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保护“蓝色国土”——访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田小川

2013-04-08 12:32温越岭
地球 2013年8期
关键词:小川国土海洋

本刊记者 温越岭

保护蓝色国土已到迫在眉睫的时候

600多年前,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就曾率领庞大船队远渡重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如果当时中国人以掠夺资源的心态航海,那么中国可能很早就是第一殖民大国。但是,中国的航海家是带着“和”文化出海的,从不掠夺资源,从不掠夺土地。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还是以这样的心态,认知占地球表面80%的海洋,敬畏养育地球生命的母亲。

自古以来,华夏文明的辞典中就不乏“海国”一词。虽然我们的祖先世代在陆地上繁衍生息,但对大海始终保持有敬畏之心,这种敬畏来自于对自然“天人合一”的态度。虽然历史上我们没有像西方海洋国家那样,通过建立海洋霸权而崛起,但我们的祖先从来不漠视海洋,海洋从来就是我们家园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对海洋有了比以往更新的认识。为何现在把建设海洋强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海洋国土的开发和保护面临哪些挑战?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围绕有关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舰船问题专家、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国防科普委员会副主任田小川。

《地球》:我们中国人对海洋的态度经历过怎样的变化?

田小川:在许多中国人心目中,我们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但实际上,我国是一个真正的海洋大国。我们有18000千米的海岸线,如果加上岛礁海岸线就更多。中国人从不缺乏对海洋的认知,这方面至少可以上溯秦朝,历经唐、宋、元朝,至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壮举达到顶峰。中国古代造船工艺中,诸如水密舱、橹、舵、罗经等的发明与使用,比西方早上千年。这些技术构成现代造船系统工程中的总体设计、船用设备、舰载武器,是被世界认同的“中国古代造船发明”。

然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巨舰大炮打开,造成国人对海洋潜意识里的恐惧。海洋曾经是保护我们民族的天然屏障,近代却成为外国侵略中华民族的捷径。另一方面,二战中我们顽强抵抗法西斯的战场又在陆地。心理学有“选择记忆”理论,中国人“丢失海权”的痛苦导致“淡忘海洋”。多少年来,我们在教课书上只讲960万平方千米国土,忽视了根据1982年颁布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的1/3海洋国土,以及所属大陆架、岛屿和经济专属区。

尽管如此,我们潜意识里被深埋的海洋与海权“种子”不会真正消失,骨子里的大洋之痛在时光流转中会蜕变成一种理性的认知与反思,更增强了心底对海洋的渴望与眷恋。经历了民国时期因盲目照搬西方而单纯呼吁加强海军的海权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海军从近岸防御到近海防御战略调整,再到近些年围绕海洋国土、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海上交通安全等产生的新一轮海洋纷争,从当年遭受列强海上入侵到目前面对周边“列弱”的挑战,我们中国开始了海洋意识的觉醒。

《地球》:为何我国现在如此重视海洋战略?有怎样的背景?

田小川:最近这些年,美国奥巴马政府高调“重返亚太”,提出“空海一体战”,在军事上把重点从大西洋转到太平洋及印度洋。美国的战略调整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紧紧围绕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人说当年马汉的“海权”论成就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在我眼中如今美国的“海权”造成了世界局势的动荡。人类历史上从未有停止过战争,军事学家指出所有战争都是为了能源和资源。二战后,为争夺能源与资源的局部战争比比皆是。当有限的陆地资源在一战、二战中几尽“划分”完毕,而海洋资源随着科技发展被不断认知,不断被开发利用时,海洋便无法太平。为什么中东发生战争?战火燃烧波斯湾主要是为了石油。美国是世界上消耗石油最多的国家,美国人的衣食住行一刻也离不开石油,但美国对本国内盛产的石油的开发非常有限。他们从中东等国进口石油,明显是守着碗里、吃着锅里、看着厨房里的。太平洋上的岛国日本资源有限,也是石油进口大国。以目前的生活质量,如果日本的石油供应停止,一个星期也活不过去。二战时期,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暴露了他们对地大物博国家的资源的觊觎。美国也好,日本也好,都想把全世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攥在手里。在共同利益面前他们结盟,相互利用。黄岩岛事件也好,钓鱼岛争端也好,透着现象看本质,都是能源惹的祸。

