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2013-03-31 16:48王晓慧陈向平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基础课产业链教学质量

王晓慧,陈向平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江苏 常州 213164)

基于产业链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王晓慧,陈向平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为达目标,公共基础课必须体现出职业性和人文教育性,围绕产业链改革公共基础课则是实现二者统一的重要通道。目前各校以专业群为主体组建的教学资源团队为围绕产业链改革公共基础课程的尝试提供了重要契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实施的学校自我评价和教师个体的自我反馈可为教学质量持续提高提供保障。

公共基础课;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产业链

围绕产业链来改革公共基础课程,即根据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形成过程来设计课程大纲,具体来说,就是调查本专业的服务领域,确定专业服务的产业链,根据产业链各环节的不同需求来设计课程体系,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法来组织管理课程,按照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来评估教学质量。

一、统合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要环节:产业链

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属于不同的学科范畴,都有其自身独立的学科逻辑,把公共基础课与学生的专业、未来职业联系起来,实现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统合是改革的突破点。若要从横向建立有机联系,必须挖掘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实际问题。这样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社会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二是与学习者个人发展有关的问题。也就是说,还必须借助以社会问题和以个人问题为基础的课程组织形式,才能达到建立完全的课程组织结构的横向联系的目的。[1]141

高职院校以培养面向某一领域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毕业生基本从事第一线的生产、服务工作。学校在设置专业时会明确专业对应的产业领域,服务的职业岗位。学生学习该专业的知识就是为解决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又遍布在每条产业链上,所以以产业链为依据可以把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有机统合起来。

二、基于产业链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设计主体:专业群

个人接受高等教育之后,个人的知识由原来的普通的、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变为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的专业科学知识,形成个人具有明显专业倾向特征的知识结构[2],个人职业行动能力获得发展。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互相交融已经是学术界的共识。但在实际办学中,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则处于泾渭分明的状态:专业教育由专业系部负责,公共基础课由独立设置的部门负责,二者在教学大纲、师资队伍等方面相互独立。

依据产业链来改革公共基础课程可以借助专业群。专业群成立后,学校打破目前院系组织结构形式,按照专业群重新划分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和仪器设施等的教学资源。[3]各个专业群成立自己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共同完成需求调研、方案论证和课程体系设计等事务,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公共基础课教师全程参与学生培养教学大纲的设计,课程基本不做公共基础课或专业课性质的划分。这样设计下来的课程体系可能会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一门课程既包括专业知识又包含公共基础课知识,专业课教师和公共基础课教师同时或轮流讲授。比如,将专业课程和语言课程一起讲授,在专业教师传授专业知识时,语言教师则对其中的语言结构、语言词汇等进行教授。另外一种形式则是,专业群内教师团队依据产业链设计出一种“万能”项目,专业群内不同学科背景的任课教师从不同角度对该项目进行教授,如针对环境污染这一主题,经济学教师、生物学教师肯定会有不同的见解。

三、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组织的关键:提高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兴趣性学习动机

兴趣性学习动机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4],对课程本身的兴趣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性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对课程本身兴趣不浓,则需要借助一些策略,如教材编排难易得当、教学方法新颖和及时反馈等措施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除此以外,让学生明确学习结果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重要作用。心理学家罗特认为,个体从事某一特定行为(为考试学习而不是玩乐)的可能性是由他达到目标(获得一个好的考试成绩)的期望以及该目标的个人价值所决定的。[5]

(二)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有学者认为,教学质量最终来源于教师与学生为改善学习与工作条件而付出的共同努力。在积极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其特点为教师熟悉学习者,知道哪些学习者需要给予更多关注;教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给予每个群体学习的机会;[6]学生能够充分体现主体地位,其特点为学生信任尊重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对教师教授的课程充满期待,愿意为教学质量的改善做出积极贡献等。评价师生关系是否积极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最终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营造团队浓郁的学习氛围

