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诗考证》订补

2013-04-13 03:51朱则杰

朱则杰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拙著《清诗考证》,涉及的问题比较多,遗留的问题也不少。自出版(准确地说应该是定稿)以来,伴随着阅读的增加,和师友的指教,陆续发现有些内容可以补充,甚或应当订正。现在取其中八条,按照原书出现的先后次序,厘为一束。希望有关读者继续赐教,为拙著以及整个清代诗歌研究解决更多的问题。

一、徐逢吉卒年及其他

关于徐逢吉,《清诗考证》第一辑之四《〈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第十三条“徐逢吉”,曾考证其生卒时间为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至乾隆五年庚申(1740)七月,享年八十五岁[1]上册:111-116。顷从华嵒《离垢集》卷二,见有《挽徐紫山(先生善养道,寿近九十,无疾而终)》五律二首,其一末尾自注说:

仆与先生交游三十余年,毎见拙稿,击节叫奇,咀赏移时,可谓知己者矣。庚申岁,仆客邗江,披雪樵丈书,知斯文之有限,曷胜惨戚,而挽之以诗。诗成,临风三读,冥冥幽灵,知耶? 不复知耶?[2]418

这里叙述华嵒在“邗江”亦即扬州读到杭州蒋宏道(雪樵其号)的来信,得知徐逢吉(紫山其字)谢世,时间正在乾隆五年“庚申岁”(1740),可以作为卒年的一个佐证。

附带关于华嵒《离垢集》,内部作品大致按写作时间先后排次。本题前面第三题为《庚申岁,客维扬果堂家,除夕漫成五言二律》[2]417,后面第三题为《辛酉仲春,阴雨连朝。一轩子以肩舆见邀,遂登幽径。是日听琴观画,极乐何之,乃为一诗以志》[2]418,如此则实际作于乾隆六年“辛酉”(1741)春初;但也可能作于乾隆五年“庚申岁”(1740)末,而与其前诸题在排次上稍有参差。

又,赵昱、赵信兄弟合辑《南宋杂事诗》,卷首“题辞”第十家为徐逢吉词:

乾坤恨几许。那得江花吟恨赋。依约湖山翠妩。蚤凤去西陵,鹃催南渡。宫斜夜语。叹旧情多未曾谱。千年后,淡霞怨脸,看煞柳枝舞。 凄楚。重听霓羽。有七子邺中才侣。珊瑚沧海网取。尽砚袅梨云,笺啼兰露。水光翻野树。自怕近、花光小住。(余家湖上,近宋聚景园,旧有花光亭。)披衣起,华胥一梦,正在鸟啼处。右调《霓裳中序第一》。紫山徐逢吉。[3]

此词《全清词·顺康卷》徐逢吉名下以及《全清词·顺康卷补编》均未收录①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纂研究室《全清词·顺康卷》,中华书局2002年5月第1版,徐逢吉见第17册第9643页起,以“徐昌薇”立目;张宏生《全清词·顺康卷补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无徐逢吉。,今带便附在这里。

二、黄传祖《扶轮新集》录程封诗及其他

《清诗考证》第二辑之二《〈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待访书目”考辨》第六条“诗志”,末尾曾叙及黄传祖《扶轮新集》所录程封《戊戌秋,喜晤心甫于长安邸中,放笔作歌》一诗,谢正光先生两种著作一说在卷七,一说在卷三,不知究竟当以何者为是①见《清诗考证》上册第301-302页。此外第二辑之三《〈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待访书目”补遗》第九条“其他”还有一处,临时表述为“《扶轮新集》卷七(三?)”,见第361页。。2012年8月,笔者特地请教曾经接触过该集的刘和文先生;承他代为至南京图书馆核对该集胶卷,乃知是在卷七。这样,这个疑惑就得到解决了。

附带关于黄传祖的生卒年,《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小传未见介绍[4]5。偶尔从孙枝蔚《溉堂集·续集》卷三《述梦》诗小序,注意到这样一段文字:

十月初六夜,卧白鹤观寓中,梦往吊一友。抵暮,其家人因留予宿,置酒楼中。及登楼,则姚山期、黄心甫两人在焉,各据一几而坐。见予至,亦不起。予心知黄于今岁死矣,问之,乃答云:“实传者谬也。”山期之逝,且近十年。予益了然,谓是鬼物。仓皇前问,复不对,兼有嗔怨之色。予性固雅惧鬼,因提壶扑之,惊而寤。[5]中册:699-700

