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压线路下人工营造柞蚕场的技术探讨

2013-04-12 06:54李森远祝业平胡丙军王德刚谢元秀
关键词:清场柞树春蚕

李森远 祝业平 胡丙军 王德刚 谢元秀

(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 桓仁 117219)

辽东栎(柞树)(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壳斗科栎属植物,落叶乔木,高达15m。幼枝绿色,无毛。叶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17cm,先端圆盾或短实尖,基部窄圆或耳形,有5~7对波状圆齿。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山东等地。喜光,耐干燥瘠薄,萌芽性强,多次砍伐仍能萌生成林。

柞蚕(Antheraeapernyi),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古称春蚕,一种吐丝昆虫,因喜爱柞树叶得名。茧可缫丝,用于织造丝绸,主要用于国防、工业和人民生活。

1 建设地点概况

依据电力公司数据,桓仁县高压线占林地约1万余亩。为防止水土流失,如今高压线下还要保留树木,并且每年要有专职人员对林内高压线路进行巡护,如有树高接近高压线的区域就要进行清场处理以防意外发生。按平均5年清场一次,清场费40元/亩来计算,每5年平均清场费为40万元。其中3 000亩可以利用并且适合柞树的生长与柞蚕放养的生长条件。

2 柞蚕场营建步骤

2.1 清场整地

选择近山缓坡,适合养蚕的高压线路下,清除全部杂草、树棵,只适当保留天然更新的柞树幼苗、幼树。

2.2 营建方法

人工营建柞蚕场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现地播种,二是植苗法。以每亩2m×2m的株行距,约每亩170棵柞树。

2.3 播种或栽植

(1)直播整地:播种前一年整地,定点整地方式,采用水平式鱼鳞坑,待播种。床播整地:施肥、翻地、作畦,采用五氯硝基苯或代森锌等进行土壤消毒,以待播种。

(2)种子处理:在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柞树橡子成熟了,采摘橡子,选出种粒大、饱满、无虫口的优良种子,在播种前将选出的种子浸泡1周,待种子达到一定的水分含量时,捞出阴干,按3∶1的比例混湿沙搅拌均匀,室外用塑料薄膜盖好催芽,待种子达到40%裂口时即可播种。

(3)播种、栽植法:秋季直播,在上冻前开始种植。将已处理好的种子,每坑散播5~7粒种子,埋好踏实,盖上青稞以防水分蒸发。种植完成后要注意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以防止鼠害。植苗法:将已整好的造林地,挖完坑后植苗回填些表土,按着造林规程要求“三埋两踩一提苗”的程序进行栽植,出苗后做好幼苗管理工作,第二年移除上山栽植。

2.4 平茬

播种或移苗两年后,在早春土地开始解冻时,用快镐从接近地表处刨断树干,促其枝叶茂盛,提高成活率,待养成一定树势后,便可利用养蚕。

3 柞蚕的放养技术

3.1 柞蚕品种

柞蚕品种主要有:青黄、杏黄、银白等农家品种,还有经科学选育的青一、青六、克青、柞早1号、柞杂1-5号等。

3.2 孵化

时间与柞叶萌发生长情况相适应,一般春蚕在放养前15d左右,秋蚕在放养前8~11d进行。春蚕适宜温度20~22℃;秋蚕适宜温度在22~26℃。孵卵前用药液进行卵面消毒。

3.3 放养

均匀地将蚁蚕撒放在有新梢嫩叶的柞树上,也可将卵袋剪成条状分散挂在柞树的新梢基部,使蚁蚕孵化后自行爬上嫩叶摄食。注意防止虫、鸟、兽、风、雨等侵害。

3.4 蚁蚕

为使叶质、叶量适合不同龄期柞蚕的生长发育需求并维护柞树生长茂盛,到适当时期将蚕全部移至另一蚕场。一般春蚕多移,可选略干燥的环境条件,而秋蚕少移;种蚕多移,而生产丝茧的少移。在烈日、大雨、风大时不宜。

3.5 结茧

末龄期当出现少量熟蚕时,即可将蚕全部转移至专门的茧场,任其自行结茧。同时加强管理,防止鸟、兽危害。

3.6 采茧

一般在蛹体壁硬化时进行,早采易伤蛹体,晚采有损丝质。采后即将柞叶剥去。雨天、露重和高温时不采茧。

3.7 繁殖

秋期用自然温度,冬期适温为-2~2℃.越冬后蛹解除滞育,保持2~5℃至暖茧。“二化一放”种茧置保种库内,从冬季至翌春保持0~5℃,夏至以后库温保持6~8℃。保种适宜相对湿度为50%~70%。暖茧温度:二化性春用种初期宜逐日升高1℃左右,至18~21℃时保持恒温;秋用种宜控制在22~27℃之间。一头雌蛾产卵约200~400粒,春蚕因雄蛾比雌蛾早出2~3日,宜将雌茧提前2~3日暖茧,或将雄茧作降温处理,可使出蛾期相近。雄蛾数量一般应比雌蛾多10%~15%。交配适温春期为18~22℃,秋期用自然温度。已配对的蛾经0.5h后提放另一处。春期产卵2d后,将卵移入2~8℃的保卵室内保护。

4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柞蚕微粒子病、蝇蛆病和线虫病等。进行卵面和蚕室、蚕具消毒,通过施用化学药剂或选育抗病品种等方法防治。

5 小结

5.1 营建费用

不可利用面积7 000亩清场费:28万元(1次/5年),可利用面积3 000亩,营造株距为2m×2m,每亩保留柞树170棵,可利用区域保留51万棵。播种费:15万元(50元/亩);清场费(三年):36万元(40元/亩·年);管理费:750万元(以10亩/人计,3 000亩需300人,平均每人2.5万元/年)。合计:829万元。

5.2 产量

三年后为防止土壤沙化每棵树放50只蚕,鸟虫病害损失以及留种繁殖后平均一棵树40只。按3 000亩产量计算:可产茧蛹2 040万只(0.68万只/亩),年产蛹量36.3万斤(经实际称量平均55个/斤),年产茧量21.9万斤(经实际称量平均93个/斤)。

综上所述,该地域利用后,年产茧蛹363万元(10元/斤);茧1 095万元(50元/斤),合计1 458万元,净收入629万元,并能解决300人的就业问题,既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延生.辽宁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从书“柞蚕饲养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清场柞树春蚕
柞树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
靶场全地形快速观测清场车系统
清场
柞蚕饲养技术岗位团队完成“柞树菌根真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省级成果登记
渔歌子·咏春蚕
春蚕
蒙古栎的价值和作用
春蚕1~2龄颗粒饲料育试验初报
春蚕
清场周年又闹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