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指导的教学管理体系研究

2013-04-06 04:54祃海霞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模块学校

祃海霞

(河北经贸大学 教务处,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形势下,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职业能力将成为政府和社会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进行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方面的尝试,国外也有部分高校和企业在就业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实践成果。但在管理层面上,就业教育自成一体的比较普遍,缺乏与学校整体教学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无法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效能,亟需以高校就业工作实践为基础,探索基于就业指导的教学管理新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

一、就业指导教学管理体系仍是地方高校的薄弱环节

教学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基本活动和中心环节,在高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就业教育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探索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指导教学管理体系尤为重要和迫切。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余万人,就业压力巨大。经过近几年的研究与发展,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了较大进步,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是与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很多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工作理念、工作队伍、方式方法、工作过程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足。就业指导工作与学校教学管理脱节严重,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职业培训,与专业化、专家化的水平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毕业生就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可见,就业指导教学管理体系已成为许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薄弱环节,是高等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二、就业指导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设想

就业指导教学管理体系涉及学校多方管理部门,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包括教学和组织管理两个子体系。其中,“四平台+三模块”教学子体系为内核,组织管理子体系提供外围保障,两者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构成就业指导教学管理体系这一有机整体。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子体系

教学子体系由“四平台+三模块”方式构建而成。

1.四平台包括就业知识教育平台、就业文化传继平台、就业咨询交流平台和就业社团工作平台,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就业知识教育平台——提供就业教育学科支撑。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学校通过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专业培养方案,建立较为完善的就业创业课程支撑体系,包含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基础类教育课程、就业类课程等,为学生就业教育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学科专业支撑。第一,合理设置通修课程,夯实基础知识。学校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应使全校学生都能学到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经济法律通论等基础课程,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夯实就业创业基本功。第二,构筑“大课堂”,强化全方位育人。学校将模拟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积极开发实验课程和课程内实验项目,建立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等层次化的仿真模拟实验教学体系。灵活设置第二课堂素质学分,将其纳入培养方案考核范围,通过学生读书活动、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创新实验、学术报告、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第二课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第三,就业教育课程四年不断线。理论方面,每个专业的新生入学后均开设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开设开放选修课《创造性思维训练》等创业意识启蒙课程,《社交礼仪》《管理沟通》等创业品质拓展课程,传授学生基本的就业创业知识。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实践方面,实行本科专业四年不断线实习制度,包括社会认知、专业调研、专业实习和就业实践四个实践环节。社会认知实习为“两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专业调研为专业认知实践,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所认识;专业实习为专业课程学习与专业培养的综合实践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业实践为学生就业前的实践准备,使学生在专业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工作能力。

(2)就业文化传继平台——传送优秀就业文化。该平台包含“卓越讲堂”(含专家论坛、名师论坛、校长论坛、博士论坛、企业家论坛等活动)、师生讲述自己的故事、创业沙龙、“企业文化进校园”等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公务人员、企业精英、创业成功人士等来校开展讲座和创业沙龙,作为创业技能引领性课程体系的教学补充,阐述现代企业的用人理念,深入剖析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以知名创业家的创业历程和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指明道路。

(3)就业咨询交流平台——提供开放就业服务。现代社会,信息意味着先机,就业工作更是如此。学校开发建立“就业信息网站”,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设有专业介绍、毕业生信息、毕业生推荐、就业政策、就业新闻、就业咨询、就业指导、基层(西部)就业专题、档案查询、职业发展评测、高校就业网络联盟、职前教育网络学堂、远程面试、职位搜索、人才搜索、招聘信息等栏目。在建立“就业信息网站”的同时,专设就业咨询服务窗口,接受学生各类就业教育问题咨询,以满足学生的就业教育信息需求。另外,确定固定时间为每周就业计划交流日,学生可持就业、创业计划(商业计划)到指导服务中心交流,安排专业辅导教师值班,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就业指导服务。