按本卷内部作品编排,《述梦》诗系于“庚戌五言古诗”之下。这样,黄传祖(心甫其字)应该即卒于“今岁”亦即康熙九年(1670)。试着检李圣华先生《方文年谱》,见卷七《晚年居游(康熙元年至康熙八年)》“康熙二年癸卯(1663)”条相关之处所附黄传祖小传[6],果然也正是这样考证得黄传祖卒年的。

不过,秦松龄《苍岘山人集》卷一《哭蒋路然》一律,尾联及自注也曾叙及黄传祖谢世:“舍北黄生今亦死,可于泉下语更端?(路然与黄心甫论诗不合。)”[7]关于蒋遵路(路然其字),归庄《归庄集》卷八有《祭蒋路然文》[8]下册:476,附录之一民国时期赵经达撰《归玄恭先生年谱》系于康熙六年丁未(1667)[8]下册:569。根据《归庄集》卷三《蒋路然诗序》所说“丑[顺治六年己丑,1649]、寅[七年庚寅,1650]之岁,余舍馆虞山陈氏,始识梁溪蒋路然”[8]上册:200,与《祭蒋路然文》所说“仆与兄定交,于今十有九载”计算,蒋遵路谢世再迟也不可能迟于康熙七年戊申(1668)。秦松龄与蒋遵路、黄传祖同是江苏无锡人,《哭蒋路然》诗一般情况下不会迟至康熙九年庚戌(1670)才写。

由此看来,前引孙枝蔚该诗,其编年是否准确亦未可知。正如对待这里的姚佺(山期其字),《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诗源初集”条最末就曾经指出,《溉堂集·前集》卷九“七言绝句”《箧中偶检得亡友姚山期闻鹃一绝,读之泫然,有作》系于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5]上册:445,而卷五“五言律诗”《挽姚山期》二首则系于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5]上册:276-277,出入颇大[4]67。当然,在目前缺少其他确切资料的情况下,黄传祖的卒年还是只能依孙枝蔚该诗而定。

另外,姜宸英《湛园集》卷一有一篇《黄心甫自谱序》,前半叙述说:

黄子心甫年六十有一而病,自为谱,以授其友人严子荪友曰:“吾生平好学,所手抄书数十种。试于有司者凡六,而卒不得志至此。今病且革矣,卒不幸以死,后世谁为哀我者?子其为我请之姜子,俾叙其端,幸及吾之见之也。”予闻其言而怜之。读其谱,大抵多生平交游往还、饮酒赋诗、登临嬉游之乐;而遇所失意处,犹有愤惋不平之气。余闻心甫虽老病,尚健饭,可不至死。[9]

从这里可以知道,黄传祖在六十一岁时“病且革”,于是自订年谱,托同乡严绳孙(荪友其字)转请浙江慈溪的姜宸英为之撰序。当时黄传祖“虽老病,尚健饭”,因此其享年应该至少在六十一岁以上。可惜姜宸英此序写作年份不详,不然可以逆推出黄传祖的生年。至于该年谱本身,自然是已经失传了。

《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黄传祖条按语,还从周亮工《赖古堂集》卷二十二引到一篇《跋黄心甫自叙年谱前》;该跋文写于黄传祖谢世多年之后,其中对黄传祖编纂诗歌总集的贡献评价非常高:

所选《扶轮》诗集,多至三四刻。世但知今日诗事之盛,操选政者比比,不知皆创始于君。沧桑后,诗文一道几无人过而问者,赖君绵延其间,尚留风雅一线,君护持之功伟矣。②见《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第17页。原文可见周亮工《赖古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5月第1版,下册第828页。

黄传祖早在明末就已经辑有《扶轮集》初集,入清后又接着选《续集》、《广集》、《新集》,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当代诗歌选本系列,这在清初确实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观乎《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在冯舒辑小型朋旧诗选《怀旧集》之后,便是《扶轮续集》以下三种,不难见出黄传祖在清代诗歌总集编纂史上的重要地位。然而正是这样的选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只在为他人作嫁衣裳,自己身后却没有能够留下个人的诗歌别集,连同生卒年的线索都不能十分确切,这的确令人惋惜。

