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固本和胃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4例临床研究

2013-03-28 04:58黄天生尚莹莹肖定洪郭召平徐新利
江苏中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胃轻瘫胃动素健脾

黄天生 尚莹莹 肖定洪 严 军 张 艺 张 珩 郭召平 徐新利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上海 201800)

糖尿病胃轻瘫 (DiabeticGastroparesis,DGP)是指与糖尿病相关,无机械性肠梗阻存在的胃动力障碍和排空延迟,其临床主要症状为早饱、餐后饱胀、恶心、呕吐、厌食等。这些症状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GP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我们应用自拟健脾固本和胃方治疗本病,临床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72例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性13例,女性 23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3.56±7.254)岁;DGP 病程 2~120 个月不等,平均病程(13.26±21.299)月。对照组36例:男性15例,女性 21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 (62.48±8.167);DGP 病程 2~72 个月不等,平均病程(12.58±17.944)月。

1.2 诊断标准 参照 《内科疾病诊断标准》拟定:(1)糖尿病病史>5 年;(2)存在明显的腹胀、早饱、厌食、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2个月;(3)胃镜检查无胃黏膜损伤或幽门梗阻,肝功能正常;(4)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或视网膜病变;(5)X线检查餐后4h胃内仍有标志物存留。同时具备上述5项条件的患者,可诊断为糖尿病胃轻瘫。

1.3 纳入标准 符合糖尿病胃轻瘫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痞满诊断标准者。

1.4 排除标准 (1)伴有胃肠穿孔、肠梗阻、严重胆囊炎、胆道梗阻、化脓性胆囊炎及其他原因引起化学性或感染性腹膜炎的器质性疾病患者;(2)精神疾病患者;(3)合并有严重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患者;(4)因手术、药物、精神及其他疾病导致的胃轻瘫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服用吗丁啉(多潘立酮),10mg/次,每日3次,餐前30min口服。

2.2 治疗组 服用健脾固本和胃方。方药组成:太子参 15g、麦冬 12g、玫瑰花 6g、炒苍术 9g、炒山药15g、生地 15g、法半夏 9g、黄连 3g、大狼巴草 15g、川朴花6g,由本院药剂科制备,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每次量约100mL,餐后30min服用。

2组疗程均为 4周(28d±2d),治疗期间仍应用降糖药物,予糖尿病饮食,停服其他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

2.3 脱落情况 疗程不足2周者计为脱落病例,脱落病例不计入统计结果。其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

3 疗效观察

3.1 主要观察指标

3.1.1 临床症状评分 根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患者脘腹胀满、早饱感、嗳气、饮食减少、胃脘疼痛、泛酸、恶心呕吐症状分为无、轻、中、重 4个等级,根据症状轻重分别记为0、1、2、3分。

3.1.2 血浆胃动素检测 采用ELISA法检测,试剂盒由RB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治疗开始、结束时各检测1次。

3.2 疗效判定标准

3.2.1 临床症状疗效判定 采用尼莫地平法公式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30%。

3.2.2 临床主要症状的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控制:疗程结束后,症状消失;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分级减少2级;有效:疗程结束后,症状分级减少1级;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描述中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说明健脾固本和胃方在改善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吗丁啉。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总疗效比较 例

3.4.2 单个症状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健脾固本和胃方在改善患者脘腹胀满、早饱感、嗳气、饮食减少、胃脘疼痛、泛酸方面优于吗丁啉(P<0.05),在改善患者恶心呕吐方面与吗丁啉疗效相当(P>0.05)。

3.4.3 血浆胃动素比较 见表3。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胃动素具有可比性(P>0.05),健脾固本和胃方在降低血清胃动素方面明显优于吗丁啉 (P<0.05)。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单个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例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胃动素比较 ng/L

4 讨论

糖尿病胃轻瘫是无机械性肠梗阻存在的以胃动力障碍和排空延迟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本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主要将其归因于糖尿病神经病变[1]。大部分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糖尿病导致自主神经和肠神经系统(ENS)病变,引起胃排空延迟、胃肠激素(胃动素、胃泌素、P物质等)分泌异常、胃电节律紊乱和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周期紊乱或消失(Cajal间质细胞减少所致)。胃动素(Motilin)主要由位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黏膜内的M细胞分泌,在消化间期胃窦和近端小肠MMCⅢ相启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刺激胃和上消化道运动,促进消化间期胃排空,其血浆含量高峰和MMCⅢ相波相一致[2]。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变化的机制尚未明确,可能因为患者胃排空延迟导致胃潴留,胃壁持续扩张和松弛,加之食物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刺激,使胃动素释放增加,血浆胃动素水平代偿性升高[3]。

中医学尚无糖尿病胃轻瘫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特点,古代医籍中依稀可见叙述。如《赤水玄珠》记载:“消渴……饮食减半,神色大瘁……不能食者必传中满鼓胀。”所论“中满”与糖尿病胃轻瘫关系密切。《丹溪心法》曰:“有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为痞者,有饮食痰饮不能施化为痞者。”《圣济总录·消渴门》曰:“能食者,末传脑疽背;不能食者,末传中满臌胀。”认为本病是由于消渴病程日久,耗伤脾胃,运化无力,升降失常,痰湿食滞中焦,气机不利所致。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我们认为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脾胃,存在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其本虚为胃阴不足、脾气亏虚,标实为气滞,治疗以养阴健脾、理气和胃为大法,从而制定健脾固本和胃方。方中太子参、麦冬、生地、大狼巴草、炒山药健脾益气养阴,法半夏、黄连、炒苍术和胃降逆,玫瑰花、川朴花理气消胀。前期临床观察发现,健脾固本和胃方对糖尿病胃轻瘫脾胃虚弱型总有效率为91.33%[4]。本研究发现健脾固本和胃方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脘腹胀满、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胃肠动力障碍症状,显著降低血浆胃动素水平,说明健脾固本和胃方可能是通过改善胃肠动力,降低血浆胃动素这一作用机理,从而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临床症状。关于本方的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探讨。

[1]Michael Camilleri.Diabetic Gastroparesis.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7,356(8):820

[2]Xu L,Gao S,Guo F,et al.Effect of motilin on gastric distension sensitive neurons in arcuate nucleus and gastric motility in rat.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1,23(3):265

[3]王继红.四磨汤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及对血浆胃动素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7

[4]黄天生,尚莹莹,肖定洪,等.健脾固本和胃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脾胃虚弱型临床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11,38(8):1581

猜你喜欢
胃轻瘫胃动素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邱保国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孕吐方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及对血清胃动素的影响
理中化痰丸加味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6例
胃动素对消化间期胃动脉血流影响的在体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