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国建家设级的精思考品与资实源践共享—作》—课以程《包为例装装潢设计与制①

2013-04-18 12:49撰文沈卓娅
创意设计源 2013年5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精品

撰文:沈卓娅

2013年6月26日,首批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共计120门,参见爱课程网),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在目标受众和评审指标等方面,与2010年之前的精品课程建设有较大的差别,具体体现在:课程结合当下主流的国际开放教育形式,兼顾现代教育和我国传统教育的特点,力图深入探索涵盖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的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在线教育品牌,并将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完善。这使得各高校间开展的课程改革以另一种面貌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中,成为中国开放教育成果的一次大规模亮相。②

使专业特点与评审指标相契合,在梳理应有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同时,突显岗位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共享课的积极作用。对于这些,随着《包装装潢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被批准上线,将建设过程中的切身理解和体会做一总结,相信会对正在建设或即将建设的课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升级”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具体要求,“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开展转型升级及遴选准入方式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这次转型升级的课程建设方面表现出三个改变。

1. 服务对象与建设平台的改变

① 服务对象的改变

原有的精品课程是以服务高校教师作为主要的对象,而精品资源共享课则转变为以服务学生、高校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并重的学习对象上来。由于受众群的扩大和改变,在课程资源的配置和设定上就需要考虑到其在学习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系统性、完整性及知识点和技能点传授形式的丰富性,以提高和方便学生,尤其是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效率。同时需要清晰地梳理出岗位职业能力所必须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以增强教学内容的适用和易用性。因此,服务对象的改变就更需要在建设中,注重学习全过程的完整性,包括必须的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日历、考核方式与标准、学习指南、教学设计,还需要有全程的教学录像、演示文稿、作业示范、文献资料等,可以说资源共享课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而不仅靠教学文件的编写。

② 建设平台的改变

原有的精品课程是由高校和教师作为平台建设的承担者,除了搭建必须的课程内容等软件之外,还需要搭建相对应的硬件平台及进行日常的网络维护等,有时候由于网络或服务器的原因而打不开课程网页,在评审的时候就会一票否决,失去了参评的资格,因此各参评院校通常会有两三个端口供浏览者选择,课程负责人也常常需要关注网络畅通与否。现在的资源共享课平台则由国家统一搭建,教师只需要直接提交课程资源到共享平台上,就可以得到强大的平台支持,成为由国家、教师和高校共同承担优质资源共享和开放的一种新的模式。

这种共享平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着统一的阅读形式,这将更方便学习者的学习。原有的精品课程网页由各课程自主设计,除了界面有很大的差别外,进入的方式和栏目内容也有差别,学习者首先需要熟悉课程网站的结构,才能顺利地进行浏览和学习。

2. 评价体系的改变

从图1的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对比中可以看出,在同为一百分的评分表中,最主要的改变是: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分为6项,其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3项是与课程的教学设计相关,相加为60分。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则分为5项,其中与课程教学设计相关的考评点只有1项,为课程设计15分,另外新增加了持续更新与共享、教学资源,两项相加为58分。持续更新与共享不仅强调学习内容的不断更新,以保证课程内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常学常新,还强调了新媒体和新的教学技术的应用,以增强课程内容的吸引力。这种评审指标体系的改变说明:从过去强调如何“教”,到如今注重如何“学”的转变,是从“他教”到“自学”的改变;注重学习内容的更新及自主学习环境的提供,强调自我学习的自主性。

3. 三个核心的体现

图1 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对比

由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的5项考评点,可以看出这5项11个节点是一个线性的、互为关联的动态关系,它的起始点是“课程设计”,是对于该课程的总体规划,强调课程定位、建设方式的设定,以体现教学改革的理念和思路。以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来固化教学成果,展现教学资源和建设环境,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真实的教学过程的实录,并保证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与共享,及教学队伍的提高。因此,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三个核心就体现为:回归——用实录还原教学时态,尽量还原真实的课堂教学;创新——基本资源与拓展资源的展示,倡导资源的原创性;特色——完整的教学过程的课程设计,以此来体现出课程应有的特色。

