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阴两虚夹瘀型30例临床研究

2013-03-29 03:40
江苏中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硝酸甘油合剂心绞痛

汪 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2008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笔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院内自制中药“冠心Ⅴ号合剂”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选取60例我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 50~74岁,平均年龄 62.3岁;病程 4~23年,平均病程16.1年;合并高血压病24例,高脂血症19例,糖尿病10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3.5岁;病程5~22年,平均病程15.8年;合并高血压病25例;高脂血症18例;糖尿病9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冠心病诊断标准参照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2)稳定性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相关标准,将心绞痛分为轻、中、重度。轻度: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数分钟,每日发作1~3次,但疼痛不重,有时需含服硝酸甘油;中度:每日有数次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时间3~10min,疼痛较重,一般需含服硝酸甘油;重度:每日有多次典型心绞痛发作,每次发作持续超过10min,疼痛重,需多次含服硝酸甘油。(3)中医胸痹气阴两虚夹瘀证型诊断标准。主症:胸痛;次症:胸闷,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烦少寐;舌苔、脉象:舌质淡紫,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见主症和次症2项,结合舌苔、脉象,即可诊断。

1.3 排除标准(1)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心绞痛,如肥厚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心神经官能症和消化系统疾病等。(2)合并控制不佳的高血压(≥180/100mmHg)和重度心肺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呼吸、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4)妊娠、哺乳期妇女,或对治疗药物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片),1 片/次,2 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片),1 片/次,1 次/d;辛伐他汀(20mg/片),1 片/晚。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冠心Ⅴ号(南京市中医院自制制剂。药物组成:党参,麦冬,五味子,地黄,丹参,赤芍。批准文号:苏药制字 Z04000795,250mL/瓶)合剂。每次 20mL,3 次/d。2组患者治疗期间,若心绞痛不能控制,可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需详细记录其用量及增减量情况。2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然后进行疗效观察。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1)心绞痛症状观察:主要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硝酸甘油使用量和缓解时间。(2)观察用药前后心电图变化,测量ST段下移程度。次要观察指标:(1)冠心病的其他症状观察: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即症状较重或患者主动诉说或反复出现,记3分;症状时轻时重或间断出现,记2分;症状较轻或偶尔出现,记1分;无症状记0分。主要观察症状有胸闷、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烦少寐。(2)观察用药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的变化。

3.2 疗效判定标准(1)心绞痛疗效参照《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3]制定。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低于50%。(2)心电图疗效参照《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3]制定。显效:心电图复查ST段及T波恢复正常;有效:心电图复查ST段低平,T波倒置有所纠正;无效:心电图复查ST段低平或T波倒置没有好转。(3)冠心病的其他症状疗效判定。显效: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积分下降≥2/3;有效:症状有所减轻,积分下降≥1/3;无效:症状无变化,积分下降<1/3。

3.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 t检验,以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4 治疗结果

3.4.1 心绞痛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比较 例(%)

3.4.2 硝酸甘油用量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硝酸甘油用量比较 例(%)

3.4.3 心电图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例(%)

3.4.4 冠心病的其他症状疗效比较 见表4。

表4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冠心病的其他症状疗效比较 例(%)

3.4.5 血脂指标比较 见表5。

表5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mmol/L)

表5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mmol/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C 6.11±0.313.48±0.27*△6.13±0.275.99±0.21*TG HDL-ch 1.89±0.81 0.88±0.331.02±0.21*△ 1.78±0.60*△1.90±0.61 1.00±0.371.74±0.31* 1.01±0.39 LDL-ch 3.87±0.412.17±0.37*△3.89±0.383.77±0.40

4 讨论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其病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但其原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与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年龄、肥胖等因素有关[4]。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 “胸痹”、“心痛”范畴,其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本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亏虚,标实为阴寒、痰浊、瘀血互结为患,阻塞经络。本研究统计发现,患者发病年龄均逾半百,病程平均在15年以上,故认为此类患者病机多为气阴两虚的同时兼夹瘀血内停。气虚无以运血,阴虚则络脉不利,均可使血行不畅,胸阳痹阻。治疗主张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治法,在常规抗心绞痛用药基础上加用冠心Ⅴ号合剂治疗。本合剂以生脉散(以党参替代人参)为基础,加用地黄、丹参、赤芍共同组成。方中党参、麦冬、五味子、地黄益气养阴,护养心脉;丹参、赤芍养血活血,通络宣痹。党参、麦冬、地黄功在“补”;五味子功在“敛”;丹参、赤芍功在“化”。六药合用,相得益彰,标本兼顾,通补结合,补而不壅塞,通而不伤正,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现代多项研究证实:(1)生脉散能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活性,使心肌糖原代谢降到最低水平,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提高缺血心肌耐受力,同时可减慢心率,稳定血压,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从而起到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2)生脉散有抑制血栓形成作用,抗凝血功能较强,对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系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纤溶功能有促进作用。丹参中含有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和脂溶性成分丹参酮,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冠脉,增加侧支循环的开放,改善心肌缺氧状态,亦有较好的消除氧自由基作用。麦冬有较强的消除氧自由基作用。另有研究表明山麦冬总皂苷对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能降低心肌游离脂肪酸的生成。故冠心Ⅴ号合剂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改善心肌供血和供氧,同时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

本研究表明,冠心Ⅴ号合剂在改善临床症状、心绞痛程度,减少硝酸甘油使用量,调节血脂等方面均具有明确的疗效。中医治疗的精髓之一在于辨证施治,对临床“证”的调整是中医的主要优势。患者向医生诉说的不适主诉是形成中医“证”的重要原始资料,因此中医药在救治患者“病”的同时,通过对“证”的调整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冠心Ⅴ号合剂明显改善了气阴两虚夹瘀型胸痹患者的诸多不适症状,缓解了心绞痛的发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中药合剂。由于该观察病例样本量有限,今后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继续观察其临床疗效。

[1]国际心脏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 辑).1997: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9

[4]徐蓉娟.内科学新世纪.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29

猜你喜欢
硝酸甘油合剂心绞痛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硝酸甘油别贴身带
硝酸甘油别贴身带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宣痹祛风合剂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10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