三、王仲儒生年

《清诗考证》第二辑之三《〈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待访书目”补遗》第五条“离珠集”,曾附带讨论编者王仲儒的生卒年问题;其中对王仲儒生年的考察,都是使用间接推算的方法[1]上册:346-348。2012 年9 月承苏州大学图书馆黄建林先生电话见告,王仲儒《西斋集》内有诗说得很明确,可以参见其大作《清初诗人李驎考论》。经拜读该文,果然见王仲儒有诗《题李虬峰小像》,叙及:“我生与君皆甲戌,长者夏初少夏阑。”①见《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第43页。原诗系《西斋集》“丁丑诗”第一题,可见《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73册,第678页。李驎号虬峰。这样,王仲儒生于明崇祯七年甲戌(1634),就有了现成的确证,不需要费上那许多笔墨了。同时,原先猜测的张慧剑先生《明清江苏文人年表》定王仲儒生于本年而出处注为《西斋集》,现在看来很可能主要也是根据这句诗。建林先生读书之细,令人钦佩。

四、天下名家诗成

《清诗考证》第二辑之三《〈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待访书目”补遗》第七条“名家诗成”,曾提到谢正光、佘汝丰两位先生共同编著的《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其正文所录吴蔼《名家诗选·凡例》第五款列举的一种“当代名选”“宗子定九之《诗成》”,系指宗元鼎(定九其字,号梅岑)所辑《名家诗成》,并知道“其所收作家,至少有当时广东归善的龚章、浙江秀水(今嘉兴)的王臬两人”[1]上册:352-353。最近从清初郑熙绩《含英阁诗草》卷首所附“《含英阁诗草》诸家选评”,见到第二则为“《天下名家诗成》选评”,内容如下:

宗梅岑曰:郑君懋嘉,为吾郡知名士。其乐府、古体,苍秀轩朗,卓然自成一家。且中多关系之作,断属必传;不比风云月露之篇,徒为目前欣赏而已。其近体、排律、绝句,风格似摩诘、襄阳,有“碧林野屋,落日气清;冠巾独步,时闻鸟声”之致。今选若干首入《名家诗成》,公诸海内,当为有目共赏,谅不以予言为阿私所好也。[10]

从这里,可以进一步得知《名家诗成》最完整的书名应当是《天下名家诗成》,这正如同时代邓汉仪所辑《天下名家诗观》简称《诗观》一样;而所收作家,又可以补出与宗元鼎同籍江苏扬州的郑熙绩(懋嘉其字)一人。

此外,今人饶国庆、袁慧、袁良植三位先生合编的《伏跗室藏书目录》,集部总集类著录有:“《名家诗成》不分卷,(清)宗元鼎辑,清刻本,一册。”[11]结合该目录有关情况来看,此集很可能现今宁波天一阁还有收藏,不过所藏该刻本大约仅仅是一个残本。

五、太原二子诗

《清诗考证》第二辑之四《清诗总集佚著序跋辑考》第十二条“二王子今体诗”,曾辑录钱谦益一篇《二王子今体诗引》,据以考察一种清诗总集佚著《二王子今体诗》,所收为王时敏第五子王抃(字怿民)、第七子王摅(字虹友)两人的诗歌,并推测“此集应该是两人最早准备刻印行世的诗歌合集,并且在兄弟行中也应该是最早的”[1]上册:398-401。最近从陈瑚《确庵文稿》卷十二读到一篇《太原二子诗序》,发现原先“并且”之后的推测很可能不准确;现在先依例辑录其全文于次:

