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干燥综合征1例

2013-04-07 14:59
山东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肠壁本例肠梗阻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患者女,39岁,农民。因“间断腹痛2个月,再发伴恶心、呕吐、腹泻3 d”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阵发性绞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肠梗阻”,经治疗好转出院。3 d前进食凉西瓜后出现反复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不多;后出现腹泻,为黄色稀水样便,每天4~5次,每次约200 mL。伴腹胀及阵发性上腹部疼痛,伴轻微喘息。就诊于北京解放军总院,腹部CT检查示腹腔大量积液,肠壁增厚。腹水常规:微混;白细胞270×106/L,细胞总数3600×106/L;腹部CTA:肠系膜上动脉及主要分支显影好,未见狭窄及血栓。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其主要属支显影好,未见明显血栓形成。立位腹部平片未见异常。腹部超声示腹腔积液。血白蛋白22.6 g/L,血小板26×109/L。给予输注血浆、血小板等对症支持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患者既往曾怀孕6次,流产5次,第1胎剖宫产时(24岁)发现血小板减少(具体不详)。喘息病史半年余,劳累后即有喘息,轻微咳嗽,无痰,近2个月喘息加重,应用抗生素效果差。入院查体:T 36.6℃,P 92次/min,R 20 次/min,BP 147/99 mmHg。神志清,精神差,急性病容,面部潮红,两上门牙脱落。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规整,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蠕动波,下腹正中可见长约12 cm手术瘢痕。全腹压痛,柔韧,无明显肌紧张,下腹有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1~2次/min,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查ANA阳性细胞核均质型,抗SSA阳性,抗SSB阳性,双链DNA、Sm抗体阴性,抗心磷脂抗体阴性。血沉56 mm/h。大便培养未见细菌生长。胸部CT提示两肺感染,两侧胸腔积液,肺动脉增粗,考虑肺动脉高压。立位腹平片提示小肠梗阻。唾液腺ECT提示双唾液腺显影淡,分泌明显减少。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给予胃肠减压、灌肠,应用丹参注射液;予甲强龙针60 mg静脉注射,1次/d,7 d后改为口服强的松片50 mg/d。患者腹痛逐渐减轻,复查立位腹平片气液平面消失,腹水逐渐减少,血小板上升。后转至风湿免疫科继续治疗。应用长春新碱1 g静滴,每周1次,5次后血小板升至正常范围,喘息症状明显好转,无肠梗阻发作,腹部超声检查未见腹水。未再复诊。半年后再次出现血小板减低,又口服激素,血小板升至正常范围后应用环磷酰胺注射液,现总量至2 g。

讨论:干燥综合征以中年女性多发,起病多呈隐袭性和慢性进行性。其主要累及外分泌腺,还可累及血管,外分泌腺体炎症是造成本病特殊临床表现的基础。本病可累及多个系统,消化系统最常受累的是肝脏,表现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胃肠道受累的表现多为非特异性。肺部的主要病理为间质性病变,部分出现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另有少部分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有肺纤维化及重度肺动脉高压者预后不佳。30%~50%会出现肾损害[1]。干燥综合征同时并发肠梗阻及肺动脉高压者未见报道。

本例特点为青年女性,多次流产,抗SSA阳性,抗SSB阳性,辅助检查提示唾液腺分泌减少、肠梗阻、肺动脉高压、血小板减少。腹部CT提示肠壁增厚,考虑肠梗阻病因可能为肠道血管受累,血管炎引起肠壁供血不足,导致肠壁缺血水肿;也可能与胃肠道黏膜萎缩、肠道平滑肌功能受损有关[1]。患者活动后喘息,胸部CT发现肺动脉高压,但成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肺小动脉的血管炎症有关;也可能存在普通CT不能分辨的肺间质纤维化。提示干燥综合征患者如活动后出现喘息应行肺动脉压力检测。有研究显示肺动脉高压的程度与预后正相关[2]。本例除上述两系统受累外,还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及生育能力受损,是否并存其他免疫系统疾病需进一步随访。

分析本例特点,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临床遇可疑病例应综合分析,以免漏诊和误诊。

[1]高敏,沈晓伶,王建国.干燥综合征合并慢性腹泻及肠梗阻一例[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7):594.

[2]王宽婷,韩淑玲,关欣,等.干燥综合征合并肺动脉高压6例分析[J].北京医学,2010,32(10):807-809.

猜你喜欢
肠壁本例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1”的加减乘除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视功能分析图例详解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