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图书馆所藏嘉业堂旧藏稿抄校本著录疑误举隅

2013-04-12 06:54
关键词:方印新论白文

石 菲

(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浙江吴兴刘氏嘉业堂是我国近代最著名的藏书楼,也是中国最后一座传统意义上的私人藏书楼。嘉业堂主人刘承干(1882—1963),字贞一,号翰怡,别署求恕居士、嘉业老人,浙江湖州南浔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贡生,曾任候补内务府卿,入民国以清遗老自居。嘉业堂在其鼎盛时期,藏书多达18万册60万卷,其中有宋元刻本百数十部,明刻本两千种,稿抄校本约两千种,插架之富美,与同时代的公立图书馆不相上下,时人不由叹曰:“惟衡明近日储书之富,嘉业殆不愧巨擘矣。”[1]嘉业堂藏书,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逐渐散失,饱经磨难,辗转迁播,流散各地。黑龙江省图书馆亦藏有一批嘉业堂旧藏之书。这批稿抄校本共有124种之多,由于多种原因,其中89种原馆藏编目简单著录为新抄本、近抄本。根据古籍普查的相关规定,新抄本、近抄本不在普查之列,因此即将出版的《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将不予收录。这些被著录为新抄本、近抄本的稿抄校本,版本多有可商榷处,此外书名卷次、作者亦需斟酌厘定,笔者不揣简陋,列举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1 珩璜新语不分卷 ,宋孔平仲撰,近抄本

按:是书有《四库全书》本,作《珩璜新论》一卷。《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二十《珩璜新论》一卷条云:“是书一曰《孔氏杂说》,然吴曾《能改斋漫录》引作《杂说》,而此本卷末有淳熙庚子吴兴沈诜跋,称渝川丁氏刊版,已名《珩璜论》。则宋时原有二名。今刊本皆题《杂说》,而抄本皆题《珩璜新论》,盖各据所见本也。”[2]1608又傅增湘先生在《臧园群书题记》中《校珩璜新论跋》一条云:“此书宋时原有二名,一曰《孔氏杂说》,一曰《珩璜新论》,《四库总目提要》已述之矣。《说郛》《说海》所录皆节本 ,惟明《宝颜堂秘籍》及近刻之《墨海金壶》,《珠丛别录》乃为完帙,然皆不免讹脱。余于甲子仲春,假刘翰怡藏金耿庵手抄本,校于《墨海金壶)》本上,补夺文五事,改定之字乃及数百。据耿庵所跋,谓转录于邵瓜畴,故与可珍。”[3]又《嘉业堂藏书志》著录此书“与金氏录本次第不同,且有两事误连为一,或一事误析为二之处……盖从旧本出也。”[4]172据此可知,馆藏抄本与傅增湘先生借嘉业堂的另一部《珩璜新论》抄本虽结构稍有不同,但同为一书,虽首卷卷端题《珩璜新语》,但实为《珩璜新论》一卷。

此书又钤有“结一庐藏书印”朱文方印、“复庐赘娅沪上所得”白文长方印、“履卿阅过”白文方印、“醒梦轩”白文长方印,可见此书乃清结一庐朱学勤(1823—1875)父子旧藏,书中“遇本朝或祖宗,间有空格”[4]172故应著录为清抄本为宜。

2 六壬释课十卷,不著撰者,近抄本

按:《嘉业堂藏书志》著录此书作《大六壬三车一览》十卷,称“每册各有子目,内只有《了了歌》,见于焦弱侯《国史经籍志》;《观日》《括囊》两篇,见《六壬大全提要》,余无考。”[4]427《嘉业堂抄校本目录》著录为“《大六壬分卷》十卷”,而嘉业堂原书题签著录为《大六壬课》,根据国家古籍著录规则,该书名当以正文首卷卷端题名“大六壬三车一览”为宜。

又,此书钤有“明善堂览书画印记”白文长方印、“安乐堂藏书记”朱文长方印,据瞿冕良先生《清代怡府藏书小议》一文考证,此二印乃清乾隆间怡亲王弘晓之藏书印 。爱新觉罗·弘晓(1722—1778),字秀亭,号冰玉主人。怡贤亲王爱新觉罗·胤祥第七子,袭怡亲王爵,著有《明善堂诗集》,明善堂即其藏书室。由此可见,此书为怡府旧藏,故著录为近抄本值得商榷。