(4)就业社团工作平台——繁荣校园就业文化。学校通过社团联合会领导和扶植各社团全面健康发展,以繁荣校园文化,推进素质发展,服务广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下辖社团种类繁多,涵盖学习与交流类、公益实践类、经济类、文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等多个团体。就业创业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繁荣校园就业文化,营造就业教育氛围,在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2.三模块包括科技竞赛模块、仿真模拟模块和企业合作模块,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科技竞赛模块——激发创新创业热情。科技竞赛模块包括各类学科竞赛、挑战杯竞赛、专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比赛等,如ERP沙盘模拟大赛、创业设计竞赛、金点子大赛、数学建模竞赛、模拟股市大赛等。该模块有助于推动学生参与校内外学习、创新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发学习、研究的兴趣和潜能,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就业竞争力。实践证明,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一大批青年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推动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了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2)仿真模拟模块——强化实践能力。仿真模拟模块包括模拟实验、创业项目等内容。前者以实验中心为载体,以教学软件和教学案例为手段,通过建立模拟动态实体环境或开发使用虚拟模拟信息系统,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拉近学校教育教学与社会用人需求之间的距离。学生通过情境设计和角色扮演模拟现实社会的经营运行过程,强化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竞争能力,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后者以大学生科技创业园为载体,集“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创业项目研发基地、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创业思想集聚基地”于一体,实行“学校创业园—学院创业中心—学生创业工作室”三位一体的三级立体联动创业模式,通过免费提供创业办公场所、免收租金、免费培训等优惠条件、面向全校征集优秀入园创业项目等途径鼓励学生开办虚拟或实体公司,为在校学生营造一个进行自主创业实践和体验的平台,帮助学生演练创业全过程,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3)企业合作模块——提供就业创业机会。企业合作模块包括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间的合作活动,如项目驱动、订单培养、就业签约“直通车”、现场招聘、校企对接会、校企实践基地建设等,有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的相互融合,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为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途径,提高学生实际就业能力,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组织管理子体系

为进一步支持就业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应在办学整体架构下为就业教育提供支撑,整合全校资源,构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具体有三个方面。

1.成立专门机构,为就业教育提供组织保障。学校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组织机构,形成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的有机系统。建立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委员会,确定就业指导职能,由学校主要领导人负责,成员包括校级分管领导、学院和教务、学生、财务、外事等各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统筹决策、管理、协调就业教育的实施。成立学校专门的职业发展指导服务咨询机构,把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从学生处独立出来,组建就业工作处,下设行政管理科、就业指导教研室、信息与市场服务科等,完成教学指导、咨询、管理与服务等主要职能,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保证不低于1∶500①。各学院成立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设置相应机构,专业辅导人员及学生社团组织在就业指导教研室的指导下开展具体活动。

2.建章立制,为就业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制定就业教育学分制管理办法。对学生接受就业教育、参与与就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和职业素养培训给予支持,将其列入专业培养方案,给予学分保证,鼓励学生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培养就业意识和能力的各项教学和实践活动。制定就业教育专项预算制度管理办法。在学校经费预算中列入用于支持学生就业活动的专项经费,把与学生就业活动有关的经费支出作为学校日常办学经费的组成部分。建立就业指导教学管理体系运行绩效评估机制。每年定期进行学校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为不断完善学校就业教学管理体系提供具有可检测性的绩效评估数据,形成人才培养与就业效果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3.健全队伍,为就业教育提供师资保障。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可从两个方面齐抓共进。一方面,要建立一支职业化的专职就业指导队伍②。加强已有的师资建设,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的提高性专业培训,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职称系列和相应的评定办法,稳定就业指导队伍,提高就业指导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实行新增教师准入制,对其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相应的组织能力和咨询技术提出严格要求,适时安排新入职就业指导人员的基础性培训,提高就业指导队伍整体职业素质;实行就业指导岗位资格制,制定毕业生就业指导岗位的上岗条件,规范标准;建立工作评估激励机制,鼓励先进,加快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职业化步伐。另一方面,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就业指导队伍。校内可聘请学院党委书记、班主任、任课老师等担任兼职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的收集、发布与反馈,协助学生办理各种手续等服务工作;校外可聘请社会研究机构、就业中介、政府领导、优秀校友等各个领域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指导服务。

注释:

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02]18号。

②李安英:《高校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初探》,doc88.com/P-69516042326.htm l。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模块学校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学校推介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