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比较

2013-04-12 06:54黄润州WUQinglin
关键词:木材科学工程

黄润州 WU Qing-lin

(1.南京林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2.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再生资源学院,美国 巴吞鲁日 70803)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了现代木材工程与木质复合材料及相关领域培养专业的科研、工程与职业经理人才。培养一批一流行业人才队伍是中国木材工程产业发展永葆青春的希望和根本所在。为此,笔者对中美两国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设置、培养层次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及与其相适应的培养模式。

1 学科设置不同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木材科学与工程学科隶属于林业工程一级学科下木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主要涉及领域包括:木材学基础、制材、木材功能改良、人造板与木基复合材料、家具设计与工程、木结构建筑工程、环境工程等多个方向[1,2]。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木材物理化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基础、造型艺术和木材科学与加工技术等方向的知识,能在木材工业、家具制造业、室内工程等领域的企业、设计院、科研院所从事木材加工、室内设计、室内装饰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中国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本科阶段就被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设置,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木材学、胶合材料学、热工学、机械设计制造基础、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电工与电子技术、投影制图、人体工效学、木质复合材料学等学科。

美国的教育体系中,在本科阶段开设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几乎没有。其专业设置集中在研究生阶段。美国的本科教育秉承自由教育的原则,即培养学生适应多种性质工作的能力,而其他种类的职业教育往往培养学生某一特定领域工作的能力。当学生在提供自由教育的大学或者学院学习时,他们既可以接受到通识教育,同时也可以选择他们特别感兴趣的课题和领域。木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常见的本科阶段的备选课程,常出现在如:农业工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及木材科学等专业的备选课程中。据统计表明,60%的农业工程的学生,14%的土木工程的学生,9%的建筑工程的本科学生,以及接近一半的结构工程的学生会在本科阶段修木材科学与工程这门课[3]。

2 培养层次的不同

中国开设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主要是广大农林院校,如:北京林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北华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其中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学校拥有从本科学士到博士研究生的学位授予权,而有些学校只拥有本科学士的学位授予权。这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及对可再生资源的大力重视,木材科学与工程学科得到大力发展,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其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其博士招生规模较2003年增加了近一倍。另外,山东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也在本科阶段设置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并预计将于近年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授予权。

在美国,木材科学与工程作为专业设置只出现在研究生教育中,学校包括: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西弗吉尼亚大学、密西西比州立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田纳西大学、普度大学等。近20年来,其学科已经大幅度萎缩。由于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很多学校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很多已经被关闭,有些学校的相关专业被合并,如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密西根州立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等[4]。由于研究经费的减少,使得美国木材科学与工程学科在近几年发展萎靡,但由于学科生存的压力,该学科的教授们致力于该学科前沿科学的研究,如速生材基因改性和化学处理、天然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应用、草本植物纤维替代木本植物纤维的可行性研究、胶粘剂绿色化使用、纤维素的化学改性及生物材料的研究等。

3 中美两国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这10多年来获得大力的发展,但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职业能力不强,自学能力较差。学生的创新能力差,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能力较弱,独立工作能力不强;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期过长,有的学生毕业几年后才能适应岗位要求;且自学能力差,碰到新问题、新技术往往强调没学过而束手无策[5]。这可能与现有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主动性、学校教师的引导、教育模式等有关。在学分制下,部分学生对难学难过关课程基本不选,如机械设计基础、弹性力学有限元法、木工机械、电工电子技术、刀具与切削原理等,到工作岗位后,对涉及控制、设备维护与修理等问题几乎无法应对或解决,职业能力差是必然的。(2)学生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学生在物理、化学、机械制造和工艺方面的基础差,经济、管理类知识和跨学科知识较为薄弱,商品意识比较淡薄,缺乏经济头脑,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有些课程的教材内容较为陈旧,尤其是实验设备不配套、陈旧落后,实验课开设不全、学时较少,学生实验和实践教学的效果差[5,6]。这造成学生在校期间对工业企业先进和前沿的工艺与技术所知甚少,没有接触过企业的先进设备。(3)课程设置中心不突出,培养方向不明确。部分院校细分为材料工程、工业装备与过程自动化、木结构建筑工程、胶粘剂与涂料工程;工业设计细分为家具设计、产品艺术设计等。在教学过程中常出现课程重复,专业基础课设置不全及专业课不突出等特点。

相对于中国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所碰到的问题,美国有所不同。由于美国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设置均在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层次,其学生在本科阶段大都接受过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4]。其从学校毕业后,知识结构较为全面,职业能力强,往往可以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但由于美国没有在本科阶段开设木材科学与工程这门课程,使得攻读此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生源较少,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科研经费大幅度被削减,使得学科萎缩,有的则转型。

4 对中美两国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思考

中美两国对于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有较大的不同。美国采取的是典型的自由教育模式,在本科阶段并不确定明显的专业特色,其学生本科阶段在数理等基础学科上获得较好的基础教育,在研究生阶段再突出其专业特色。并且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与工业实际生产息息相关,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分的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导师的科研项目,此类科研项目大都是生产第一线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美国所培养的木材科学与工程的学生职业能力强,往往可以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与美国的自由教育模式相比,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典型的专才教育。在专才教育的模式下,木材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没有完全地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因此各院校都应该结合本地经济发展需要及当前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办出自己的特色,明确定位,改革培养方式和内容,为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基于中国木材工程产业现状、产业的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1)重视有广度的基础理论学习。有调查表明,工作做出成绩的人都是基础理论较为扎实的人。这是由于他们扎实的理论基础让他们能更好接受新技术和在实践中更好地提高自己。(2)进行适度的课程调整。机械设计基础、弹性力学有限元法、木工机械、电工电子技术、刀具与切削原理等是与工作相关度极大的基础课程,但相对较难。在专业细化的现有培养模式下,有些专业的学生常不选。可以将此类课程调整为必修课。(3)深化考试改革,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目前的考试形式大都比较刻板,以书面考试为主,灵活运用的试题较少,无法真正检验学生的能力水平,同时导致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可以在有些专业课程中扩大开卷考试、口试、实验成绩、现场操作、实习报告、论文成绩、平时成绩等方面的比重。(4)加强校企联合,增加实践实习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企业多联系,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其明白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强化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理论。(5)加强专业英语的教学。现在许多毕业生语言和写作的实际运用能力较弱,词不达意,语言不通顺,英语虽然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但缺少实际运用能力,并且专业英语较差,对工作影响很大。

5 结语

中国是一个木材工业大国,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决定了木材工业发展的趋势。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应主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加大本科人才教学培养体系改革,培养产业、社会和市场真正需要的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照斌,何燕丽,曹秀芬,等.面向市场需求的木材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12(1):45~49.

[2]李凯夫.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7,(1):61~63.

[3]Barnes, C.E. Education for the Structural Engineer ¨C Basic Course Curriculumand Content[J].Structure magazine,February,2004:8~10.

[4]Boughton, G. N. Future possibilities for timber engineering education[J].Proc.of World Conference on Timber Engineering,2012,(4):1~11.

[5]李延军,刘志坤,马灵飞,等.浅析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J].中国林业教育,2004,(4):6~7.

[6]洪志刚,陈其兵,唐均畏,等.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创新人才——四川农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6,(3):33~35.

猜你喜欢
木材科学工程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数字说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子午工程
工程
科学拔牙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