固哉!今人之为诗也,狥其所好,必己之为是而他人之为非,交相诟厉而莫之胜也。古之论诗者不然,观其邪正以知其志,观其哀乐以知其情,观其曲直以知其行,观其广狭以知其量,观其壮老以知其气,而诗之道尽于此矣。不然不论其世,不知其人,而徒諓諓焉求之文字之工拙、音律之乖和,是岂真知诗者耶?是故读《双文》、《锦瑟》与“扬州一梦”之诗,则知其人必不矜细行;读“松月夜窗”之章,则知其人必不屑韩朝宗之援引;读《北征》、《诸将》,则知其人必情不忘君,此观其邪正以知其志也。天下无事,赋诗相乐,则有汉之《柏梁》、贞观之《功成庆善》、贞元之曲江亭宴;及其不幸而丁衰乱之朝,则韩偓著《感旧》之篇,韦庄有《思归》之作,此观其哀乐以知其情也。主文谲谏,言者无罪而闻者足戒,则如李景伯之《回波辞》、魏征之《积翠池》,莫不因事纳规,义形于色;若夫韦元旦、刘允济之徒,则狎猥佻佞,以文华取幸而已,此观其曲直以知其行也。乐天赋性旷达,则其诗曰:“无事日月长,不羁天地阔。”孟郊赋性褊狭,则其诗曰:“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此观其广狭以知其量也。李百药八十五而赋《帝京》,江淹年未老而才尽,李贺鬼才而早殀,此观其壮老以知其气也。诗之道,尽于此矣。予友端士、异公,以世禄子弟,舞勺之年即娴歌咏。近者感时多故,愁苦益工。端士客游燕齐,渉江淮,逾河汴,不胜山川人物之悲;异公闭户读书,登楼眺远,亦多言伤之作。盖其志正,其情哀,其行直,其量广,其气壮,读者犹见《三百篇》之遗意焉。太原氏有九子,大都以文章名世。其能诗者,则联珠如窦氏。今端士、异公先梓其近体,以示同志,已足见其概矣。周臣有作,予将传之《离忧集》中。而吾弟怿民、虹友,亦皆具九品之能、八叉之句也。於乎!盛哉。[12]

按陈瑚是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也是诗人,与王时敏同为江苏太仓人。据序文所述,这部《太原二子诗》,所收为王时敏第二子王揆(端士其字)、第三子王撰(异公其字)两人的诗歌,并且体裁与《二王子今体诗》一样也是“近体”。当然,此集后来估计也同样已经失传。

陈瑚和王时敏,入清之后都坚持民族气节,以遗民终老。但王时敏诸子中,王揆却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数次出应清朝科举,最后于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中式进士。从陈瑚序文所说“端士……近者感时多故,愁苦益工……客游燕齐,渉江淮,逾河汴,不胜山川人物之悲”来看,当时王揆还没有进士获隽。这也就是说,此集的成书时间,肯定在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以前。又序文明确说“今端士、异公先梓其近体”,则此集在兄弟行中,应该早于《二王子今体诗》。

另外,王揆、王撰、王抃、王摅四人,恰好同时入选吴伟业辑《太仓十子诗选》。该集卷首吴伟业自序[13]789、程邑序[13]790,据署款都作于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七月;钱谦益序[13]786,署款更迟至康熙元年(1662)“壬寅浴佛日”。因此,《太原二子诗》显然更早于《太仓十子诗选》。而《太仓十子诗选》所收四人诗歌,都包含不少古体,这也可以进一步确证《二王子今体诗》的成书同样应该在《太仓十子诗选》之前。

《太仓十子诗选》,造就了一个著名的诗人并称群体“太仓十子”。同理,这里的《太原二子诗》,所谓“太原二子”也是一个并称群体,“太原”乃就其郡望而言。而《二王子今体诗》形成的并称群体,按照一般的命名原则,根据钱谦益该序“娄上复有二王子怿民、虹友出焉”云云,则可以称作“娄上二王(子)”,“娄上”系太仓别称。这样,从并称群体的相互关系来说,也就是“太原二子”与“娄上二王(子)”两者并列,而又共同隶属于“太仓十子”。清代诗人并称群体的丰富和复杂,从这里也能窥见一斑。

此外我们知道,太仓王氏家族的诗歌总集,还有王撰纂辑的一种《娄东王氏诗钞》,可能所收作者最多,现存钞本有王时敏及其长子王挺(周臣其字)、第八子王掞三家①参见《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第1册第883-884页。。如果加上这里的《太原二子诗》及《二王子今体诗》,那么仅这个家族的诗歌总集至少就有过三种。从这里,则又可以见出清代诗歌总集的数量之多,而其中遗佚的比例更大。

最后关于陈瑚该序所说的王挺亦即“周臣有作,予将传之《离忧集》中”,检《离忧集》,果真已经收在卷上,以其别号“减庵”立目②见陈瑚辑《离忧集》,《丛书集成三编》第43册,第63页。小传“字立臣”,“立”字应作“周”。。《离忧集》成书于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自然晚于陈瑚该序,所以序中称“将传”。至于《确庵文稿》同卷紧接该序之后的一篇《王异公近诗序》[12],则所序为王撰个人别集,可置不论。

