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和平主义的生态消费模式解读及启示

2013-03-31 16:48郑利鹏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和平主义公民文明

郑利鹏,杨 琳

(1.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512100)

绿色和平主义的生态消费模式解读及启示

郑利鹏1,杨 琳2

(1.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512100)

绿色和平主义主张生态中心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伸张消费社会的民主正义,反对专制主义;倡导贴近自然、回归理性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反对高耗能、高消费的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推崇生态保护的国际合作,反对生态殖民主义。其关于生态消费模式的解读对重塑“生态公民”的消费观有着重要启示:引导生态消费的理性观念,强化消费认知;践行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倡导消费正义;激发个体消费的责任意识,增强消费自主;拓展环境保护的世界视野,建设消费文明。

绿色和平主义;生态消费;模式解读;生态公民

绿色和平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兴的一种政治思潮,它突破了传统政治思潮以国家、制度为中心的思维定势,转变为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出发点,以反对传统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为载体,以重建全面、系统、科学的生态关系、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为落脚点,是一种维护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新的绿色运动。[1]

一、绿色和平主义生态消费模式之产生

近代大工业生产之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逐步遭到破坏。尤其是20世纪后半期,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和改造能力,与农业文明时期的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这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并刺激了人类消费欲求的无限制增长。但是人们在尽情享受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物质财富,陶醉于消费欲望得到持续满足的同时,也发现虽然生活和消费水平大大提高,但自身却并未感觉幸福和快乐,同时也陷入了空前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困境中:臭氧层破坏、空气污染、水资源枯竭、传染病等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这逐步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迫使人们进行深刻的反思,企图开辟一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严峻危机的蹊径。绿色和平主义的生态消费模式就是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绿色和平主义透彻地分析了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一方面,绿色和平主义认为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产生缘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从资本主义的生产观来看,资本家的终极目标在于以最高的效率、最短的时间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润,而无视对环境的保护和关切,这逐步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资本主义的消费观来看,资本主义社会提倡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不仅消耗和浪费了大量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直接威胁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从资本主义的科技观来看,对科技的滥用和过度依赖虽然推动了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也带来了损害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的负面效应,如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另一方面,绿色和平主义提出了摆脱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出路,在于在于通过倡导社会建立生态消费模式,以疏导公民非理性、非正义、非人道的消费观念,鼓舞公民践行贴近大自然、贴近生活、贴近人性的消费理念,重返以往那种和谐、幸福、文明的生活秩序和悠然、闲适、舒缓的生活节奏,逐步回归绿色和平主义的消费方式。

二、绿色和平主义生态消费模式之解读

绿色和平主义在重新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消费模式。这是一种适度、文明、和谐的可持续消费模式,既保障人们合理消费需求的满足,又充分尊重自然的价值和权利,是对消费方式和生命意义的重新考量。这不仅仅是出于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维护自然的美丽完整、公民的身心合一、人际的和谐温馨与社会的公平正义。

(一)生态消费模式的理论基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中心主义

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把人类从神学的奴役和上帝的主宰中解放出来。从此,以人为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逐步成为支配文明进程的主流思想,它过分强调人在环境变革中的能动性,而忽略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主体性。在这种非理性价值观的引导下,人类对自然发起了一系列战胜、征服、占有的大规模运动,这促成了严峻的生态危机、资源紧缺和环境形势。绿色哲学家们顺应时代发展提出了“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罗尔斯顿指出:“人们不可能对生命大加赞赏而对生命的创造母体却不屑一顾,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这整个源泉都是有价值的,大自然是万物的真正创造者”。[2]这就重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中心主义在承认自然存在物拥有与人同等地位的基础上,明示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对大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生态责任和义务。“承认和珍惜自然和自然资源的价值,尊重其创造价值的作用,就是承认和珍惜人类自身。”[3]绿色和平主义以生态中心主义为理论指导,认为人类必须改变非理性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消费模式,顺应自然、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建立生态消费模式的社会条件:鼓励社会公民广泛与能动的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影响政府公共决策与公共管理的行动,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绿色和平主义一方面极力维护社会的公正、民主,主张建立古希腊式或卢梭式的直接民主,反对西方国家实行的议会民主,提倡政治权力分散化,反对等级制和集权制;另一方面,绿色和平主义强调公民个体的民主和自由,认为一切社会制度的运行都必须以保障社会绝大多数人真正的幸福和自由为前提。唯有此才能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才能高效引导广大民众通过参与政治投票、政治选举等政治活动来对环境治理方略和消费政策制定施加影响。社会通过采取这种自上而下的政治合作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公民树立生态消费意识,激发公民参与绿色消费活动的自主意识,以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

