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程序的探索

2013-04-12 06:54
关键词:订单式订单校企

刘 刚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与审计专业技能型人才一直是人力资本市场最为紧缺的资源之一。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本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高职工科类专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已经比较普遍与成熟,而会计等财经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要求和规律,至今尚未有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从2010年开始对会计与审计专业实施了“订单式”培养模式,先后与山东威龙公司、人本集团台州十足便利店有限公司、浙江两岸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组建了“威龙班”“人本班”“两岸班”等多个订单班级,对本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和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总结归纳了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程序。

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与用人单位共同制订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结构、专业建设、技术支持、实训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利用学校、企业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 会计与审计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程序

2.1 优选订单合作企业

通过深入考察,慎重选择,确定山东威龙集团、台州人本十足便利店有限公司、浙江两岸食品连锁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适合订单培养的企业应符合以下三方面的条件:一是企业规模大,人员需求量多。规模大的企业有系统的人才需求计划,需要大量的优秀的一线管理、服务人才,能提供足够多的岗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才能实施。二是企业对合作积极性高。由于学校与企业存在性质差异、认识差异,校企合作长期以来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状态,合作的层次不高、可持续性不强,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企业追求的目标主要是经济效益,尽量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有些企业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企业只管用人,订单培养会增加人力资源成本,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缺乏参与合作的热情。学校要从专业对口的角度,选择那些社会责任感强、管理者素质良好、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高的企业进行合作。校方应积极主动地与企业沟通,要使企业明确认识到,支持和积极配合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不但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企业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的关键,以充分调动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合作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有长期订单合作规划,并将学生纳入长期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以保证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持续性的实现。三是企业发展前景广阔。最好选择新兴产业、朝阳行业、发展成熟的行业,发展趋势强劲、前景广阔的企业合作,避免因经营不善而转型甚至倒闭,从而避免订单合作半途而废的风险。上述三家订单企业中,威龙集团在全国都有分公司,另外两个公司都是连锁经营企业,发展快速,人才需求量大,管理者能正确认识职业教育,适合订单培养的条件。

2.2 签订订单合作协议

在确定合作关系后,就要签订订单:一是校企双方应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二是校、企和学生三方应签订就业协议。通过订单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保护各方的权益,切实保证订单合作顺利实施。

2.3 形成相关教学文件

根据企业(行业)技术要求并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了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订单企业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将公司理念、标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岗位知识结构、能力需求和素质要求确定培养目标、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和企业管理规范教育,使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4 双向选择组建订单班

成立“订单班”不应由学校一手包办、统一“安排”,而应由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由于学生思想单纯,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认识模糊,有的学生担心参加“订单式”培养将来会影响专升本,还有的学生担心影响毕业后就业的选择权。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进行充分动员;二是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订单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成班机制,让双方在成班前就达成共识,可有效化解许多未知的、不可预料的矛盾,成班后三方才能自觉履行各自的责任。

2.5 双重身份,双重管理

“订单班”的学生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有利于学生自我定位和校企共同管理。学院为“订单班”配备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和辅导员。为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符合公司工作岗位的要求,订单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不仅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而且每学期委派财会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来学院为“订单班”学生授课,做好学生的思想和业务指导工作。

2.6 校企联合,分段实施

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由校企共同培养;第三年必须到订单企业顶岗实习,由校企共同管理;顶岗实习结束后引导、鼓励学生在企业连续工作三年以上,以积累经验。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可以使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结合。到企业实习,既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通过一年的磨砺,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锻炼了综合能力,培养了综合素养。

2.7 订单企业就业,回乡创新创业

毕业后,经考核合格者在订单企业就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正式员工,考核优秀者,提拔到管理岗位。企业对毕业生不强行限制,允许参加专升本考试、地方招考及参军入伍,也可回甘肃就业。回乡学生充分发挥在订单企业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获得的先进理念,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促进发展,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技能型人才。

2.8 获取反馈意见,反复优化改进

学校经常性从毕业生和企业获取反馈意见,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符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通过跟踪、反馈,进一步加强交流,在信息沟通的过程中积极磋商、及时协调校企双方的行为,找到更多更好的合作切入点,以推动“订单式”培养不断深入,从而确保校企合作高层次、务实性、优质化运行。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有效的政府统筹协调和行业指导

“订单式”人才培养不光是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还要扩展到行业和政府,实现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联动。

3.2 机制仍待完善

继续加强校企合作机制的创新与发展,特别是在“引企入校”“半工半读”“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培养基地”等多样化、实质性的校企合作方式方面加强研究,不断拓宽产学研结合之路,增强专业建设内涵,培养出更多的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3 创新能力培养有待加强

完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4 结语

实践证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该实施程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办学机制,形成了符合会计与审计专业特点的“校企合作、分段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深入实施校企合作,有效地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是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点,带动了专业群的整体建设,为其他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范例。该模式能更好地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能更好地体现就业的导向性,开辟出了会计与审计专业稳定的就业渠道,就业优势明显,有效地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职业技能,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整体性提高,切实提升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服务行业、企业、跨区域的高等职业教育基地的作用,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以服务为宗旨”的职教理念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朝敏,何晓梅.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12):13~15.

[2]陆春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2+1订单式”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50~151.

[3]张红,梁小婉.财经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6):97.

[4]聂强,仇大勇.高职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65.

猜你喜欢
订单式订单校企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