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育视域下特殊教育专业儿童游戏通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013-04-11 11:20周姊毓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通论儿童游戏

周姊毓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一、特殊教育专业儿童游戏通论课程改革的动因

(一)主体性教育理念的呼唤

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独立自主地、自觉能动地、积极创造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一句话,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主体性教育理念呼唤教育要重点培养、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根据主体性教育理念的精髓,对特殊教育专业儿童游戏通论课程进行改革,形成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的儿童游戏观,培养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设计适合于各类特殊儿童游戏的实践能力,养成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勇于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势在必行。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黑龙江绥化学院是一所省级综合性本科院校,坚持培养面向基层的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而特殊教育专业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也是目前黑龙江省唯一的特殊教育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主要能在特殊教育机构及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使学生具有进行实际教学和管理工作,并能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

儿童游戏通论课程是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设计游戏的实践能力,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还容易使本门课程只流于形式,削弱了其在整个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对儿童游戏通论课程进行改革,是着眼于学生发展,推动学生就业,打造绥化学院特色专业的必由之路。

二、特殊教育专业儿童游戏通论课程改革的实践

在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特殊教育专业儿童游戏通论课程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以及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选择课程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儿童游戏通论是特殊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其课程内容涉及到儿童游戏的意义、特点、价值和功能,以及儿童游戏和社会文化、儿童游戏和儿童发展、儿童游戏和教育之间复杂的关系。为了体现特殊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课程内容还应涉及到各类特殊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在康复训练中的作用、以及特殊儿童游戏编制的原则等。但目前特殊教育界缺乏针对特殊儿童游戏的教材,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突出特殊教育专业的特色,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者参考了刘炎编著的《儿童游戏通论》和《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华爱华编著的《幼儿游戏理论》、许政涛主编的《幼儿游戏与玩具》、徐光兴主编的 《儿童游戏与心理辅导》、曹中平编著的《儿童游戏论——文化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维视野》等十几部著作,通过对众多游戏课程的整合,开发了适合于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游戏通论教材。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改革,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教材的教学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内容丰富,重点难点突出,难易程度适中,能反映与课程有关的学科新成果,是一本适合于特殊教育专业儿童游戏通论课程的合适教材,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对规范课堂教学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二)改革教学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体性教育的理念要求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特殊教育专业儿童游戏通论课程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学模式,实施“教师的激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能力的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突出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教师的激励”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儿童游戏的一般概念和原理时,只给学生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能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相关概念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和科学地认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指学生最后独立实现了认识过程,形成了相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把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学以致用。

实施“教师的激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能力的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第一,采用参与式讨论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第二,采用试教法,让学生体验教师的角色行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第三,采用读书指导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扩大知识面;第四,采用参观法,让学生深入幼儿园以及特殊教育学校或机构等教育一线,直接接触儿童游戏,体验儿童游戏的实施;第五,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来自特殊儿童游戏中的典型作为教学案例,让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第六,采用实地演练法,让学生参与特殊儿童的教学,利用游戏理论和游戏的编制原则在现场“解决问题”,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觉自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不顾实际拘泥于一种方法,或生搬硬套某一种方法,只有机动灵活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或几种方法结合使用,才能达到特殊教育专业儿童游戏通论课程改革的目标,提高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建设实践教学与研究基地,整合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特殊教育专业儿童游戏通论课程教学的实效,与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密切相关,实践基地既包括校外的学校和组织机构,也包括校内的模拟活动室。

目前,绥化学院已经在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绥化市聋儿康复中心、绥化市幼儿园以及一些民间特殊教育机构和幼儿园设立了实践基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便学生能随时根据所学的课程理论及实践要求去仔细观察、切身体会,从而获得准确的强化与反馈信息,有利于及时总结所学的理论知识、调整今后的学习方向。实践基地的教育实际情境、教师、教学资源等均可作为课程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学生通过参观,可以把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游戏中的差异作对比,设计出促进特殊儿童发展的游戏。通过邀请教育实习基地的优秀教师给学生谈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游戏在特殊儿童教育训练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确特殊教育专业开设儿童游戏通论课程的目的,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特教教师必备的素质,进而有助于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考研和就业。