(三)建构生态消费模式的经济规制:保障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的辩证统一

绿色和平主义强烈批判了工业资本主义单纯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和物质总收入的发展模式,反对市场竞争、垄断企业以及兼并重组等经济现象,这正表达了生态文明的内蕴。“生态文明是一种主张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文明形态。”[4]绿色和平主义主张贴近自然、形式分散的以满足居民基本需求为根本宗旨的地方经济,这从经济制度的层面提出了如何实现绿色生产;主张废除核能,限制开采石化燃料,鼓励使用风能、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这从生产源头的层面提出了实现绿色发展的具体措施;主张建立绿色经济体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于社会生态消费模式的建立,坚决抵制无止境的物质追求和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简朴、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以追求生活的质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四)践行生态消费模式的国际秩序:推进全球国家与国家间全面的战略合作

绿色和平主义谴责发达国家推行的恃强凌弱的“生态殖民主义”行为模式,主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一种和平相处、全面合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反对超级大国和霸权主义;认为西方国家的文化一元化观念严重破坏了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平衡,而应转向通过采取帮助穷国治理和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建设生态经济;主张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价值的平等性,促进世界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以此来建立一种新型的绿色、和平、合作的国际新秩序,从而为实施全球化、整体性的生态消费政策营造良好有序的全球环境,为实现消费文明与生态文明而创造稳定和谐的国际秩序,以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和谐。

三、绿色和平主义生态消费模式对重塑“生态公民”消费观之启示

(一)引导生态消费的理性观念,强化消费认知

绿色和平主义所理解的生态消费模式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消费模式。它主张消费应有益于环境,有益于人,有益于社会;倡导既要满足人们适度的消费需求,又不能损害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主张人们的消费水平和内容应与资源环境承受能力相适应;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消费能力与生态能力的协调统一。“生态消费模式就是指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消费水平适度,消费结构合理,消费方式健康、绿色和低碳的消费模式。”[5]这就启发我们要引导公民树立一种新型的生态消费观:既要满足人的物质消费需要,也要追求文化层次的精神消费需要,还要保障人的审美欣赏的生态消费需要。生态消费观顺应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诉求,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自然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的消费观。通过引导公民关于生态消费的理性认知,可以从思想根源上消灭异化消费和非正义消费行为,加深公民对健康理性的消费观、财富观、节约观、幸福观的正确认识,建构一种自我和谐、人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消费关系,塑造“生态公民”美丽的消费使者形象。

(二)践行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倡导消费正义

绿色和平主义认为生态消费模式的构建不仅需要政府积极主动地发挥环保的先锋模范效应,还需要广大公众热情的政治参与。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最初动力均来自于公众的参与:在经济和政治层面,公民通过广泛地参与经济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参加统一的政治行动和持续的生产监管,表达合理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诉求,以推动政府职能部门采取果断决策严格管理企业的绿色生产,制定民众主导的绿色消费指标体系保障居民的生态需求;在文化层面,“只有文化革命的思想与目标才能使运动不致沦为清淡和妄想,其途径则是把运动的能量引导到社会上重要的轨道上去”[6]。这就启发我们要引导公民积极践行广泛的政治参与,积极地追求消费正义,以此推动政府把消费决策纳入生态容量之中,消除因消费差异和分配不公带来的消费攀比和过度浪费现象。一方面,主动缩小消费差距,维护社会正义。公民的消费选择既要维护贫困地区、边疆地区、偏远山区等弱势群体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消费福利,又要满足自身健康合理的消费意愿和消费需求,从而实现普遍的、全面的、真正的消费正义,营造一种和乐、和谐、和美的消费环境。另一方面,正确处理生态与消费的辨证关系。生态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系统,而消费是公民的个别选择,因此公民践行消费的前提必须正确处理好生态与消费的关系,做到保护生态与保障消费的统一。

