相对固定的查对程序和治疗流程,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素质提高,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改进注射流程,简化中间环节,认真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门诊护理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1] 黄.婷、陈爽.门诊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3(16);7.

[2] 朱国玲.注射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临床护理,2006,18,302.

猜你喜欢
门诊药品消毒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门诊支付之变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