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原母种小蚕饲育技术

2013-03-31 13:09陈海佺黄俊荣
蚕桑茶叶通讯 2013年2期
关键词:蚕体蚕座蚕儿

陈海佺 黄俊荣

( 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661101)

原母种因体质较弱,适应性差,对桑叶质量、气象条件、技术处理等要求较高,尤其是小蚕期(1 ~3龄)更是要求精心饲养和管理。原母种小蚕饲养好,蚕儿体质强健,对不良环境和病原菌的抵抗力强,才能为大蚕饲养打好基础,才有利于种性的保持。

1 加强气象环境条件的调控

在原母种饲养中气象环境条件尤其重要,特别要做好保温保湿工作,根据不同品种品系对温湿度的要求给予最适的温湿度保护[1]。常规春用多丝量品种1 龄28℃、干湿差1 ~2℃,2 龄27℃、干湿差1~2℃,3 龄25℃、干湿差2 ~2.5℃,各龄眠中温度降低0.5 ~1℃保护;夏秋用品种相应提高1 ~1.5℃保护。每天早晚给桑完毕,上下、对角调换蚕箔位置,缩小区间温差确保发育整齐。加强蚕室、蚕座通风换气工作,避免发生CO2中毒,早、中、晚给桑时换气1 ~0.5h,夜间0 ~1 点间夜班人员揭防干纸开蚕室门换气20min,若遇低温需大量升温时更应注意加强换气工作。1 ~2 龄期增加人工感光保持24h光线明亮,减少生种发生[2],3 龄以后自然光线即可。

2 严格执行饲育技术标准

2.1 饲育形式

春季1 ~2 龄采用全防干育、3 龄半防干育。秋季可视具体天气情况,若遇高温多雨气候,2 龄起除后用半防干育,避免高温多湿诱发蚕病。每天至少给桑3 次以上,保证桑叶新鲜。

2.2 选择优良适熟桑叶,看蚕给桑

各龄应选采新鲜适熟桑叶,确保良桑饱食,1 龄用叶呈嫩绿色,2 龄用叶将转浓绿色,3 龄用叶呈浓绿色,采叶时剔除病虫叶、泥沙叶和污染叶等不良叶,合理计划蚕室进叶,储存时间不超过24h。按蚕头稀密程度和发育时期掌握好给桑量,做到给桑均匀,对叶质要求高的品系如皓月A、皓月B、云8A、云8B 等,用新鲜适熟湖桑饲育,利于发育健康整齐。

2.3 严防混杂和发生遗失蚕

在原母种饲育过程中,混杂是造成家蚕品种性状变异的重要因素,遗失蚕造成蚕头数不足,影响茧期个体选择,因此要严防混杂和发生遗失蚕。各小系单独配备龄期经过表,各区配备专用蚕筷、鹅毛、饲育记载卡、防干纸和蚕网;给桑时对已撒入蚕座的桑叶不得捡出退回或另给他箔,同时要注意因给桑过多造成蚕座过大、过厚导致遗失蚕增加;除沙时认真仔细,动作要轻,看准品种名、区号,做到不混淆品种,不伤蚕体,不遗失蚕。

2.4 合理定座,及时扩匀蚕座

收蚁第一次给桑20min 后根据各区蚕头稀密程度进行定座,蚕座面积约为蚕体面积的3 ~5 倍。扩座、匀座时用蚕筷把蚕座内的残桑连同蚕儿一起轻轻地向四周扩开,扩座匀座时注意轻拿轻放,勿伤蚕体。一般1 ~2 龄是1 条蚕体长见方的空隙,3 龄蚕是2 条蚕位置的空隙。另外,如云7A、云7B、菁松A、菁松B 趋光性和密聚性强的蚕品种,应加强蚕座处理。

