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期待视野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3-03-25 06:09林振昌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1期
关键词:陌生化悬念视野

林振昌

从阅读经验的角度看,面对同一文本,一个只有一般阅读能力的人和一个有丰富阅读积累的人,由于他们“期待视野”的不同,阅读结果会有很大不同。如:一个孩子看了《伊索寓言》,只觉得很有意思而已,而文学泰斗钱钟书先生却能读出“另一种人生意义”(引自《写在人生边上》)。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是一场多向度对话,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本质属性”。

对话常常或隐或显,或明或暗发生。由于期待视野范围的宽窄、大小迥异,对话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和干扰。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依据阅读对话的特征,利用各种对话方法,使阅读向纵深发展。否则,只会让阅读肤浅化,表面化,阅读效果受到损失。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构建对话平台是有效阅读教学的保证,对话的成功与否决定于教师引导对话的水平,以及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一、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

1.通过读者已经熟悉了的文学作品的知识及其规律,唤醒阅读期待视野。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所读作品的文体规范特征和规律性运用到阅读对话中,因此要建立深厚的阅读期待,要求读者不但要对文体类别有宏观把握,而且要有微观审视,这样才能在阅读中主动地运用这些文体知识并且很快地启动自己熟悉的文学作品的知识和规律形成阅读期待。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基础知识,让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对诗歌、小说、散文等各类文体的基本范式能有一定的了解。著名语文教育家韩雪屏在《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一文中,把形成阅读期待作为首要的对话策略。可见期待的形成至关重要,可以说没有期待就没有对话发生。

2.通过与熟悉作品建立隐在联系,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

在阅读一部文学作品的同时,积极地关注这部作品与其他文本的关系,主动地和其他文本进行联系和对照,这是一条唤醒并扩展阅读视野的有效途径。

3.通过把作品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方法,拓展阅读对话内容,扩大阅读期待视野。

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现实世界的主观再创造,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现实生活,因而,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把作品的虚拟世界和真实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的方法帮助建立阅读期待,从而与作品进行深度对话。实际上,一个会读书的人总是善于把文本世界与现实进行对比获得反思加深对文本理解。否则只会变成书呆子,沉浸在虚幻的故事之中。作品的虚拟世界与真实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是阅读对话的一种重要途径。

4.通过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陌生化方法,激活阅读期待

所谓陌生化,其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外在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思维方式,使人们即使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够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对象的异乎寻常、非同一般。经验表明陌生的读物往往能勾动读者的心,而最陌生的熟悉则更能勾动读者的心弦。

陌生化理论同样适用于阅读教学,它可以使学生唤起对熟悉事物的独特感受,增强作品的审美情趣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阅读欲望和满足期待视野以达到有效阅读教学目的。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篇陌生化创作的典范。作品无形之中暗合或迎合了读者的求新、求异、求奇的阅读心理。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猜读文章的陌生化语言、陌生化的情节造成的“空白点”。另一方面可以运用陌生化的教法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文本视野,加速视野融合。

陌生化的对话策略不仅要求教师课堂言语的新颖、陌生、有创造性,更主要的是要求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新颖别致,切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

5.通过设置教学悬念,激发阅读期待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探究热望。具体做法是:对于标题或书名,引导学生质疑有些充满悬念的题目如《门外有敲门声》、《世间最美的坟墓》等;或讲述书中的精彩片段后,戛然而止,让学生们带着满腹的疑惑主动走进阅读。学习电视剧节目预告设置悬念,我们可以先把文章的魅力、事情的高潮、结果之中某个突出的片断或者与文章有关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让学生不由自主产生究根究底的愿望。“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学也是如此,通过悬念的设置可以有效激发期待,让学生主动阅读。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一开始便设置了悬念。她说:“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几乎没有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孔乙已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我们仔细读这篇文章之后,就可以得到回答”。于漪老师针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巧设问题,造成悬念,引起学生期待,促使对话的顺利进行。有的文章本身就有悬念,教师可以突出这种悬念情节,把它放大。有一些课文结尾是悬念式的,事物发展可能会出现各种结局。在结束课文时,要不失时机地接着结尾,引导学生考虑各种结局。如《项链》就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悬念结尾,引导学生讨论,可以引起期待,调动学生主动对话。