3 北涧文集十卷,宋释居简撰,新抄本

按:《北涧文集》为《北磵集》之误。清抄本 ,蒋汝藻校并跋。

原书首卷卷端题“北磵文集”,此书有《四库全书》本,题《北磵集》,提要称“居简字敬叟,潼川王氏子。嘉熙中敕住净慈光寺。寺因寓北磵日久,故以名集。其集诗文各为一编,此则皆其所作杂文也”[2]317。《嘉业堂藏书志》亦著录为《北磵集》,称“此集全文无诗,殆各自为篇也”[4]586。与此书吻合。

又,书中有蒋汝藻亲笔校并跋,跋曰:“《北磵集》传世极希,此屐砚斋抄本,五六年前为翰怡表弟购自四明抱经楼卢氏,已久不记忆。今年春,余得一明抄本,为曝书亭旧藏,讹脱草率至不能句读,亟假涵芬楼残宋本校之。宋本缺九、十两卷,则多方觅旧抄本参互校之,未敢自信。复寄京师,请王君静安就图书馆中吾郡陆存斋观□抄送国子监本校之,陆本出吴瓯亭先生家,瓯亭跋谓‘厉征君樊榭,近自马氏小玲珑山馆借得宋《北礀集》文十卷,嘉定盱江张自明序,诗九卷,以叶适所答七绝一首、尺牍一通冠于简端’云云。则樊榭所见确为全集无阙,而吴氏抄本必有诗集,不知何时散亡,诗文分而为二,《四库》著录仅有文集,世遂不知其有诗矣。《续传灯录》则谓有集十九卷,与樊榭之说合,而焦氏《经籍志》祗称集有十卷,则其诗之罕见自昔已然矣。今马氏宋本固无从踪迹,即吴氏校本亦久入东瀛,赖瓯亭一跋始知其诗集固尚在人间也。然余搜罗旧抄本四、五种皆有文无诗,则又疑不能释矣。北涧之文 ,逋峭俊逸,纤尘不染,则其诗之格律清迥可想而知。在当时释子中,实为杰出而自嘉。审椠本以外七百年来□□两刻本湮没,若此又何其不幸耶,余既校明抄本讫,复为翰怡表弟校此册,并厘整其颠倒,补写其脱误,重为装治而归之,至减笔俗书触目皆是,则改不胜改矣。书以志媿,癸亥十二月十四日,汝藻记于乐地盦。”下钤“乐庵校勘”朱文、“蒋汝藻”白文二方印。校曰:“书中校改依据宋本和明抄本。”《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六十一条载:蒋汝藻(1877—1954)近代藏书家。字孟苹,号乐庵,浙江乌程(吴兴)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官学部总务司郎中。所藏书多为精本,尝为海内仰慕。建藏书楼名“密韵楼”,编有《传书堂书目》。由蒋氏跋可知,此抄本为康熙间官兵马司指挥汪季青屐砚斋抄本。汪文柏(1662—1722),字季青,号柯庭,安徽休宁人,占籍浙江桐乡。工诗、画,精鉴赏。晚年手定诗稿《柯亭余习》,朱彝尊为之序,又有《古香楼吟稿》等,家有藏书楼名古香楼、樆藻堂等。书中所钤 “休宁汪季青家藏书籍”朱文方印、“古香楼”朱文圆印,皆汪氏藏书印。此书还钤有“抱经楼”白文方印,可知递经四明卢氏抱经楼所藏。综上所述,此书著录为清屐砚斋抄本为宜。

4 广弘明集三十二卷,唐释道宣辑,清末抄本(存卷一至二十八卷上)