根据儿童游戏通论课程的教学需要,教育者欲在校内建立模拟实践活动室,但由于时空等一些条件的限制,只能在课内开展课堂模拟实践训练,这也是本门课程的一项重要改革内容。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游戏设计的原则,培养设计和操作游戏的能力,在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完之后,教师即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课堂模拟实践训练。在学习完“幼儿游戏的实质”这一内容之后,要求学生根据游戏的实质,为智力落后儿童设计一个促进大运动发展的游戏等。为了提高课堂模拟实践训练的效果,教师要提前作出安排,要求学生在游戏材料、环境等方面做好准备。在课堂模拟实践活动中,教师把学生的每一次活动设计、准备材料等挑选优秀的存留,这样学生模拟实践的优秀案例、材料等就可以逐渐的累积,方便以后每一位实践的同学参考、选用;同时,模拟实践学生的录像实况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拿到课堂共同分析,成为案例教学的典型案例。

(四)转变课程评价方式,注重学生能力提高

主体性教育要求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转变课程评价方式。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为此,儿童游戏通论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课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主要采取的评价方法有小组讨论报告、游戏设计展示、实践基地演练总结、学术论文等,教师要视具体情况给出成绩;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教育见习的频率等表现给出成分数,所有的平时成绩要占到期末总成绩的50%,在课程结束之后还要采取考试的评价方法来检验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考试的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另外50%。为了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在开学之初,教师即明确宣布考核标准,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三、特殊教育专业儿童游戏通论课程改革的成效

(一)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

在课程改革之前,学生对儿童游戏通论课程的学习态度消极被动,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和演示,学习的积极性差。课程改革之后,学生提高了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积极主动,会提出很多问题,并且学生亲历探究的欲望强烈,会主动利用节假日联系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观摩、实践等。

(二)学生的科学教育理念得到加强

在课程改革之前,学生没有意识到游戏对特殊儿童教育训练以及康复的重要性,忽视本门课程的学习。课程改革之后,学生意识到游戏在特殊儿童教育中还有其独特的作用,特殊儿童通过游戏治疗可以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大脑对外反应的灵敏度,促进了特殊儿童语言的发展,游戏中的交往对日后特殊儿童良好的行为和个性品质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培养了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特殊儿童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通过儿童游戏通论课程的学习,学生的科学教育理念普遍得到加强。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

在课程改革之前,学生学习儿童游戏通论课程主要是课堂上听教师的讲解,课下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没有发挥主体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程改革之后,学生在上课之前自觉以寝室为小组进行课前预习,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查找资料,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课堂上每组派代表提出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学习、讨论、解决;课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落实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共同反思学习。

(四)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在课程改革之前,学生对儿童游戏通论课程理论的运用能力、案例设计的能力及其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等普遍偏低,在教育实习时不知所措,只能在旁观看。课程改革之后,学生在课堂模拟实践训练中得到了应有的锻炼,在交流总结中能借鉴好的案例取长补短,逐渐积累了一些有益案例,为真正的教育见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也普遍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越来越好,实践能力也越来越强。

(五)学生的科学素养、科研意识得到了提升

在课程改革之前,学生在儿童游戏领域的科学素养、科研意识不明显,在学年论文写作中,几乎没有学生涉猎该领域。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研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能主动的发现理论学习中的模糊问题并加以澄清,还能发现实践活动中的不足对其加以改进,并能及时记录、总结和交流。一些学生开始尝试对儿童游戏领域的研究,在学期结束时,班级二十人中有三名学生选择了特殊儿童的游戏作为学年论文的内容,还有一名同学打算将特殊儿童的游戏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

总而言之,儿童游戏通论课程是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特殊教育专业儿童游戏通论课程进行改革,突出培养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游戏设计能力,这既迎合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这一主体性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是绥化学院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专业中建设特色专业的要求。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以及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提高,改革的成效显著,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推广改革的成果。

[1]王坤庆.人性、主体性和主体教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2]魏联华.主体性教育理论范式转换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9(6).

[3]寇琼洁.浅论学生主体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6(20).

[4]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6]许政涛.幼儿游戏与玩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约翰逊.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通论儿童游戏
协通论视佛经一例
安全通论(16)——黑客生态学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安全通论(16)——黑客生态学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