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7·22”地震抢险救援成效明显——访甘肃国土资源厅厅长蒲志强

2013-04-08 12:32姚鹏飞温越岭
地球 2013年8期
关键词:漳县岷县灾区

本刊记者 姚鹏飞 温越岭

研究抢险救援工作(右三为蒲志强)

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经过9个多小时的辗转行程,来到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灾区,看望受灾群众。李克强指出,岷漳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一直惦念着灾区群众。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直接指挥下,抢险救灾和群众安置取得明显成效。

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国土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迅速启动地质灾害Ⅱ级应急响应,在第一时间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和派遣工作组急赴灾区后,国土资源系统的多个相关部门、单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近日,《地球》杂志记者采访了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厅长蒲志强,请他介绍了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抢险救援情况。

《地球》:请您向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地震灾区损失情况和抢先救援工作的进展?

蒲志强:7月22日7时45分,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地震致岷县蒲麻镇、梅川镇、中寨镇和漳县石川、四族、东泉、马泉、草滩、金钟、大草滩、殪虎桥等多个乡镇严重受灾,陇南、天水、甘南部分县区受灾。重灾区出现大面积通讯中断和停电、部分房屋例塌,并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地震发生后,国家和甘肃省多个部门启动了应急救灾的快速响应,在救灾部队疾驰灾区的同时,震区干部群众开始全力自救。地震发生当天,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消防等数千名救援力量进入灾区,开展运转伤员、搜救被埋人员、组织避险转移等抢险救援工作。同时,及时调集专业力量开展道路、电网、通信、供水等生命线的抢修抢通。截至目前,受伤人员全部得到救治,已有787人出院,71人仍在住院治疗,转诊伤员零死亡;共调拨24600顶帐篷、30400床棉被、40000件(箱)方便食品和矿泉水,这些物资已全部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下达8亿元地震应急救灾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济、受伤人员救治、卫生防疫、损毁设施修复等。抗震救灾工作由应急抢险转入过渡安置阶段后,过渡安置各项工作全面有序展开,灾区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

《地球》: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国土资源部立即开始部署抢险救援工作。当时,甘肃省国土资源厅怎样时反应的?做了哪些工作?

地震发生后,我厅在第一时间向地震重灾区和影响区发布了地质灾害橙色预警信号,并指派地质环境处金玉虎处长带领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技术人员,组成先遣工作组于8时20分从兰州出发赶赴地震灾区,了解灾情、先期开展次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随即召开紧急厅务会议,决定依照《甘肃省地震灾害应急预案》规定,履行相关工作职能,并立即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 应工作方案;成立了由我任总指挥、陈汉副厅长任副总指挥,省地矿局、省有色地勘局、省测绘局主管副局长和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紧急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岷县7.2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受灾县区切实做好次生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会后,陈汉副厅长带领厅第二批应急工作组赶赴灾区组织开展应急调查和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

7月22日13时,省国土资源厅先遣组到达岷县重灾区后,立即赴梅川镇永光村四社滑坡、维新乡施旗村滑坡开展了应急调查,并对抢险救援工作提出了建议。7月22日16时,陈汉副厅长带领的第二批应急排查人员到达重灾区岷县,立即组织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由陈汉副厅长任总指挥的“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前方指挥部”,对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排查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同时紧急从省地矿局、有色局、省科学院所属院所及黄金部队五支队调集8个国有地勘单位共176名专业技术人员、42台车,分为53个应急排查组,赶赴受灾的13个县展开应急调查。其中派往岷县14个小组、70人。至23日上午6时30分,各排查组全部到达指定地域并投入排查工作。

甘肃地震救援现场

7月23日晚9时,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召开视频会议,对全省特别是定西地震灾区的次生地灾排查进行紧急部署。

为了帮助灾区人民尽快渡过难关,我厅党组号召全厅干部职工踊跃为灾区人民捐款。7月26日上午,我厅干部职工向地震灾区人民捐款12.6350万元。

《地球》:次生地质灾害的确是地震发生后灾区需要高度防范的问题。此后,甘肃省国土资源厅为预防次生灾害又做了哪些工作?