(三)激发个体消费的责任意识,增强消费自主

绿色和平主义以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生态为基本价值准则,提倡对自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类负责、对自我负责的生态消费模式,反对高消费、高耗能、高污染的生活方式,号召“以小为美”、“以和为贵”,追求一种简朴纯真、节俭和谐的消费生活。这就启发我们,“生态公民”应该与“美丽的中国”和“中国的美丽”相适应,具备高度的消费责任意识。“大自然赋予了人类生命和灵性,我们应该怀以敬畏之心、感激之心和爱护之心。”[7]首先,公民在进行消费选择的同时也要主动承担消费的附带环境责任,形成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又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的消费观。其次,注重公共的、群体的消费需要满足,减少差异性、非正义、非理性的消费攀比和消费竞争现象,从而保障社会整体的消费幸福感的提升。再次,正确处理生态消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关系。生态消费是人类幸福和快乐的条件,物质消费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础,精神消费是人类发展和提升的保障。最后,回归人的“真、善、美”的消费意愿,从经济理性转向生态理性、道德理性,将个人消费限定在本真、适度、必要的范围内,做敢于消费和善于消费的绿色消费者。

(四)拓展环境保护的世界视野,建设消费文明

绿色和平主义以独特的世界视角和开阔的国际视野,阐明了一种公正、和平、共存、共荣的国际新秩序,反对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采取的资源掠夺、垃圾出口和价值观输出等非道德行动。如消费主义作为西方推行文化控制、思想独断的利器,使得消费的物理意义消解和象征意义彰显,使人陶醉在消费满足的快乐中,而失去自我认识和自我选择的能力。“消费主义培植的是人的贪婪,被贪婪所控制的人是不可能获得真正幸福的”。[8]这就警醒我国的“生态公民”要树立世界意识和全球观念,积极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世界各国成员的一致努力和帮助,采取互助、合作、共创、共享的消费实践,以建设人类消费文明。一方面,树立全球可持续发展意识。为了保护我们共同而又惟一的母亲——地球,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要以不危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为前提,特别是发达国家要更多地关注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树立世界公平正义观念。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地方利益应该让渡共同利益,在国与国之间,国家利益应该符合世界利益。“人类呼唤消费文明,不仅是基于现实的考虑,更是缘于人类对自身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的反思。”[9]消费文明跨越了地理区域、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的界限,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以人类与生物共同体的和谐共存为价值取向,将推动“生态公民”建构人类整体的生态理性与消费理性。

“美丽中国”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诗意表达,其实质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文明发展新境界、新形态,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和期盼。[10]为了顺应生态文明的时代诉求,生态消费观将成为消费观念变革的必然趋势。因此,培育生态公民的生态消费观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绿色和平主义所倡导的生态消费模式将会引领公民做一个崇高、善良、正直、美丽的“生态公民”,引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协调发展,引领中国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1]牛文浩.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消费模式[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9—10.

[2][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杨勇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90.

[3]晏志杰.自然资源价值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2004 (6):77.

[4]韩风春.浅议生态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统一[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

[5]倪琳.论“两型社会”建设视阈下生态消费模式的构建[J].理论月刊,2013(3):142.

[6][美]H·马尔库塞.工业社会和新左派[M].任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87.

[7]田杰英.论中国古代生态智慧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

[8]李映红.困境与出路:由消费主义到生态消费之必然[J].云南社会科学,2011(3):91.

[9]刘志飞.消费文明:生态时代的必然选择[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201.

[10]陈华洲.美丽中国三个层次的美[N].人民日报.2013-05 -07(07).

The Interpret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Green Peace Ecological Consumption Patterns

ZHENG Li-peng1,YANG Lin2
(1.College of Marxism,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2.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512100,China)

The Green Peace advocates ecocentrism but opposes anthropocentrism;upholds the democracy and justice of consumer society but opposes absolutism;proposes the manner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close to nature and reason but opposes the materialism and consumerism with int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cost;respects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ut opposes ecological colonialism.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cological consumption pattern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ow to reconstruct ecological citizenship's consumption concept.It can guide the rational concepts of the ecological consumption to enhance the comsumers'awareness;can promote the extensiv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citizens to advocate the consumption justice;can stimulate the responsible consciousness of the individual consumers to enhance consumer autonomy;and can broaden the world vis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build the consumption civilization.

Green Peace;ecological consumption;pattern interpretation;ecological citizenship

G641

A

2095—042X(2013)05-0043-04

10.3969/j.issn.2095—042X.2013.05.010

(责任编辑:刘志新)

2013-05-26

郑利鹏(1989—),男,河南鹤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和平主义公民文明
论公民美育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论中国道路对现代文明的超越
对不文明说“不”
两战期间英国和平主义与绥靖政策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文明歌
十二公民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