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

2013-04-16 06:02金华
学理论·中 2013年2期
关键词:健康人格和谐社会促进

金华

摘 要: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要大力发展社会的经济文化事业,为和谐社会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其他社会条件,还应关注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教育。健康人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引发创造行为的精神动力和源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方式和体验的关系;健康人格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促进、实践落实的作用。因此健康人格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重要途径与有力的保证,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关键词:健康人格;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059-02

和谐社会是指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和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也是人类普遍的一个社会诉求。和谐社会是以人为目的,其本质是人的世界,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心灵的和谐,现实的和谐以及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体。健康人格则是心灵的和谐,现实的和谐以及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体的根本保证。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要大力发展社会的经济文化事业,为和谐社会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其他社会条件,还应关注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教育。

一、健康人格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健康人格是指能有意识控制自己的生活,具有自我同一性,能正视现实,具有情绪调节能力,有责任感,有创新和开拓精神。健康人格不仅能有效的预防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产生心灵的和谐,现实的和谐以及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的认同。健康人格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表现在以下方面。

1.健康人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情感专注,适应力强,有显示爱的能力,参与合作,能客观评价自己,还具有高度的创造力。沸洛姆说:每个人除了生理需要,都还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将以创造性,生产性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融合、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协调和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增强法律意识和诚信,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谐,达到活而有序,和而不同。而健康人格所倡导的“诚实守信、友善合作、认真负责、勤俭节约、勇于实际、勤于创新”的人格精神体现了这一要求。所以健康人格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建设作用。健康人格是引发创造行为产生的基本动力和源泉。

2.健康人格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需要和目的的关系

要使社会达到和谐的目标,必需个人首先达到和谐,个体和谐有了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即群体和谐与社会和谐。没有健康的人格铺垫,和谐无从谈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头脑非常聪明的人,他们遇事不果断,没有意志力,甚至遭到挫折引起心理的扭曲,出现过激和不可理喻的行为。这是明显的不健康人格,是心理与生理的不和谐,必定阻碍人的和谐发展。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就是人格问题,是对生命的疑惑和淡漠。因此和谐社会必须使人们具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吃苦耐劳,充满责任的精神特质,才能主动地消除不利于人的因素,达到社会的和谐状态。和谐社会需要健康人格。

3.健康人格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方式和体验的关系

健康人格是人们行动的方式,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人们身心的一种体验。健康人格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使人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和谐社会则让人体验自尊和幸福的满足。

二、健康人格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

人格是一个人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区别于他人的,一贯的行为倾向和反应模式,也就是一个人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离开人格健康,很难有心理健康”。面对正在社会转型的中国,健康人格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所体现出来的是建设性的作用。

1.促进作用

中国进入社会转型以来,“个人思想”普遍出现,市场竞争的不规范,使人们有一种对未来潜在风险的“恐惧”和“忧虑”,导致畸形的自我关注,致使“物化-依附”的偏狭、自私、冷漠、虚伪的这些不健康的人格普遍存在,这些人格缺陷,致使人与人交往失信,人际关系紧张,不团结,不协作的现象在很多地区,很多单位屡见不鲜。而我国的人格教育现在还没有形成规模,应试教育、市场经济忽视了青年人格的发展。因此,社会要实现和谐,必须唤醒人格意识的觉醒。让健康人格形成诚实守信,友善合作、认真负责、勤俭节约、勇于实际、勤于创新的积极气氛,以促进个体的发展,推进人的自身的和谐,进而转化为个人的行为,改变为一己私利而对社会及不负责任的态度,催化和谐社会的生成环境,遏制和谐社会的破坏性因素。这是和谐社会的关键之所在。

2.预防作用

拥有健康人格的人,能积极地与人互动,具有情绪调节能力,能较快地释放和转移心理压力,有效地避免了心理疾病的产生。心理健康,家庭就会幸福,社会就会稳定,这是社会构建和谐所要达到的效果。

