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2013-04-06 19:11包春平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心理学新生心理健康

包春平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辽宁 沈阳 110122)

当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而言,将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主导理念贯穿到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引导新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处理问题,为当前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视角、新选择和新突破。

积极心理学于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是当代心理学最新进展之一。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应仅对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研究,而且应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和美德进行研究[1]。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人生中的诸多心理现象甚至心理问题,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摆脱心理困境并获得良好的生活。积极心理学强调要着力研究每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潜能、力量和美德,提倡以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人。积极心理学将研究重心指向人和社会的积极方面,对人性坚持积极评价,目的是让每个人都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积极心理学相信人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可以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能力和力量,预防负性情绪和心理问题的发生,即使一段时期内暂时出现了心理问题,也可以通过积极情绪与体验、积极人格的养成实现自我恢复和康复[2]。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教育工作者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也为当前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思路。

一、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以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目标

新生刚刚进入大学生活后,伴随着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心智的成长,他们逐渐走向独立和成熟。而在此过程中,由于所处环境的变化,他们开始面临学业之外的更多问题,诸如人际交往以及由此引发的人际冲突、恋爱问题、各种挫折,等等。这些问题会不同程度地带来各种烦恼、忧伤和痛苦,甚至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特定年龄阶段所出现的特定问题,属于个人成长中的发展性问题。青年学生只有经过如此历练,才能由稚嫩走向成熟。而教师应该以发展的视角、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问题,相信他们能够发挥自我潜能和力量,妥善解决问题并顺利度过大学时光。

在新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往往此消彼长,或者积极因素占据主导地位,或者消极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必须有效利用这个原理,促进积极的心理因素占据主导地位,进而使消极的心理问题自然而然地得以解决。当新生出现暂时性心理问题时,引导他们从对自身心理问题的关注上转移到自身积极力量、潜能和优秀品质的发掘上,以迂回的方式,增强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面对大学新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必须改变以问题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惯性,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中“放大问题”的通病,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发掘学生的自身的积极品质和潜能,使他们能够不断增强信心,增进力量,获得幸福的人生。因此,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预防和矫正消极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从积极的层面,将发展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积极健全的人格,使大学生能够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解决现实问题,最终到达身心和谐的理想状态[3]。

二、丰富教育内容,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

纵观当前高校使用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大都涉及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受此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多以心理问题为主,列举新生入学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并分析其成因,介绍矫正方法,对有自杀倾向的新生给予危机干预等。由于教育内容选择的偏颇,新生入学后接触到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多为消极的,使他们容易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误解,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防治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这种认识往往会使新生产生消极暗示,使刚入学的新生产生害怕、恐惧甚至排斥心理,对自己或同学出现的“心理问题”相当敏感,这样不利于其积极健康的成长。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触及心灵,关注可能引发心理问题的环境、学业、情感、人际等日常生活事件,对新生心理健康起到预防作用。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更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注重引导新生以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思考问题,以积极的心态处理问题,实现自身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接近新生内心的实际需要和真实想法,使他们更容易接受,从根本上得到心理满足,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4]。

三、拓宽教育渠道,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一定的实施途径。当前,各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基本上与其他教学活动和教学工作区别开来、分别进行,其方式方法简单划一。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系统性、复杂性,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结合多方面因素,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因此,各高校需要不断拓宽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构建一个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引导的、相对完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在完善既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应不断拓展新的教育渠道。首先,积极利用各种校园媒体,诸如校园广播站、校园网、校报、招贴画等,通过开设心理健康专栏、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网页等形式,定期宣传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扩大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影响范围,为大学新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其次,在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举办团体辅导活动的基础上,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和理念,通过角色扮演、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形式,激发大学新生的积极心理体验,增强他们的积极情感,发掘他们的各种潜能和优秀品质。最后,充分发挥各院系的资源优势,以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为载体和平台,全面拓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通过开展演讲比赛、大合唱比赛、诗歌朗诵、文艺汇演、拔河比赛、各种球类比赛等文体活动,使整个校园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各种活动,加强新生之间的日常联系和沟通,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集体生活之中,走出自己狭窄的空间,进而缓解和化解各种心理问题。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完善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还应积极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将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渗透到整个教育过程中,与各种教育活动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效能[5]。

四、强化自我教育,完善大学生自我人格

在实践中,各高校把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心理问题上,主要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进行事后的诊断、矫正、治疗与心理障碍的排除上,忽视对新生积极价值取向的引领和潜能的开发。在心理辅导和咨询方面,不少新生鼓起勇气走进心理咨询室,找到心理咨询老师诉说心中的苦闷,也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开导,及时解决某些问题;但不少学生一旦回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又容易陷入新的问题之中。这种传统的心理咨询模式一方面使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受益群体受到局限;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新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往往容易过于依赖外在力量的支持而忽视自身所蕴含的巨大潜能。从新生个体角度来看,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都需要通过自身内化逐渐成为自身素质的一部分。而所谓的“内化”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自我教育因其主体性、自控性、内向性、终身性等特征,往往成为最有效的方式。自我教育一旦形成,将会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伴随成长,其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及手段来培养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加强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强化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最终形成自信、自强、自立、自尊的人格品质。

首先,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只有这样,大学新生才能在变化的环境中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理智而客观地看待自身的长处、潜力以及缺陷和不足,进而在集体生活中找到自信。早日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欣赏自我并不断完善自我,这是大学新生顺利迈向新生活的关键,是大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缓解各种心理问题的良药。其次,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只有这样,新生才能学会从容、豁达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困惑,更加顺利地度过新生适应期。最后,加强自我情绪管理。不仅要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保持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妥善排解消极情绪体验,而且要努力激发自己乐观、积极的情绪体验,建立自信心、自尊心,以此发掘人格发展的内在源泉。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引导新生学会发掘自身的各种优势,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美德和优势去积极生活,以此建立自尊与自信,并不断渗透到整个学习生活中去[6]。

[1] 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6-37.

[2]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1-87.

[3] 刘翠兰.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J].科技信息,2011(33):448-449.

[4] 杨晓峰,李玮.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57-59.

[5] 朱晓伟.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23-126.

[6] 王承清,崔立中.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2008(1):31-34.

猜你喜欢
心理学新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重获新生 庇佑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