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可塑形解剖钛板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3-04-08 23:41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钛板水泡患肢

周 琴

周琴:女,本科,护师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且多为粉碎性,累及距下关节[1],治疗难度大,预后功能恢复差别大,致残率高。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对46 例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可塑形解剖钛板内固定术,经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收治的46 例54 足跟骨骨折患者,男32 例,38 足;女14 例,16 足。年龄18~57 岁,平均39.6岁。损伤原因:31 例为高处坠落伤,36 足;15 例为车祸伤,18足。其中16 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8 例双侧跟骨骨折。术前均摄跟骨侧位、轴位X 线片,CT 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骨折类型采用Sanders 分型[2],Ⅱ型22 足,Ⅲ型30 足,Ⅳ型2 足。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常规患者抬高患肢、静脉输注甘露醇、压力泵等消肿治疗,重度肿胀,伴张力性水泡、低热、血象高者适当应用抗生素。待水泡消退,皮肤褶皱实验阳性可行手术治疗,一般7~14 d 手术,平均10.4 d。(2)选用可塑形跟骨解剖钛板和螺钉做内固定植入物。(3)术前30 min 静脉滴注抗生素。

1.2.2 手术方法 手术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单侧跟骨骨折时患者呈健侧卧位,双侧跟骨骨折时患者呈俯卧位,系止血带,采用改良延长的跟骨外侧“L”形切口,全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骨膜,紧贴跟骨外侧壁自下而上骨膜下剥离,剥离跟腓韧带,保护腓骨肌腱和腓肠神经,用3 枚2 mm 克氏针打入距骨,牵开皮瓣,显露距下关节面、跟骰关节。用骨膜剥离器撬开跟骨外侧壁,显露后关节面,以螺旋CT扫描图像作为指导,观察后关节面的骨折情况,于跟骨结节处打入1 枚斯氏针,牵引撬拔复位,以距下关节面为参照,直视下将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块正确复位,以重建跟骨距下关节面的完整性,将向外膨出的外侧壁向内挤压复位以纠正宽度及外翻畸形,恢复跟骨高度。克氏针临时固定,维持复位,C 臂X 线机透视纠正Bohler 角和Cissane 角是否恢复正常,根据距下关节骨缺损情况,缺损较多者用同种异体植骨填充关节面以下的空腔,以预防关节面塌陷。选择合适的跟骨钛板、螺钉固定,其中1 枚螺钉向内侧固定于截距突上。取下止血带,彻底止血,生理盐水冲洗,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关闭切口,加压包扎患足。

2 结 果

本组病例5 足发生切口边缘皮肤坏死,4 足消除坏死皮缘后二期缝合切口愈合,1 足行皮瓣转移切口愈合。6 例拔除引流管后切口渗出液较多,时间较长,经换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影响内固定钛板,未发生感染病例。本组病例随访6~30 个月,平均18 个月,根据Maryland Foot Score 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3],优45 足,良5 足,可2 足,差2 足,优良率为92.59%。

X 线评价:术前、术后均摄跟骨侧位、轴位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2 个月,Bohler 角术前平均7°,术后平均35°。Gissane 角术前平均82°,术后平均105°。跟骨的高度、宽度、长度基本恢复正常。

3 围手术期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患者受伤原因多为意外造成,常伴有部分功能障碍和疼痛,对手术治疗的方式缺乏了解,担心预后等原因而导致心情处于紧张、焦虑之中,从而造成治疗上的不配合。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给予合理的心理护理以消除其内心恐惧,主动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药物的治疗作用、可塑形解剖钛板内固定的优点,治疗成功的病例,鼓励、帮助患者,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为术后的治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1.2 患肢护理 常规使用下肢垫抬高患肢20~30 cm,高于心脏水平位置,足跟部垫棉垫悬空,并予冰敷,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4,5]。保持患足功能位(踝关节背伸90°),注意观察患足末端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以及感觉运动情况,如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1.3 皮肤护理 (1)皮肤肿胀无表皮破损时,入院时立即冰敷或将水凝胶冷敷贴贴于患者肿胀部位,每6~8 h 更换1次。(2)出现张力性水泡时应立即处理,方法:用0.5%碘伏棉球擦洗张力性水泡表层及周围组织,水泡直径>2 cm 以5 ml注射器在水泡边缘最低处刺入,抽尽水泡内渗出液,再以无菌棉签轻轻按压出剩余液体,使泡壁紧贴在皮肤上,水泡泡皮保留,局部予以0.5%碘伏擦试,每天6 次,保持干燥,避免皮肤进一步破坏。

3.2 术后护理

3.2.1 一般护理 术后去枕平卧6 h,使用下肢垫抬高患肢20~30 cm。保持患足功能位(踝关节背伸90°),注意观察患足末端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以及感觉运动情况,如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常规使用镇痛泵,一般24 h,待疼痛缓解后拔除。

3.2.2 引流管护理 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常规留置切口引流管,一般为24~48 h,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保持引流通畅及较大的负压,防止扭曲、打折、滑脱;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准确记录。

3.2.3 饮食指导 术后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且富含纤维素食物,如猪瘦肉、鸡蛋、骨头汤、新鲜水果、蔬菜等,以保证营养的需求。

3.2.4 功能锻炼 术后24 h 开始指导患者做足趾伸屈活动,每天4 组,每组15 min。术后48 h 引流管拔除后继续以上练习,并指导患者做踝关节伸屈锻炼、股四头肌练习,每天6 组,每组15 min。术后第3 d 加强上述锻炼,进行患肢直腿胎高、外展及足背伸、跖屈等自主运动,每天6 组,每次练至疲劳为止。术后1 周进行无负重扶拐行走,注意安全,防止摔伤。

4 小 结

可塑形解剖钛板内固定术已成为跟骨骨折有效方法之一,术前做好心理、患肢及皮肤的护理,术后注意观察引流管情况,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和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保证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1]卡内尔,贝 帝著.卢世壁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9 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79.

[2]Sanders R,Fortin P,DiPasquale T,et al.Operative treatment in 120 displacde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Results using a prognostic computed to mography scan classifica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3,290:87-95.

[3]Sanders R.Displaced intra- 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calcaneus[J].J Bone Joint Surg Am,2000,82(2):225-250

[4]广东省卫生厅主编.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196-199.

[5]刘汉娇.跟骨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241.

猜你喜欢
钛板水泡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水泡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艾草水泡脚改善肺功能
抽掉梯子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