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实训平台文化建设与教学项目建设

2013-04-12 06:54
关键词:实训加工建设

曹 井 新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材料与工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经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和正在进行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过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全面进入内涵建设期,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和吸引力已成为当前各高职院校面临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加强和促进专业建设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专业建设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应面向企业、服务企业,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职业教育在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实训平台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校内实训平台是最具“职业教育”特征的场所和窗口,是凸显校企合作的桥梁与纽带。实训平台的文化建设,既要重视高等院校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应具有的文化品位、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更要注重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追求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交融。营造良好的实训文化氛围,促进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的深入整合,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具有教学实训和职业素养培养的双重功能。这两大功能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根据“文化就是反映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的基本定义,实训室文化也包括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完整概念,即从物质文化到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直至精神文化的完整体系。因此,高职院校实训平台文化即是在对其进行建设、管理和使用中不断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制造类专业中数控加工实训平台的功能定位为:满足实践教学(含技能竞赛)、教师科研和职业技能鉴定及社会服务要求,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对数控加工实训平台进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应该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四个层面展开数控加工实训平台的建设与完善过程。

1 实训平台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实训平台的设备基础、环境布置、物质条件等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的总和。物质文化的特点就是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已经建成的数控加工实训平台配备有数控加工中心(FANUC 0i数控系统)、CKA6150/1500数控车床、XK714A数控铣床(FANUC 0i数控系统)、XK714A数控铣床、数控快走丝线切割机床等数控设备多台。

根据实训空间所完成的功能对实训平台进行如下分区:

计划咨询区:完成布置任务→学习导读→任务解析→加工工艺分析→安全操作知识学习任务;

数控车削加工区:完成圆柱(锥)面加工→成形面加工→螺纹(面)加工任务;

数控铣削加工区:完成孔(面)加工→轮廓(面)加工→腔槽(面)加工任务;

数控线切割加工区:完成模具轮廓面数控加工任务;

装配区:完成熟悉装配图→准备工具→进行装配→调试和实验任务;

检验评价区:完成零件图→评价标准→量具仪器→零件(设备)检验→评价过程;

作品展示区:进行合格产品的展示。

该实训平台为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编程”和“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实训”等课程进行实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供硬件支撑条件。依托平台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在校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实训平台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逐步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

2 实训平台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实训活动的主体为教师和学生。实训室行为文化具体表现为学生行为养成、实训教师的教育行为、管理行为等。

2.1 教师的教育行为与管理行为

实训教师是学校和企业的代表,负责指导学生掌握各种专业技能,承担着设计、组织和管理实训活动的职责。实训教师的教育行为应包括教师形象、语言表达、行为礼仪和职业习惯等,这些看似与教学无关的细节都会对教学效果和学生职业习惯的养成、行为养成、职业技能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实训教师在实训教学中的各种行为和语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要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是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与熟练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更要具有理论、实践一体化结合的教学过程管理组织及协调能力,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教师也很难适应一体化教学。

实训平台教学中要突出技能培养重点,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融合。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有一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实训平台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平台不是摆设,教师一定要深入车间熟悉设备生产操作过程,并且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提高设备使用率。

实训平台是学生进行数控加工操作的实训场所,从教学环节来说,要加强管理,严格规范各类设备操作流程,体现企业管理制度。要将学校的教学管理向企业管理转变,在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操作标准、安全规程制度等都应严格按照企业的标准来制定和执行。

2.2 学生行为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具有学习需要并参与到实训活动中的独立个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是行为文化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实训过程应融入真实企业工作过程,每一名学生应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和角色参与到实训中来,严格执行实训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按照学生实训手则等规章制度开展实训活动并接受教师管理和考核。积极探索并开展项目式、任务式和体验式教学。

3 实训平台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实训平台制度文化是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对规范实训平台教学运行秩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实训平台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和安全制度等方面。

数控加工实训平台已经建全了管理制度,建设完成实训平台管理机构、平台功能分区、指导教师情况、专业课程体系、实训教师守则、实训学生守则、数控车床操作规程、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规程、数控线切割机床操作规程、数控加工操作作品(产品)质量考核表、机床使用记录表、机床维修记录表和耗材领用审批单等管理制度(文件),并做成展板形式全部上墙,服务于教学与管理过程。

安全制度是实训室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标语、安全标识和安全保障设施如急救药箱和劳动保护用品等。实训前,学生至少完成一定课时的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才能进行实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提高学生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意识。

4 实训平台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一种以隐性为主的文化,实训平台精神文化应与整体的校园精神文化相协调一致,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我院确立了“德能兼容,行知合一”的校训,倡导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做事,教学过程就是立德树人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突出“教、学、做合一”的学习过程。另外,随着任务学习的逐步深入,采取“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手脑并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紧跟社会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训练和培养,实现“实践操作显身手,精湛技能展岗位”,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训平台要把精神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实现实训平台文化建设的理性发展。

5 数控加工实训平台教学项目建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训平台文化建设总体情况,构建了圆柱(锥)面、成形面、螺纹(面)、孔(面)、轮廓(面)、腔槽(面)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等七个学习项目。对应于上述学习项目,开发了外圆锥面Ⅰ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外圆柱(锥)面Ⅰ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外圆柱(锥)面Ⅱ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凸圆弧面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螺纹(面)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复合外圆面(外圆锥面+柱面)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复合外圆面(外圆锥面+成形面)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复合外圆面(外圆柱面+成形面+螺纹面)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孔(面)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轮廓(面)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腔槽(面)数控加工程序等学习任务,通过对上述教学项目的学习,培养学生数控加工工艺制定与分析、数控编程、合理使用数控车床进行程序调试和独立进行实操加工以及零件检测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考取数控加工工艺员、数控机床操作工等岗位证书构建知识和技能平台,为学生从事数控编程与操作等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6 结语

实训平台不仅是实训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专业建设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物质条件。而实训平台文化建设对学生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素质的养成,优良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安全文明、井然有序的实训教学环境的打造,尤为重要。搞好实训平台文化建设,才能为实训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文化教学环境,才能为高职教育实现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金涛.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的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0).

[2]郑家刚.渗透企业文化的职业院校实训文化建设的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6).

猜你喜欢
实训加工建设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