2.5 加强眠起处理,促进发育齐一

根据各品系习性适时加眠网,加网过早,蚕座太厚就眠困难;加网过迟早眠蚕增加,影响整齐度。1龄蚕在盛食后期,当大部分蚕体色转为炒米色,身上粘有蚕粪,有少数蚕食桑行动呆滞时,即可加眠网。2 ~3 龄见少数蚕体色由青转白,胸部膨大,体壁紧张发亮略呈透明,就可加眠网。除沙次数:1 龄眠除1 次,2、3 龄眠、起各除1 次。

做好眠前处理和眠中保护。眠除后逐步减少给桑量,注意观察调节蚕座、给桑量、给桑大小,促使蚕儿就眠整齐。当95%以上蚕儿就眠时,薄撒比例为1:3 的石灰焦糠粉止桑。眠中保持安静,光线均匀偏暗,加强温湿度监控管理,避免眠中高温多湿,影响体质。见起蚕时,注意补湿防止发生半蜕皮蚕。

适时饷食。蚕盛起(50%起蚕)6 ~8h 为饷食最佳时间。以90%以上起蚕头部颜色变成褐黑色,口器为茶褐色,头胸左右摆动,表现有求食行动(中系集聚趋光,日系活泼有少数蚕钻蚕座)时为饷食适时。饷食前撒小蚕防病1 号或防僵粉消毒,5min 后加网给桑,各龄饷食第1 次给桑用上一个龄期桑叶,给桑量应偏少,正常量的70%即可,以下次喂蚕食尽为好。

2.6 准确记录数据,为选择提供依据

认真填写龄期经过表,准确记载每天给桑时间、回数、温湿度、天气和技术处理情况。各区单独建立饲育记载卡,记录收蚁时间和各龄饷食、止桑、龄期经过时间,并记录饲养过程中蚕病发生、眠起过早过迟、发育不整齐的情况。发现蚁蚕习性、蚕儿体形、体色、斑纹不符合品种固有性状的小区应整区淘汰并记录。

3 严格防病卫生制度,确保蚕儿健康

蚕前对蚕室、蚕具、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清理消毒。蚕室清洗后用1% ~1.2%(下同)漂白液喷消,蚕具清洗后用漂白粉液浸泡15 min 以上,浸泡完毕运入蚕室后再用漂白粉液与甲醛双重消毒[3]。消毒时保证目的浓度、温度和湿润时间,药液均匀喷洒到蚕室蚕具上,力求消毒彻底,不留死角。

饲养中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小蚕蚕体小,病蚕不易发觉,以防为主,按时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收蚁后定座前、饷食前、加网前,用小蚕防病一号或防僵粉各消毒1 次。坚持换鞋入室、洗手给桑,蚕室地面每次除沙后,用漂白粉液消毒;储桑室、桑箩每天清洗消毒。蚕网、防干纸、养蚕人员用的拖鞋等每次除沙都要更换清洗,并用漂白粉液浸泡30min 消毒;蚕室四周环境每周由专业消毒车用漂白粉液消毒1次。收蚁后的卵壳、尾蚁和迟眠蚕应进行微病补正检查。病死蚕、蚕沙集中深埋,切勿随地丢弃。

4 小结

总之,原母种繁育是蚕种生产的“龙头”,其好坏影响到整个蚕种生产的质量和蚕品种使用年限,做好原母种小蚕饲育工作对保证家蚕品种优良性状的持续和稳定非常重要。

[1]梁永强.原蚕小蚕期管理[J]. 蚕桑茶叶通讯,1999(1):30 ~31

[2]杨继芬,雷树明,李刚,等.蚕品种云蚕7、云蚕8 的种性维持[J].中国蚕业,2009(2):110 ~112

[3]侯宗骐.浙江省嘉兴农业学校.养蚕学[M].农业出版社,1996:87 ~88

猜你喜欢
蚕体蚕座蚕儿
难题
难题
夏秋养蚕有三早
小蚕共育一日二回育规范化操作技术探讨
关于毛脚茧判定方法的探讨
秋蚕僵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可爱的蚕儿
小蚕的饲养技术要点
养蚕消毒防病技术
养蚕眠起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