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男子篮球比赛中球场暴力分析研究

2013-04-11 03:02胡松芹刘如强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男子篮球热身赛暴力事件

胡松芹,刘如强

自1950年苏联国家男子篮球队第一支国外球队来访,中国篮球一直以热情好客、虚心学习的形象展现给国际篮坛。但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男篮与国外篮球队交流次数增多,球场暴力也出现在国外球队访华的比赛场上。特别是近两年,打架、群殴、流血、球场变拳击场、比赛失控等场面频频出现在中外男子篮球热身赛或友谊赛中,这种中外篮球比赛的暴力现象大大损害了我国篮球的国际形象,同时对喜爱篮球的球迷和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导向,非常不利于我国篮球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搜集自2000年以来中外男子篮球比赛中的暴力事件,并从多方面深入分析,试图找出事件原因,为今后避免此类暴力事件的出现提供参考。

1 中外男子篮球比赛暴力事件统计与分析

通过查阅网络和文献资料,从2000年以来中外男篮球场暴力事件可以看出,中外男篮比赛中出现的球场暴力主要有五个特点。第一是比赛规模较小,规模较大的是2001年的亚锦赛和2005年的斯坦科维奇杯赛,热身赛或者对抗赛居多,而在国际大赛如奥运会和世锦赛上没有出现过球场暴力;第二是出现的暴力现象非常严重,基本上是多名队员参与打架,形成了群殴,最严重的为2010年中、巴国家队对抗赛,由于球场暴力,比赛只进行了66 s就失去控制;第三,中外男篮比赛中发生球场暴力的地点基本都在国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中外篮球比赛在国外发生球场暴力的情况很少;第四是球场暴力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由于是国际性质的比赛,球场上的暴力行为不仅对国内球迷和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国外媒体也非常关注,大大影响了我国篮球的国际形象。另外, 2010年以前发生的暴力事件较少,2010年发生了三次,2012年到9月份就已发生三次,看以看出中外男篮球场暴力的发生频率有所增加,到了不得不采取相应办法制止的地步。

2 中外男子篮球比赛球场暴力原因分析

2.1 球员对比赛的认识程度

中外篮球比赛中的球场暴力大都是发生在热身赛、对抗赛中,这种类型的比赛相对于世锦赛以及奥运会规模较小,且比赛制度不健全,对出现的恶意犯规以及球场暴力事件的处罚基本都是靠国家篮协,惩罚影响力较小。另外,各国或各队参加此类比赛基本都以练兵为目的,造成了队员对此类比赛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处理一些突发情况时不够冷静,毫无顾虑的就动了拳头。而像在世锦赛和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比赛,比赛制度健全,比赛结果对联赛成绩影响较大,使得队员参赛时心理上非常重视,发生球场暴力的几率大大降低。

2.2 主场心理优势

中外男子篮球之间的热身赛或对抗赛中发生球场暴力事件的地点基本都在国内,在家门口的斗殴招来了球迷和网友的片片指责声,为什么在国外进行的中外男子篮球比赛很少出现球场暴力?可以说主场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球员敢于动手打架。支持主队的球迷有着感情上的共鸣,如果热情膨胀很容易引发狂热举动。不文明的呐喊助威是球迷发泄的方式之一,在几千观众的呐喊、怂恿下,主队球员心理上很容易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出现球场暴力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2.3 裁判与观众因素

每次球场暴力出现时,球迷和观众都会把矛头指向裁判,裁判判罚得当与否我们无权讨论,应有篮协认定。但是裁判在执法此类比赛时很容易出现一个错误的思想:比赛是热身赛或是友谊赛,在判罚尺度上会比正式联赛稍微放宽一点。但是正是因为尺度放松,加上队员对比赛的认识程度不够,导致动作越来越大直至难以控制,最后演变成球场暴力。

观众的表现是球迷素质和看台文化的体现,在中外篮球比赛中现场观众出现的挑唆和起哄等不理智行为也是形成球场暴力的一个因素。通过观看录像发现,球场上在出现过激行为时,我国球迷更多的是起哄和煽动球员继续不理智行为,这与NBA观众对不理智球员进行嘘声和倒竖大拇指有着明显不同。

2.4 球员文化底蕴的缺乏

在中国现行的球员选拔制度下,我国大部分球员走的都是专业队道路,在成长的道路上文化课的学习远远少于一般人应该接受的文化教育。文化底蕴的缺乏会影响球员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成为篮球场上出现暴力行为的潜在因素。在这方面和国内的CUBA有着明显的对比,CUBA的球员都是在校大学生,一直接受高等教育,很少在球场上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因此不能不说文化底蕴的缺乏是形成篮球场上球场暴力的原因之一。