广义的课程可划分为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显性课程无疑是指那些有目的安排的课程,隐性课程则指一些不为人们所察觉但却对个人成长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如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同侪团体甚至自然环境等。在隐性课程中,能够激发社交与认知的举措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而学习氛围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对群体来说,至少有3方面的功能:一是目标期望心理效应,使群体将注意力放在奋斗目标上,减少无所事事的人际纠纷。二是情感补偿效应,氛围是渗透情感因素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成员在情感上互相沟通,易于相互理解;三是从众心理效应,人的社会性,使其具有从众的心理机制。人们往往通过观察、对照别人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来感觉自己的价值,通过反馈整体的价值取向来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1]165

(四)及时的反馈

学术界有一项众所周知的试验:有权威的实验者随便指出某些学生智商很高,多年后,这些学生普遍获得成功。权威者何以有如此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呢?那就源于个人的信念会影响其感觉和行动,并通过这样做改变自己的现实。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Robert Merton)曾指出,如果人们相信银行即将倒闭,纷纷排队去提款,可能最终真的会导致银行倒闭。[7]个人的学习也是一样,当学生收到老师的反馈时,会根据反馈调整期望,为达到期望目标而采取一些措施,最终让期望实现。另外,学生的反馈信息也是教师检查自我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师可根据反馈得来的信息来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基于产业链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管理方式: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应用到教学中就是围绕着教学质量目标,参与教学质量系统发展的相关人员(如全体职工和相关部门、学校管理人员、各个教师、质量发展小组、同事团队、外部专家、学校内部专家和学生等)对教学质量过程进行思考。

(一)学校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

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学校的其他工作基本服务于教学工作。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年度总结、绩效管理以及优秀考核等无不是其对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高校可以实施一种“较大质量循环体系”的评估方式,主要步骤为:通过全面调查,就全校的发展理念和目标形成共识,从学校的愿景出发导出学校3—4年的发展目标,制定学校质量项目,全校通告,教会员工据此制定个人质量项目。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对学校的质量文本进行评估,形成学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报告。经过3—4年后,申请质量标准认证,至此一个循环完成。该评估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全员参与,评估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学校领导层的领导力。

(二)教师教学质量的自我反馈

1.来自同行的反馈。有目的的教学观察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弊端,即教师主动邀请听课者,事前二者进行充分交流,请听课者有目的的观察其教学的某些方面,事后就这些方面进行交流,其效果必然显著于盲婚哑嫁状态的听课。

2.来自学生的反馈。学生无疑是最为知晓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群体,但是获得学生真实的反馈还是有些困难,因此,必须采取多种形式来促成学生评教,如问卷调查(注意问卷一定要简短)、个人访谈、对教学的简短报告等。评教应该日常化,同时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要及时处理消化。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专业群建设工作,该项工作为基于产业链的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专业群根据产业领域相近、技术领域相近或学科领域相近的原则来组建,前两个原则刚好与依据产业链的原则存在一致性:都注重毕业生未来服务领域。可以说,依据产业链是对上述两原则的细化,使操作变得更具体可行。

[1]潘懋元,王威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胡建华,周川,陈列,等.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98-199.

[3]许同洪,肖飞,许留芳.基于服务纺织服装专业转型升级专业群建设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99—101.

[4]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76.

[5][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王垒,朱滢,沈政,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28.

[6]李玉静.职业教育的有效教学:实施框架[J].职业技术教育,2013(07):1.

[7][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张智勇,乐国安,侯玉波,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89.

Discussion on Reform of Public Basic Courses Basing on Industry Chai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Xiao-hui,CHEN Xiang-ping
(Instit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hangzh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

The education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professional capacity,in order to acheive this goal,public basic courses must reflect the occupation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so the reform of public basic courses basing on industrial chain is a necessity.Currently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groups in some schools provide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public basis courses reform.The ultimate aim of public basic courses reform is to promote teaching quality.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self-evaluation and teacher self-feedback under the guiding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heory can gurante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public basic course;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eaching quality;industry chain

G423.07

A

2095—042X(2013)05-0130-03

10.3969/j.issn.2095—042X.2013.05.030

(责任编辑:朱世龙,沈秀)

2013-08-06

王晓慧(1981—),女,河南信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原理研究。

陈向平(1964—),女,江苏无锡人,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常州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2012年立项项目(CDGZ2012030)

猜你喜欢
基础课产业链教学质量
筑牢产业链安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