六、“东轩吟社”成员

《清诗考证》第二辑之十六《〈清尊集〉与“东轩吟社”》第三部分《成员与作者》第二款,叙及“《东轩吟社图》人物”时说:“其中有‘高爽泉垲’、‘龚闇斋丽正’、‘阳湖赵季由学辙’、‘南屏释了义’凡四人……为《清尊集目》作者总目所未见。”[1]上册:675这里后两人之间,还应当补上“陈扶雅善”一人。盖陈善在各种资料中出现颇多,包括本篇第一部分《集会与创作》[1]上册:666,以及前面第一辑之四《〈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第三十八条“陈善”[1]上册:148-149,因此熟视无睹,反而看漏了。下文的有关统计数字,也都应当相应增加一人。

七、辇下十子

《清诗考证》第三辑之五十《“长安十子”》第二部分《“长安十子”的各种名称》第五款“辇下十子”,曾简要引述光绪间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卷五“辇下十子”条[1]下册:988。兹将陈康祺该条原文完整补录于次:

汪蛟门懋麟、田纶霞雯、宋牧仲荦、曹颂嘉禾、丁幼华又旦、颜修来光敏、叶井叔封、曹升六贞吉、谢千仞重辉,同称诗辇下,时号“十子”。亦见《亚谷丛书》。[14]

按这里所说《亚谷丛书》,是鲍鉁的一种笔记,含甲、乙、丙、丁凡四卷。该书笔者当时未能寓目,最近从《中国稀见史料》读到影印的雍正十步斋刻本,检得对应的文字见于丁卷:

汪蛟门懋麟、田纶霞雯、宋牧仲荦、曹颂嘉禾、丁澹汝炜、王幼华又旦、颜修来光敏、叶井叔封、曹升六贞吉、谢千仞重辉,同称诗辇下,时号“十子”。[15]

两相比较,可以确定陈康祺该条在姓氏“丁”字之后脱漏了“澹汝炜、王”四个字,以致十个人变成了九个人,“王又旦”也变成了“丁又旦”,而鲍鉁该处并不误。这样,陈康祺该条的错误既得到了订正,同时错误的责任者也清楚了。

八、李详佚诗

《清诗考证》第三辑之一百二十二《李详佚诗》,曾以李详哲嗣李稚甫先生整理汇编的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6月第3版《李审言文集》(审言其字)作基础,从周庆云所撰《西溪秋雪庵志》为之补录佚诗五古一首[1]下册:1328-1329。现在再从周庆云辑《晨风庐唱和续集》卷首“题辞”第一家,抄取李详的一首七律:

晨风诗续玉山吟,老铁倪迂结素心。

肸蠁潜通坡梦协,江湖钩取谷音沉。

子云嗜好唯携椠,中散平生善赋琴。

吴李论交俱白首,蹇修难喻此情深。[16]1a

又末尾有自注:“详与安吉吴缶庐为同社友,由君绍介,甫以书札往来,并许为详画扇。”所说“吴缶庐”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缶庐其号。此诗《李审言文集·学制斋诗钞》同样未曾收录,可作补充。

附带关于《晨风庐唱和续集》卷首,“题辞”之前还有唯一一篇李详撰写的《晨风庐唱和诗续集序》[16]1a-2a,则已见于《李审言文集·学制斋文钞》卷一[17];不过文字略有出入,可资校勘。

[1] 朱则杰.清诗考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 华嵒.离垢集[M]//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八辑第29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3] 赵昱,赵信.南宋杂事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9.

[4] 谢正光,佘汝丰.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 孙枝蔚.溉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 李圣华.方文年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408.

[7] 秦松龄.苍岘山人集[M]//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五辑第2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71.

[8] 归庄.归庄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9] 姜宸英.湛园集[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23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636-637.

[10] 郑熙绩.含英阁诗草[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7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77.

[11] 饶国庆,袁慧,袁良植.伏跗室藏书目录[M]//天一文化研究.宁波:宁波出版社,2003:482-483.

[12] 陈瑚.确庵文稿[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8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321.

[13] 吴伟业.太仓十子诗选[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8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14] 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4:404.

[15] 鲍鉁.亚谷丛书[M]//中国稀见史料:第一辑:第23册.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307.

[16] 周庆云.晨风庐唱和续集[M].民国吴兴周氏梦坡室刻《晨风庐丛刊》本.

[17] 李详.李审言文集:下册[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9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