2.5 封闭训练与唯胜利论

从球场暴力发生的时间和性质来看,此类比赛都是以检验球队训练成果为目的,时间都安排在正式联赛或国际大赛前的一段时间,而在此前的一段时间里球队主要以长期封闭训练为主要内容,长期的心理压抑很容易使热身赛成为球员发泄的地方。篮球俱乐部或者管理层的“唯胜利论”的错误思维也是发生球场暴力的影响因素之一。过分重视比赛成绩,使指导思想存在误区,片面鼓动队员在场上用非正常动作弥补实力的不足,此外加上不断给裁判施压,以取得有利判罚,很容易使得原本自控能力较差的球员心态失衡,容易出现亢奋过度、情绪失控的问题。可以说,一支球队从上到下过分重视比赛结果的功利心态,也是容易导致斗殴频发的一大原因。

综上,中外男子篮球比赛场上的球场暴力既有一般篮球联赛中出现球场暴力原因,如球员文化教育的缺乏、唯胜利论等原因,也有因为比赛性质的特殊原因,如球员对比赛的认识程度、主场优势、封闭训练等原因。因此,在研究遏制中外篮球比赛球场暴力策略时要考虑以上多种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3 预防中外男篮比赛球场暴力有效策略

3.1 提高球员的文化底蕴

球员是比赛中的主角,在发生球场暴力时应负主要责任,预防球场暴力首先要从场上球员做起。增加球员的文化底蕴,提高球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球员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预防球场暴力的主要策略。从社会学习理论的角度看,球员的暴力行为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蓝本,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暴力行为。如果在观众的起哄下即进行挑衅、打架,反而满足了观众视觉和心理的需要,也会引导观众下一次不文明的呐喊和起哄。反之,如果球员能够冷静下来,展现自己的素质,为观众和球迷做一个良好的引导,也许今后观众起哄的声音会逐渐减弱。

3.2 加强赛事管理和球队管理

中外对抗赛或热身赛性质较为特殊,比赛中主队往往只追求比赛的目的,而忽视对赛事的管理,管理上的疏忽也容易造成球场暴力, 因此应做好对教练、裁判员、球员的管理等,使其在思想上重视比赛,并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同时,加大对参加球场暴力队员的处罚,加大罚款金额,增加禁赛场次,并严格落实,否则只是隔靴挠痒,不能解决本质问题。

3.3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比赛氛围

良好的比赛氛围可以引导参赛人员以及观众的行为,预防球场暴力的出现。赛前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对赛事进行正面宣传,比赛场上通过广播、条幅等宣传方式,渲染中外良好友谊氛围,引导参赛人员和观众的良好行为举止。同时,在比赛前组委会应对教练员以及运动员进行良好的思想动员,正确认识与国际球队之间比赛的意义,这种意义一方面在于通过比赛磨合队伍、提高水平,另一方面在于宣传我国良好篮球形象,正确引导球迷和广大青少年。

3.4 加强球员心理调节训练

球场上暴力事件的发生大多是由于心理过激、心理调节不善所致,特别是经过长时间封闭训练后的热身赛或友谊赛上。比赛中求胜欲望过强,但训练水平打不出来,心理长期的压抑得不到释放,稍有火药味就会导致斗殴的出现。因此,在平时训练特别是长期的集训中应加强对球员心理自我调节的训练,让球员学会如何在比分落后、比分接近以及球员急躁时调节自己的心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顺利完成比赛。

4 小结

球员对比赛认知、主场心理优势、裁判和观众因素、球员综合素质以及长期封闭训练等多种因素导致了中外男子篮球比赛中球场暴力的出现,其负面影响较为恶劣,且发生频率有上升趋势,应通过提高球员的文化底蕴、加强赛事和球队管理、营造良好比赛氛围、加强球员心理调节训练等多种方法有效遏制中外篮球比赛中的球场暴力,以维护我国篮球良好国际形象。

[1] 石 岩,王 莹,赵 阳.球场观众暴力的发展趋势、研究进展与遏制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7(1).

[2] 罗 伟,牟彩莹.论现代篮球运动中的攻击性和暴力行为[J].安徽体育科技,2010,31(2).

[3] 谢 明,余学好,陈志辉.我国篮球竞赛暴力事件中球员暴力成因与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5).

[4] 张大力,石 岩.我国篮球职业联赛球场观众暴力现状、成因与遏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3).

[5] 张金成,王家宏,舒 钧.我国球场暴力研究概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3).

[6] 王家力,徐鸿鹏,陆 剑.透视中国球场暴力的成因[J].安徽体育科技,2007(1).

猜你喜欢
男子篮球热身赛暴力事件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体成分与力量、爆发力、速度相关性研究*
An Encounter with Consuls General by the East Lake
第28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夺冠成因分析
青少年男子篮球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创新
2014—2015 赛季 CBA 季后赛与非季后赛球队攻防竞技能力比较研究
社会戾气背景下极端暴力事件的影响因素探析
河东楹联网擂台热身赛终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