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险资本发展现状

2013-04-13 00:20刘建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风险投资资本发展

□文/刘建华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

一、对风险资本的理解

风险投资又称风险资本或创业投资。经济学家成思危认为:“风险投资的意思是将资金投向具有较大成长潜力,但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的高新技术领域,目的是为了到期后通过该资本的运行而获得收益的目标。”风险投资已经在发达国家兴起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个庞大、成熟、专业的金融投资产业。风险投资是高新科技产业的催化剂,有效填补了高新科技产业在研发投入与产业化阶段的资金空白,在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完善和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相关产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风险资本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而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成立了第一家官方性质的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虽然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具有其历史阶段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发展,即便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依然保持8%的增速。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和财富的快速积累,也为我国风险投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05年以来,我国区域内资金募集规模、投资规模和专业投资机构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截至2010年,我国已有风险投资机构300余家,所管理的可投资中国内地风险资本总额达1,200多亿元人民币。可以说,国内风险资本市场不断成熟完善,我国风险投资业日益发展与繁荣。

三、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迅速,总量逐年增加,并具备了一定规模,成功培育了一批知名的高科技企业,但总体来看,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亟待通过摸索和实践加以解决完善。

(一)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单一。目前,我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拨款、信托投资机构、银行贷款、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及其他民间资本等。其中,政府及国有企业资金仍居于主体地位,尚未充分利用包括个人投资者、民营企业、各类金融、非金融机构和外资等多元主体共同构筑一个有机均衡的融资渠道和投资网络,现有资本市场的结构和层次也还不尽完善和均衡。由于风险资金来源结构单一,规模小,一方面造成投资结构失衡,不利于调动民间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资金的政府和国资背景,限制了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率。以政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风险投资是与风险投资的本身特点和内在要求相违背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直接导致了风险投资企业的实力欠缺,抗风险能力差,政府作为风险投资主体进行风险投资更是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相矛盾,严重阻碍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二)风险投资运作退出机制不健全。风险投资是一种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金融资本。风险投资的目的通过合理的退出机制赚取与之相对应的高额利润。退出机制正是风险投资变现的渠道,是风险投资运作的重要环节,更是决定风险投资成败的关键。目前,风险投资退出的方式主要有公开上市(IPO)、境外上市、兼并收购、场外交易、股份回购(员工收购EBO、管理层收购MBO)、破产清算等。在我国,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成熟畅通的退出渠道还比较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场外交易市场不发达、交易成本高、实物交易占主导、不允许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监管滞后;市场制度安排不合理,主板上市门槛过高;缺乏有效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等。

(三)法律制度不健全。风险投资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至今仍没有针对风险投资的专门法律法规,现有的经济法律也没有对风险投资及相关机构的行为加以明确和规定,只有针对局部和特定方面的个别规定。法律环境的不成熟不完善,不仅无法保障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的相关利益,不同法律法规间的局限与冲突也导致了行业管理的不规范,使风险投资处于无序状态;税收优惠政策长期难以落实,对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重视程度不足等因素也进一步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四)缺乏风险投资专业型人才。风险投资作为一项横跨管理、科技、经济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特殊复杂投资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创新性和风险性,因而要求风险投资从业者必须兼备多学科的知识技能,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专业素养。而要成为一名成功的风险投资家,除了上述基本素养外,更需要通过多年积累练就和具备强烈的风险意识、长远的投资眼光、准确把握推出时机的决断和培育风险企业成长的耐心。而我国由于受到传统文化观念和教育体制、用人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既缺乏适合培养选拔相关专业人才的环境方法,也没有建立起适合风险投资运行和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风险投资人才的匮乏和对风险投资家才能的限制。

四、政策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制定符合我国风险投资业自身实际的相关专业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对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行为、操作流程等加以明确,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所得税和流转税方面实行优惠,避免双重征税,提高风险投资收益和积极性,吸引更多资金进入风险投资业;进一步明确对合伙人的约束,但不作过细规定等。从制度体系上为我国风险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扩大风险投资主体。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主要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产所有者购置出现错位以及虚置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方入手,其中重点就是要做好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分离机制。对于政府来说,需要重新正确界定自身角色,不能实行绝对化的管理干涉,还应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进而让风险投资企业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拓宽风险投资主体,积极引入其他社会资本,丰富投资主体,以拓宽风险资本来源和资金规模。应当抓住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不景气,我国经济一枝独秀的机遇,吸引国内外投资主体,同时发挥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拉动民间资本,形成外资、民间资本为主,政府资金为辅的多元化格局。

(三)完善风险资本退出渠道和体系。在探索和建立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退出模式过程中,我们既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实际。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并在现有中小企业板平稳运行的基础上积累宝贵经验,为最终设立真正意义上的二板市场或创业板市场创造条件;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通过制定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政策支撑体系等手段为风险投资业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要建立完善产权交易中心和区域性证券交易市场,打造一个与主板、二板市场相配合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包括投资银行、律师、审计、会计、资产评估等各种专业中介机构在内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加强行业监管,提高服务水平。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决定我国风险投资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一环,针对当期我国风险投资人才缺失的现象,应进一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力度,通过培养、交流和引进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充复合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立一套适应我国风险投资需求的人才培育体制,形成一个有序竞争、充分流动的人才市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保障人才权益,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总之,随着风险投资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我们应当借鉴先进经验,发挥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通过完善退出机制、培育引进人才、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等多种有效措施,积极推动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1]刘华章.关于风险投资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9.7.

[2]陈晓峰.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与挑战[J].中国经贸,2009.6.

[3]杨景海.我国风险投资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7.

猜你喜欢
风险投资资本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一类分数阶房地产风险投资系统的混沌同步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浅析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