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能力本位展开教学建设

2013-04-18 12:50撰文王华杰王谷天郑德宏
创意设计源 2013年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流程岗位

撰文:王华杰 王谷天 郑德宏

高职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一直缺少明确的培养目标,也未形成完整清晰的教学思路,毕业生的对口率不高。一方面,这是由于工业设计专业所涉及的产品领域较多,对于设计从业者的要求较高,三年培育时间作为学生专业认知过程较短;另一方面,高职工业设计教学也缺少针对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设计;再加上缺乏对高职生源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培养效能不高等问题。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借助校企深度合作,引进具有多年企业设计经验的教师完成授课;通过对工业设计企业设计流程的研究,对照实际教学形式,将传统教学模式中分散的知识传授整合为基于完整设计流程的项目教学模式,在各个教学项目中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经过几年教学探索,基本改变了高职工业设计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因人设课,或一个教师身兼多门课程的现象。这种教学设计的实施很大程度上诱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进而形成了学生个人的“校内设计经验”,实现了学生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学成效初现。

一、基于企业设计流程的岗位需求与职业能力分析

本研究针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招聘信息展开调研,包括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51job等网站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招聘岗位信息。不难看出,家具、家电、交通工具等各行业对于工业设计流程的各个职位要求略有差异。归纳整理与企业设计任务对应的岗位,确定本专业所面对的典型岗位。如图1所示,一般设计岗位有:1.设计企划岗位;2.设计创意岗位;3.数位设计岗位;4.模型实现岗位。再对典型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列举出设计师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对专业能力达成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进行分类整理,研究出不同岗位所需要的基础能力和附属能力,最后提炼出设计思考能力、设计沟通能力、设计执行能力、设计实现能力四项核心能力。

按照不同企业在各大公司招聘信息中对于各个岗位的能力描述,归纳出工业设计流程中四项能力的定义(图2)。“设计思考能力”要求设计者拥有收集、整理和定位产品设计趋势的能力,能够快速掌握产品所处的市场背景和技术状态等信息;“设计沟通能力”包括了图面沟通技巧和设计陈述能力;“设计执行能力”要求设计师具有比较好的空间转换能力和较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设计实现能力”是从设计到产品转换的关键岗位,要求设计者能够具有较强的模型实现能力,较好的材料转换能力,以及丰富的产品工学知识。各项能力之间相互贯通又保持独特的岗位特点,明确的岗位能力目标为教学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二、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

图1 基于完整工业设计流程的岗位能力图

图2 基于完整工业设计流程的岗位能力描述

有效的工作流程通常具有清晰的项目目标、具体可行的项目内容、合理有效的执行方式、完善规范的评价体系等特征。通过对工业设计岗位工作流程各环节的分析,按照艺术类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从中提炼出不同职位设计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并分析得出这些工作任务所需的各种综合能力与素质要求。根据行业专家的意见,集各院校专业教师、企业专家、一线设计专员及管理人员的共同研讨,形成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地图(图3)。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设计依据项目要求重组专业核心课程,参照设计流程展开教学,重视技能训练,将技能和本质学能相互融合[1]。

典型企业的设计项目主要包括与客户沟通、设计创意、数位设计、材料选择、实体实现、回顾思考、修正提炼等。教学设计按照对企业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排列技能项目,同时安排与技能集成的陈述性知识,让学生尽量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设计与制作产品,确保毕业生能力最大程度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

在教学内容的排序方面,根据完成项目任务的递进关系和学生能力培养进阶,将专项能力中出现频率高者作为对应教学项目转化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频率低的转化为“一般要求”;难度高的专项能力所对应的教学项目转化为“教学难点”。按照初级能力培养、中级能力培养和高级能力培养三个阶段来设计教学内容,比较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项目式教学法的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以完整的工作过程贯穿于项目式教学中[2],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成效采用作品发表、限时考核等不同形式进行学习情况控制,增加了教学的成效。

三、依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发“能力本位”教学资源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以设计思考能力、设计沟通能力、设计执行能力、设计实现能力四项专业核心能力为重点,根据完整的企业设计流程和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不同能力点,将相近工作任务按能力阶次进行归并、分层和分类,由此形成了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能力项目体系。结合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和上海085重点专业建设的要求,基本确立了开发能力本位教学资源的计划。

以设计沟通能力本位教学资源《CAID 2D》为例:《CAID 2D》教学课程体系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同时该项目课程作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参考范本。

《CAID 2D》培养的是企业岗位的设计沟通能力,要求学习者通过相关资源的训练,达成娴熟2D 效果图图面沟通能力。使用Photoshop、Illustrator、Premiere 等设计软件,准确、清晰表现工业产品的形体、色彩、设计细节、比例和质感。这项能力被认为是工业设计师的重要基本能力。教学安排方面,《CAID 2D》能力教程依照能力由低到高再到综合的过程设计了螺旋式上升的项目训练体系(图4)。

图3 基于完整工业设计流程的课程地图和教学实施方式

图4 设计沟通能力本位课程《CAID 2D》项目体系

该教学资源的执行采用项目引领式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习规律,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每个项目都要求有明确的教学成果,学习者容易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经过一个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之后能够看到学习的成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作品是学生对某课程产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源泉,经过不同的项目训练,学生们在专业培养过程中循序渐进,掌握各种实践技能[3],最终树立起个人的专业认同感。

四、能力本位教学实践带来的教学变化及成果

2013年1月中旬,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中期评估会议召开,来自台湾地区和大陆工业设计教育界的权威专家充分肯定了“基于能力本位开发优秀教学资源”的思路。目前,该课题已经完成了基于能力本位的41个企业专题案例的教学资源开发工作,下一步将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全面启动该项目的建设工作。

图5 东风新能源客车外观设计项目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学实践理念,结合本地实际,全面推动课程体系改革。采用项目引领式教学方式,注重在完整的“教学-设计”实践流程中,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具有设计思考能力、设计沟通能力、设计执行能力、设计实现能力的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因为人才培养目标有清晰的市场需求定位,经过近4年的教学实践,多位优秀毕业生被广州汽车研究院、青岛宙庆等知名设计企业录用。校内工作室受企业委托,成功设计了包括国家重点项目东风新能源客车外观项目(图5)在内的多个产品。

2012年,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于9月21日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近700件大学生工业设计作品参赛,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7件优秀设计作品入选。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的26件作品获得一等奖,上海工艺美院工业设计专业的“越野摩托车”、“samurai”、“游志(图6)”等3件设计作品获得一等奖,是一等奖获奖院校中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获奖数与广州美术学院并列第一名,被誉为让职教界扬眉吐气的大事。

图6 全国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游志”

[1]郑德宏.专业技能提升带动本质学能提升[J].创意设计源,2010(3):73.

[2]李梦玲.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2):134.

[3] 王頔.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流程岗位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