按:《四库全书》子部释家著录此书三十卷,《嘉业堂藏书志》亦著录此书为三十卷,称“卷数与《唐志》同,与《弘明集》一律”[4]485。检本馆抄本,内容分为“归正篇第一、辨惑篇第二、佛德篇第三、法义篇第四、僧行篇第五、慈济篇第六、戒功篇第七、启福篇第八、减罪篇第九、统归篇第十”共十篇,每篇前有序言,序后有篇目,共三十卷,二十七卷之后每卷各分上下。全书并无缺卷。无《音释》。

是书版框高19.4厘米,广13.4厘米,半页八行,行二十五字,小字双行字同,兰格,左右双边 ,白口,单鱼尾,书口题“香严室”, 有朱笔点校,目录后题“云华弟子思肪炬晓敬书于香严丈室”, 卷三十下有朱笔题“壬寅长至夬闇梁履绳敬句投毕”。

梁履绳(1748—1793),字处素,浙江钱塘人。梁同书次子,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通声韵,作《左通补释》三十卷。此抄本文中遇“弘”字避讳缺笔,或作“宏”字。故著录为清香严室抄本为宜。

5 皇朝编年备要三十卷首一卷 ,宋陈均撰,近抄本

按:此书为兰格抄本,书中多朱笔校改,有跋曰:“乙酉秋,依旧抄,照阁本校一过。” “道光戊子,假到汪氏宋刊本,复校一过,而后知阁本、旧抄本之多舛错也。”钤有“李兆洛”白文、“李申耆”朱白文两方印,“兆洛审定”朱文方印、“瞿氏鉴藏金石记”白文方印、“恬裕斋藏”朱文方印等。《嘉业堂藏书志》著录此书谓“此阳湖李兆洛先生校本”。“旧为武进李氏养一斋藏书,经申耆先生用阁本及宋槧校过。郑序后朱、墨笔两跋,皆先生手迹。”

李兆洛(1769—1841)字申耆,晚号养一老人,阳湖(江苏常州市)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选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改凤台知县,后主讲江阴暨阳书院。工诗古文,精考证,尤长于舆地之学,著有《李氏五种》《养一斋文集》等。“李兆洛”“李申耆”“兆洛审定”等印皆李兆洛藏书印。

“瞿氏鉴藏金石记”“恬裕斋藏”两方印,乃清代四大私人藏书家之一瞿绍基藏书印。瞿绍基(1772—1830),字荫棠,江苏常熟人。酷爱读书,多收藏宋元善本,建有“恬裕书室”,后更名为“铁琴铜剑楼”。由此可知,此抄本为瞿氏旧藏。文中凡遇“夷狄”“虏”等字皆作它字,为避文字狱之祸所致。综上所述,此抄本应著录为清抄本,李兆洛校跋为宜。

6 太平宝训政事纪年五卷,不著撰者,近抄本

按:此书《嘉业堂藏书志》著录为“《太平宝训政事纪年纲目》五卷”[4]226,《嘉业堂钞校本目录》著录为“《太平宝训政事纪年》五卷”[5],“《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皆著录此书为《太平宝训政事纪年》五卷。细检馆藏此书首为“太平宝训政事纪年纲目”一卷,次为正文太平宝训政事纪年一至五卷,由此可见馆藏与《嘉业堂藏书志》著录皆有遗漏。

又,此书钤有“丹铅精舍”朱文长方印、“秀水金氏双桂堂藏”朱文长方印。《嘉业堂藏书志》认为“是帙仁和劳氏抄本”[4]226。仁和劳氏指清代著名校勘家劳格,劳格(1819—1864) 字季言,杭州塘栖镇人。通晓史学,尤精校勘。自题藏书室名“丹铅精舍”。因此,此书著录为近抄本确有不妥。

参考文献:

[1]张鉴.南浔刘氏嘉业堂观书记[J].浙江省立图书馆馆刊,1935,(4):3.

[2]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傅增湘.臧园群书题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5:373.

[4]缪荃孙,吴格,等.嘉业堂藏书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5]周子美.嘉业堂钞校本目录[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4.

猜你喜欢
方印新论白文
荒率秀润
东汉郊祀新论
到处皆诗境 随时有物华
——走进陈半丁花卉画
新论速览
明颜书《争座位帖》拓本
白裤瑶服饰图案之析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
新论集萃
新论集萃
十个骨灰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