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亨县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路初探

2013-04-12 06:54
关键词:册亨县农民农业

潘 纯 清

(黔西南州册亨县人民政府,贵州 黔西南州 55220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册亨县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四化同步”的提出及册亨县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基础得到不断夯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正是册亨县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1 册亨县农业发展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现状

册亨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珠江上游两大支流南、北盘江在县境内奔腾交汇。东隔北盘江与望谟县为邻,南隔南盘江与广西乐业、田林、隆林三县相望,西倚安龙县,北与贞丰县接壤,总面积2 598平方公里。县境内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夏热冬凉,雨热同季。最高海拔1 634米,年均日照1 514小时,年均气温19.2℃,年无霜期305天,具有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立体气候特点,素有“天然温室”之称,适应各类植物的生长[1]。得利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册亨县农业发展先天优势明显,但也受制于山地多,平地少,规模农业发展受到一些限制。近年来,册亨县着力发展“林、畜、菜、水产、蔗糖”五大特色产业,2012完成粮食生产5.74万吨,甘蔗种植面积达9.2万亩,全县有林地面积达236万亩,全县存栏大牲畜4.8万头(匹),生猪8.7万头,羊6.9万只,禽66万羽;肉类总产量1万吨,禽蛋产量1 453吨;种植蔬菜11万亩,种植花卉100亩,是黔西南州的一个农业大县[2]。

1.2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册亨县农业发展取得了一些进步,“五大产业”基本形成,但其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亟需解决。

1.2.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

册亨县农民的传统农业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模式根深蒂固,习惯于小而全、多而杂和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较低,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滞后,农业抗风险机制不健全,致使农业抵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较差,如2011年4-8月份全县遭受严重旱灾,造成秋粮大幅度减产,比2010年减产38.39%[3]。农业生产盲目性、短期性、脆弱性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1.2.2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薄弱

册亨县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少,机制僵化,科技服务水平不高,良种程度、单产水平比较低,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困难;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农村缺乏能够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较高素质的劳动者。

1.2.3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农产品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服务机构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牵引作用发挥不充分。

1.2.4 农产品营销体系还未健全

农产品商品化率低,营销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外销平台建设滞后,农产品品牌意识不强,市场竞争力弱,农产品因腐烂变质浪费严重,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2 册亨县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路

2.1 发展规模农业

发展规模农业首先要解决的是土地成片集中问题。册亨县地处山区,成片规模土地不多,但沿者楼河沿岸还是有一些成片的土地,应以土地确权为契机,在农民自愿前提下,开展土地交换、股份制参与、土地租种等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与集中,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 这是实现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集约化经营的前提。其次是农业经营者的问题。转变农户在一亩三分地上零敲碎打传统经营模式,提出产业带经营理念,着力打造“一横一纵一环”三个产业长廊。在思想转变和实现土地的成片集中后,农业经营者也要相应地实现由农户零敲碎打向种养大户、专业能手、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集中经营的转变。应深入挖掘册亨的农业资源优势,加强 “五大产业”农业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协会+基地”等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种、养、加”一体化发展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解决农户农产品销售问题。

2.2 发展精品农业

发展精品农业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册亨地处山区,这是最基本的县情,除发展规模农业外,还应对册亨县情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能搞一刀切,对一些交通基础条件比较差的低缓坡地等不适宜发展规模农业的土地,应考虑发展精品农业。这是因为这些土地零碎,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而且交通基础条件差,在这些地块上种植甘蔗劳动强度大,收获困难,已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而长期靠政府补助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二是依托册亨县自身的生态环境优势,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和投入,积极培育和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做大做强册亨品牌。

发展精品农业可以从种植中草药和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来考虑,一是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国家,中医药产业由于在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康复保健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州也结合自身优势适时提出了发展大医疗保健平台这一战略思维,册亨更应主动融入,依托册亨的生态资源优势及传统中医药种植优势,科学论证适宜种植中草药品种,加大中草药种植面积,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中草药方面的加工企业,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二是册亨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石漠化侵蚀严重。在这些地区耕作劳动强度大,效益低,种植适应性强的牧草,既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又实现了石漠化治理与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相结合,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

2.3 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册亨县旅游资源丰富,但许多旅游景点仍处于待开发状态。201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重点打造100个产业园区、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0个示范小城镇、100个城市综合体、100个旅游景区的“5个100工程”。册亨县应以此为契机,将旅游业统筹考虑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如利用水库建造天然养鱼场,开发休闲垂钓游;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开设珍稀古树观赏游;同时为提高农业基地的可观光性、吸引力和方便游客食宿,应鼓励建造生态农庄,让游客行程、食宿、休闲观光安排更系统更科学。在生态农庄中提供本地的绿色食品,与农民签订销售协议,为农民提供自产、自销的一条龙服务,可解决部分农民农产品销售困难的问题,在生态农庄中还可以设计丰富、生动的体验项目,以满足游客的体验经历以及他们的个性化旅游需要,如开展特色田间劳作,田间放鸭,果园采摘,农家喂猪、牛、羊等。同时, 还可以设计一些能使游客完全沉浸的深度体验项目, 如推出当一天农民、果树间空地租赁给游客作为自留地栽种蔬菜等。

此外,政府应出台政策激励和加强宣传,大力引进生态旅游投资项目,为观光基地规划、道路建设、亮化、净化和解决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方面提供各种服务,对发展观光旅游基地的行政村及农户给予资金补助、农业保险等政策,提高农民发展观光基地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农业基地的可观光性和吸引力。

2.4 科技示范带动

农业产业投资具有投资资本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也常因为没有成功案例而没有得到农民重视,因此有必要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投入,特别是以全省建设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难得机遇,向上积极申请资金支持,加大自身投入,不断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同时不断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对农民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培育具有较高文化程度、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化农民,让农民真正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使技术培训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此外还应加强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专业的农业技术服务团队,鼓励专业协会等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3 结语

当前,全州正以兴义为龙头建设大教育、大医疗保健、大商贸物流、大旅游四大平台,这将为册亨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大医疗保健、大旅游两大平台的打造,对册亨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册亨应靠前思维,主动作为,找准定位,积极融入,在中草药产业及旅游观光农业等相关优势产业找准切入点,实现册亨县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纯清.册亨县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6(2):46~48.

[2]册亨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R].2013:4.

[3]册亨县年鉴编纂委员会.册亨年鉴2011[M].2012:195.

猜你喜欢
册亨县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林下灵芝栽培技术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近48年册亨县四季变化特征分析
册亨县关工委“夕阳红”宣传队特别党支部组织集中学习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