3.实践落实作用

健康人格从形式上看,其成果体现在人们的观念中,其最大功效却显示在人们的行动中。社会和谐首先是心灵的和谐。如果人们内心充满贪婪、权利欲,自私自利、尔虞我诈、敌视外部世界的阴暗心理,或者自卑、惰性、甘于平庸等劣性心态,那么这种内心的不和谐,必然导致行动上的不和谐和社会的无庸状态。所以,健康人格作为精神领域的一种突出力量,用健康人格理念整顿心灵次序,规范人的意识,让健康美好的情感占据人们的心灵,让自尊自强,奉献自律,追求人类共同幸福的信条充斥人们的行动理念,指导人们的主观意趣和现实社会要求一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快乐,这就是健康人格在良性轨道上的行动,所达到的应有效果”[3]。

三、健康人格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人格的形成,目前认为,固然先天的遗传是人格形成的基础,是日后人格发展的前提,但人格的发育和最终形成,则更多取决于后天的训练和环境的影响。人格不是可以学习的技巧,也不是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选择的行为,而是人的自我本身,通过经验教育和自我创造形成人格。健康人格的核心是人们对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它较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是可变的,人格中的性格部分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教化和矫正的,所以,从人格教育入手培养健康人格,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江泽民同志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实现和谐社会,青年是一支重要力量。青年人热情奔放,关心社会,喜欢参与,并通过社会参与过程,愿意贡献个人资源、满足个人价值的实现。青年人勇于冒险,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渴望获得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表现出较强的探索能力。他们好学好问,精力充沛,永不言败,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熏陶,有很强的适应性,有很强的创造欲望。青年身体强健,能承受艰苦的自然环境。青年人还处在成长阶段,可塑性极强,如果我们在他们接受教育时,有目的,有方向,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让开拓献身,吃苦耐劳,积极进取这些优秀的人格精神引领他们,那么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腾飞,和谐社会就能指日可待。

四、构建和谐社会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健康人格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质,当代社会的思想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健康人格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健康人格教育。

现代社会青少年面临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他们缺乏应对复杂事物和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很难自觉抵御错误思想和消极腐败现象的侵蚀,导致部分青少年理想信仰淡薄,公德缺乏,意志消沉;部分青少年厌学愤世,孤僻自闭,心态扭曲,行为逆反,甚至产生对家庭和社会的极端行为。近年来各种不良问题直接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特别是网络游戏及网络色情等不良的内容使不少青少年沉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这是多么令人担忧的事情。加之青少年缺乏自觉性和意志力,对父母的依赖性强,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随波逐流相信命运,不依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事实。这些都亟待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完善思想道德教育实施人格教育的途径。

1.加强人格构建意识,让人格构建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牢固确立

在我国现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社会存在着太多的不稳定因素,一方面人们原有的伦理道德信念受到冲击,容易出现抉择上的犹豫和彷徨;另一方面,新的法制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个人在人格定位上还缺乏足够的支撑,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转型的同时不断的加强人格构建意识,从而使个体人格的塑造尽可能地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也许教育并不能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发生永久的积极的变化,但却可以完全可能帮助人们树立起重视心理健康的理念,使大家了解健康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有健康人格做基石,不论一个人追求什么,都可以进入“随心所欲,不逾距”的境界,并且会有平和宁静超然物外的心态。

2.建立人格教育文化的运行机制

学校应设置专职人员专门利用体育音乐等实践性操作,对学生人进行人格特质训练,组织交往活动,合理组织竞赛活动,增强青年的人格构建意识,引导青少年自我完善。媒体多进行对健康人格的肯定性评价和宣传,形成正向方向,让个体产生从众心理,满足青少年的追逐潮流的心理,促进和带动青少年靠近正确的人格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促进青少年自我肯定。

3.丰富健康人格教育的内容

健康人格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培养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学会自我激励、培养愉快的心境、培养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自我塑造能力”。对有人格缺陷者进行有效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影响和引导青少年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拓宽青少年的心理空间,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总之,只要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统一行动起来,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有方法的教育,青年一定能形成健康的人格,一定能健康的成长,一定能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眉.健康人格心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张青兰.人格的现代转型与塑造[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健康人格和谐社会促进
浅析独生子女健康人格问题及培养策略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在留守中职生健康人格引导中的运用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