二、探索多样的对话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对话发生方法的不同,把对话方法分成八种:

生本对话法:重在解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品读精妙的文本语言,体味文本所蕴涵的文化历史内涵。

师生对话法:通过教师的讲解、提问、点拨,以及和教师讨论从而获得文本意义的对话途径叫师生对话。由于教师的知识、经历、阅读能力一般会高于学生,所以多数情况下,师生对话中师生关系是上下互动关系,但有时也表现为下上互动关系,学生在上,教师在下的情况经常出现。师生对话一定要遵守平等待人互相尊重的原则,尤其是老师要放下架子,虚心当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都要给予鼓励支持。师生对话重在师生互动交流,有助于养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师生感情。

生生对话法:是指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可借助于同伴的合作讨论来获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正是此理。同伴对话表面看来是一种水平互动,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三人行,必有我师”。事实上,由于知识的多寡不同,同伴对话还存在另一种互动关系——上下互动式。同伴对话既有水平互动又有上下互动关系。同伴对话可以使学生养成一种团结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它是语文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作者对话法:读者与作者对话包括阅读体会作者情绪、感情、心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的处境、创作态度等多个方面。

以上对话只着眼于作者、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和文本自身意义的理解和把握,往往以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为其对话目的,还不能深入全面地互动交流。下面方法可以使阅读对话更有效,从而使文本意义显示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历史对话法:是指读者主动与文本的时代背景对话、交流,理解把握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赋予文本的时代意义,使对话向历史的纵深处发展。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极度强调这种对话。与历史对话要求读者深入探究、挖掘作者原意,刨根问底追根求源式破解文本主旨。对作者和文本意义不许有任何创造和发挥。有些文本的确需要用历史对话的方法解读。历史对话在阅读对话中极其重要,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学习精神。

现实对话法:是引导学生主动的思考从书本历史中回到读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加深作品现实意义的理解。作品中的许多内容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并且往往是虚拟的世界,读者要主动地把真实的现实世界和虚拟的作品世界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阅读期待,从而建构作品意义。例如《背影》中父亲形象可以使人联系到现实中自己的爸爸,自己和爸爸的款款父子亲情。

个性对话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把文本思想、情感和意义与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等个性有机结合一起,而不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作无病呻吟。个性对话法指读者以其独特的个性眼光理解文本,这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化阅读。我们很多东西以个性解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对“幸福”一词的理解,不同个性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爱糖果的孩子认为吃块奶糖的感觉是幸福的,而在喜欢打篮球的孩子来一场球赛胜利那才是痛快淋漓,幸福无比。在《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个性对话的例子实在精彩。老师首先叫学生讲自己心目中的房子建在哪里?怎么设计?喜欢大海的学生把心目中的房子建筑在海边,喜欢从空中俯瞰的学生把心目中的房子建筑在空中,喜欢远离尘嚣、脱离世俗的孩子则想把心目中的房子建筑在山村。接着阅读文章时老师叫学生给小屋起个名字的做法也很绝妙:山之屋、香之屋、云之屋、夜之屋、梦之屋、树之屋······一个个美妙温馨的小屋名字闪烁着同学们个性的光辉。

个性对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的思维品质,尤其是发散思维,使读者更快进入文本,与文本视野融合。

自我对话法:获取知识和陶冶精神的愉悦、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是那些有较高欣赏水平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通过阅读关照自身,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汲取知识和思想的营养,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丰富知识结构,发展个性,完善人格。这是一种潜隐的内化的自我交流过程。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阅读中读者与自我的对话还包括对自己阅读方法、效率的反思。有了阅读反思,读书的品味必然会提高,阅读效果也会日益显著。这种对话方法对自我期待的唤醒、期待品位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我们切不可忽视这类反思、反省式的对话方法。

(作者单位:温州苍南钱库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陌生化悬念视野
悲剧:最有力量的陌生化
巧设悬念增魅力
借助陌生化策略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教学新思维
从陌生化角度浅析《藻海无边》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视野
真相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