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探析

2013-03-27 13:15李炳煌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10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现象教材

黄 玄,李炳煌

(1.松泉中学,广东 深圳518019;2.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 湘潭411201)

英语课堂沉默现象(class silence phenomenon)在我国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早在199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就曾指出中国英语教学“费时较多,效率较低”,并且学生习得的英语还是“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1]。尔后,虽然大学许多学者和教师进行了深入而详细的分析和解剖,多数研究者认为“教师、学生和文化环境”[2]是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使得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有所减少,但情况仍不乐观。我们应该从产生课堂沉默的时间源头进行探究并找寻解决的方法。纵观中小学英语的学习过程,我们发现,小学英语既是外语学习的开始也是非常基础的学习,课堂教学还算活跃。但是,进入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二年级开始,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开始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就是英语老师们常说的初二英语学习的“分水岭”现象。观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我们会发现在课堂上慵于与老师交流互动的学生越来越多,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默。越往高年级走,这种现象越严重。因此,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探析,有效消解课堂沉默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

1.教师“三无”

(1)无暇。初中教材难度大,内容多。课堂上,进程非常紧,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没有时间去发现,去解决课堂沉默现象。很多老师只自顾自地讲授自己课堂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他们无暇顾及一些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慢慢地这些学生就成为了课堂沉默者。

(2)无视。尽管有些教师已发现由于自己的疏忽,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与老师互动,保持沉默的现象,但往往这些学生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并且有时考虑到口语在最终测验中所占比重很小,于是乎,继续漠不关心,忽视这些学生的存在,进而恶性循环,加剧了这种学生的沉默态势。

(3)无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的学生不断增多,课堂气氛越来越死闷,教师也已警觉起来,准备采取措施,无奈教学任务压头,沉默人数又太多,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很多教师只好反过来抱怨说,学生笨,基础差,不愿开口,自己没有办法。恶性循环也由此开始。

2.学生“三不”

(1)不会。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智力与能力,性格特点有差异,学习的效果就会有差异。在相同的环境和相似的教学条件下,有的学生反应敏捷,学习速度快,有的学生反应迟钝,学习速度慢[3]。由于这些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一些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差,在课堂上无法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无法与老师进行互动,只好退而求其次,沉默不语。而相当一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如此,想着这些学生反正成绩不好,跟不上课,只要他们安静,不影响课堂,就不批评,这就潜移默化中加剧了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

(2)不敢。有些学生基础还可以,但是由于胆子小,天生腼腆,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不敢与老师互动,上课总是当独行僧,日积月累,养成了惰性,进而成为一种习惯。他们的即兴语言能力没有得到培养,也加入了沉默者的行列。

(3)不屑。因为老师教学要面向全体,一般以中等生为参照对象而设计教案,这样就使一些优生“吃不饱”,觉得教师的提问和活动很幼稚,去参与这些幼稚的活动有失自己的水平,不屑参加课堂活动,从而他们也成为了沉默者。这些学生虽然沉默,但暂时成绩还可以。一些学生看不到这一点,本末倒置地认为:某某同学上课不与老师配合,成绩也好,从而认为上课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掩盖了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弊端,也为这种现象披上了一件伪装的外衣。

3.文化与环境之殇

(1)“师道从严”文化张力抑制学生表达之欲。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尊师是传统美德。学生在老师面前要兼卑少语,不能损害老师的尊严。这也导致有部分学生,特别是优生,家教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同时,民间文化中也有“大人讲话小孩子听”的传统,这使得学生养成了喜欢当听众的习惯。

(2)“面子观念”削弱了学生发言的勇气。中国人群体文化取向是让人们保持沉默的重要原因[4]。大部分中国学生都不想出风头,怕因此跟别人不一样容易,丢“面子”。中国人万事都讲究“面子”,有些人好“面子”胜于生命。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错误,有些学生就认为这样很丢“面子”。还有一些不懂事的学生,在旁嬉笑或者讥笑,犯错了的学生就会更加觉得无地自容。深思之后,他们也许会认为保持沉默是最稳妥的办法,从而导致沉默的队伍越来越大。