我国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如果加上岛礁海岸线就更多

以目前科技手段探测,我们的海洋国土探测到的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资源是非常惊人的,与周边国家所涉及的太平洋与印度洋地区被称之为“第二个波斯湾”。中国有句老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长期以来,中东地区战争不断为能源,既然波斯湾是“火药桶”,那么同样的逻辑,“第二个波斯湾”也必然充满火药味。所以,今天的中国必须高度重视海洋战略,不断强化海洋意识,加快保卫海洋国土的能力。如果我们把陆地上的国土资源比喻成家中房间里的宝,海洋国土资源就是我们家中院子里的宝。

《地球》:如何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海洋国土?

辽宁号

田小川:首先,我们要增强海洋意识,认识到海洋资源对人类的作用,牢记海洋国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切莫图一时利益,让这些本可以留给子孙后代的资源在我们手中流失。其次,要有能力去保卫我们的蓝色国土。当然,只有意识,没有条件,也做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国防,加强海军建设。党的“十八大”把建设海洋强国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指导发展海上国防,希以实现《孙子兵法》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自古以来,我们只想安居乐业,守得一方家园的美丽,“有朋至远方来不以乐乎”,但“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只有猎枪”。

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现在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当年,八国联军侵华,那些国家是列强。如今我国周边像越南、菲律宾这样的“列弱”都敢跟我们叫板,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强大?是不是以往我们的海洋战略有不足,海洋发展上有弱势,海洋装备不够自主?

《地球》: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田小川:地球已有40亿年的历史,人类只不过是地球近千万年来的生命形态。人类生活在陆地上,曾经有着充足的陆地资源。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述石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至今日,为何陆地上的资源不够用了?为何不得不到海洋里开发资源?人们不断抽取作为“地球之血”的石油,并挑起一次次惨绝人寰的战争,是否应该彻底反思人类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干了什么?人因为贪婪而过度开发资源,导致自然平衡被破坏,是否应该检讨?如果人类把陆地上的资源耗尽了,又把海洋里的资源耗尽了,将来还有什么资源可以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一个“和”字,其中包涵人与自然的和谐。600多年前,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就曾率领庞大的船队远渡重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如果当时中国人以掠夺资源的心态航海,那么中国可能很早就是第一殖民大国。但是,中国的航海家是带着“和”文化出海的,从不掠夺资源,从不掠夺土地。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还是这样的心态。所以,中国的海洋强国之路,不同于以往西方海洋大国的崛起,中国人将和平利用、有限开发海洋。

《地球》: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田小川:所有资源的过度开发都具有毁坏性,是对地球母亲的蹂躏与践踏。开发海洋的过程中,要注意科学认知,有序开发,合理利用,充分保护。这些是我们人类对地球负有的共同责任。这个责任基于对海洋的正确客观认识,来自我们对生命来自海洋的认同。

郑和宝船模型

地球表面约78%是海洋,22%是土地;人身体约78%是水,22%是其它物质;空气中约 约78%是氧气。在犹太文化有所谓“22天规”,告诫人与自然之间要保持必要的平衡。如果打破这种平衡,会引发一系列灾难。海洋世界里有它自己内在的平衡。海洋的平衡被破坏以后,引发的问题是全球性的,例如台风、飓风、地震、海啸,等等。

没有地球就没有生命,就没有我们人类。海洋战略不仅仅是开发利用,更有对海洋的认知与爱护。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随着人们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渴望,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如果把地球比作生命的母亲,是什么让地球母亲饱受摧残?在她呻吟的过程中,谁去体验她的哀痛与悲凉?

猜你喜欢
小川国土海洋
“热闹”的动物医院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聆听幸福
宝宝包包
宝宝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