蒲志强:这次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所波及的区域大多是地质灾害易发区,特别是重灾区,山大沟深,而且被黄土层所覆盖。这样地质地貌条件在地震和降雨影响下很容易发生次生地质灾害。

目前,定西市、岷县、漳县以及天水市、陇南市、甘南州国土资源局等已组织人员全面开展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排查工作,重点对居民密集区学校、医院、村庄、抢险救灾现场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分析地质灾害隐患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危害,做好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工作,密切关注灾区震情和气象情况,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建议,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截至目前,我厅已安排资金1500万元,完成了岷县重灾区隐患排查任务,排查出地震引发或加剧的次生地质灾害隐患点510处(其中:岷县276处,漳县25处,临洮6处,渭源县13处,陇西县5处,临潭县26处,迭部县16处,卓尼县26处,舟曲县19处,宕昌32处,礼县16处、康乐3处、武山县47处)。排查组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登记入册,向省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提交了书面报告,并向当地政府提出了监测预警和临时避险的措施建议。

救援人员给灾民分发物资

我厅通过对重灾区岷县进行排查,发现在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方面三个问题最为突出:一是威胁村庄的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大多为滑坡或不稳定斜坡;二是灾区乡村道路两侧崩塌或滑坡现象严重,如通往重灾区梅川镇永光村四社、禾驮乡永星村等的道路两侧分布大量次生地质灾害隐患点,很多地方都有随时发生滑坡和崩塌的危险;三是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危险性增大,地震发生后,7月24至25日地震灾区又遭遇强降雨,部分泥石流沟道由于地震使山体普遍松动,滑坡或崩塌等松散物质储量增加,如遇强降雨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增大。

《地球》:除了对隐患的排查以外,如何根据排查了解到的情况,将对次生灾害的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蒲志强:地震抢险救灾工作阶段,在全力开展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同时,我们注重督促加强了防范措施的落实。

一是加强预警预报。7月24日上午,我厅和省气象局联合发出了Ⅰ级(红色)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号,并向地震灾区市州国土资源局下发《关于做好地震灾区强降雨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地震发生以来,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共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12次,其中Ⅰ级(红色)3次、Ⅱ级(橙色)4次、Ⅲ级(黄色)5次,为抢险救灾 和次生地质灾害防范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作人员徒步搬运救援物资

二是落实预防责任。省国土资源系统前方指挥部于7月24日下午3:00时向省、市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上报了《关于加强地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监测防范工作的报告》,建议地震灾区县乡政府和国土资源系统要认真贯彻7月23日晚刘伟平省长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责任,根据排查结果向指挥部提出了重点监测防范的16个重大隐患点。同时,鉴于乡村道路滑坡、崩塌点多、线长,危害极大的问题,向指挥部建议由相关部门加强交通管制,设立警示标识,防止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向抢险救灾部队和人员发出了预防次生地质灾害的预警信息,提醒灾区抢险救灾人员加强防范意识,保护自身安全。

三是及时转移避让。根据排查结果,对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2113户、10492人,要求县乡政府坚决采取临时转移避让措施,并对各临时集中安置点由排查组做了危险性评估工作,确保安置点的安全。7月26日到28日,省国土资源系统前方指挥部派出8个巡查组,对前期排查出的高危险、不稳定隐患点进行巡查,重点检查了监测预警措施落实情况。

四是加强群测群防。在排查过程中,各排查小组和县乡政府、国土资源局、所共同研究落实群测群防人员和责任,重大隐患点安排专人盯守,明确了险情灾情通讯、预报预警传达方式和紧急疏散撤离路线,向群众发放避灾明白卡。

五是加大宣传教育。目前正处于主汛期,地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成灾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大,我厅要求灾区县乡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普及防灾科学知识,提高防灾避险意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确保自身安全。各排查小组在排查过程中,也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讲解了预防次生地质灾害和紧急避险的方法。

六是抓好应急处置。根据排查掌握情况,鉴于威胁公路、居民点次生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对当地居民和抢险救灾人员、车辆造成威胁,各排查组向当地政府提出了尽快采取削坡减载、护坡、反压坡脚、截排水等应急治理措施建议,以缓解险情。

猜你喜欢
漳县岷县灾区
甘肃省岷县城郊初级中学师生书画作品选登
中共第一任岷县张明远“县长”
甘肃漳县墩坪遗址东周墓地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及应急处置保障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跨断层形变异常研究
青藏块体东北缘断层形变综合指标异常与岷县漳县6.6级等强震关系
灾区援建项目代建制及其实践探讨
中华儿慈会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100 万元紧急捐助
灾区笑脸
赴灾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