(3)学生个性学习心理差异加重英语课堂沉默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有的内向,有的外向。内向的学生更容易在课堂上出现沉默。教师如果没有很好地平衡外向和内向学生的过程学习,也许会更加促成内向的学生趋向沉默。有时外向学生的过分活跃,占据了教师过多的关注和时间,使一些本来还试试看的内向学生也可能会被挤到沉默学生的队伍中来。

(4)教材编排不合理催生课堂沉默者。现行教材版本很多,其中也不乏一些很好很适合学生的教材。但不可忽视的是,也有很多教材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内容太难太多。很多教师根据传统的教学观念,觉得教材必须让学生吃懂,吃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教材讲解上,成为了教材的打工者,无法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主宰者或者主人。为了完成教材任务,他们争分夺秒,不惜牺牲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时间,学生成了教师知识讲授的接收器,成了无暇顾及自己感受和愉悦教学过程的学习机器。

二 有效消解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策略

(1)鼓励学生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人。由于初中教材是指定的,教师无法选择教材,因此许多教师就被教材束缚,成为了教材的奴隶。其实,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沉默,而是更加积极活泼,教师必须成为教材的主人。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按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树立“材料式”的教材观,把教材作为一个“文化中介”,通过对教材的处理,整合教学资源,使教材适合学生学习现状以及兴趣,为我所用,那么学生的主动性就能调动起来,沉默现象就会有所改善。

(2)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个体,注重个性特点,“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个体知识的关注和尊重是新课程的内在精神意蕴,是新课程与旧课程在知识论立论上的根本区别。引入个体知识,使新课程改革在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等方面发生了根本转向[5]。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不能无视任何层面的学生,通过讲授+合作+互动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能让有些学生无事可做而开始沉默。另外,要特别注意克服教学模式单一的毛病,使学生感受到堂堂课都有新东西可学,都有新活动可以参加。这样他们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沉默为活泼。

(3)探索英语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法。改变单一的分数评价学生学习的手段,增加一些口语测试类的过程评价。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处理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失误与错误。要学会容忍学生的语言错误,树立“错误资源”意识,把课堂视作师生逐步认识错误、利用错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运用沉着冷静的心理和从容应变的机智,使错误成为一种美丽的课程资源。捕捉错误,多维互动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6]。其实,在生活中,特别是口语中,我们的语言是经常有漏洞或不严谨或者错误的,这不是一件不得了的事。要让学生也有这个意识,不怕犯错。英语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不断地自我修正和习得中才能学会正确地使用语言。

(4)积极培养英语课堂学习中的榜样。英国著名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在各种教育方法中,榜样是“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它的教育力量较之口头上的说教要大得多。儿童具体地看到别人行为的优与劣、善与恶,“必能懂得更清楚,印象更深刻”[7]。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树立不同的榜样。有“不会”变“会”的榜样,有“不敢”变“敢”的榜样,有“不屑”变“屑”的例子。由于知识和见识所限,学生对于老师讲的很多道理也许一知半解,但是对于榜样,他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5)教师的责任与担当。“Teachers have the ultimate responsibility for manag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教师对管理课堂互动有最终的责任)[8]。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与学生交流,注意提问的技巧性、趣味性和针对性;平衡课堂内各层次学生的关系,降低各种负面情绪,优化课堂,创造和谐关系。有了和谐的课堂,沉默者无法沉默了,不愿沉默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1]李岚清.改进外语教学方法,提高外语教学水平[N].中国教育报,1996-09-05(A1).

[2]李景光.大学英语课堂沉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其相关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10(10):152-153.

[3]杨登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教育革新,2006(2):21.

[4]顾永惠.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沉默的原因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S4):306.

[5]余文森.关注和尊重个体知识决定课程教学转向[N].中国教育报,2009-04-10(A6).

[6]张 瑜.“悟”从“误”中来——浅议错误资源的教学处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Z1):61-62.

[7]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8]Rod Ellis.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Basil Blackwell,1990.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现象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