图2 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分解图

二、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升级”的体会

在建设资源共享课的过程中有四个方面的体会,归纳的说是“四个一”工程:一套契合岗位需求的课程理念与内容;一条行之有效实现课程目标的路径与方法;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一本与之配套的高质量教材。

1. 一套契合岗位需求的课程理念与内容

从行业发展趋势、岗位能力、核心就业能力等方面需求出发,经长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积累,并形成了“创意策略到设计制作,项目驱动到工作体验,以赛促学提升创新力”的课程设计理念。

① 深入的专业调研

表1:专业需求调研分析

② 岗位工作过程分析

第一代雪佛兰K5开拓者于1969年推出,与福特Bronco和万国Scout一同形成了美式越野车最初的“三巨头”。与福特和万国的产品理念类似,雪佛兰K5开拓者也是在皮卡的基础上缩短轴距而来。美国改装商Ringbrothers选择了一辆1971款雪佛兰K5开拓者作为翻新改装的基底,在使用全新零件翻新车辆的同时也进行了动力总成和行走机构的升级。发动机已经换成了通用的6.2升V8发动机,最大功率430马力,搭配可靠的通用4速变速箱,性能相比原厂车型得到了显著提升 。

在对高职教育理论认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专家、毕业生的座谈、研讨分析,明确了包装装潢设计岗位工作过程。

③ 课程内容的厘定

对包装装潢设计的流程理解能力、面向中小设计公司或创意机构的复合岗位适应能力、口头表达与文字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必须具有表2的专项能力:

对设计公司包装装潢设计所涵盖的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设计公司的基本作业流程为依据,以设计公司真实项目载体,确定本课程的内容,设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表2:职业岗位任职要求

图3 包装装潢设计岗位工作过程

表3:课程目标

表4:课程学习内容与学时安排

2.一条行之有效实现课程目标的路径与方法

① 实现课程目标的路径

坚持探索项目制课程教学,在项目驱动的路径下以赛促学,提升职业能力。以专业教研室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适合于教学要求的项目,再由项目工作组、教师工作组、项目流程员、教学班级协同完成。

② 实现课程目标的方法

一是优化课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设计技能训练,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图4 项目制课程的工作流程

构建一支理论素养高、实践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也是课程建设的前提和“灵魂”。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需要,我们采取了有效措施,大大提高了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兼职教师对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力,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课程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建设师资队伍:倡导“用手去思考”的理念,强化教师就是“教练”、“师傅”的意识,制度化的安排教师在创意工场和企业锻炼,丰富一线实战经验;聘请企业中高水平的设计名师等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及指导;积极参与国内外院校交流学习,对青年教师实施一对一“传、帮、带”的培养建设;加强教学团队的专业构成多元化建设,造就良好的专业生态群。优良的课程教学团队,为课程改革和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目前,本课程组现已形成了以国家名师、全国技术能手领头,博士、硕士为主体,教师与设计师相结合的具有核心优势国家级教学团队。

4.一本与之配套的高质量教材

在与现时社会需求和高职教育现状相结合,遵从“工学结合”、“项目驱动”、“行动导向”等高职教育特点,编写了与课程相配套的教材,并体现出以下鲜明特色。

首先,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结合的教材编写思路。依据设计公司等相关企业对平面设计方向类专业就业岗位能力所需要具有的策略思考与分析能力、创意发想能力、平面视觉表达能力、设计相关的造型及软件应用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五大能力模块作为教材的切入点,体现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结合。

其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材编写总体框架。从项目解读、市场策略、创意概念、设计表现、制作执行到效果评估6个工作阶段作为指导,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各项目的任务训练中,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第三,突破以往学科型章、节、点的教材编写体例,注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材编写总体框架。从项目解读、市场策略、创意概念、设计表现、制作执行到效果评估六个工作阶段作为主线,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各项目的任务训练中,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具体做法

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分为基本资源建设和拓展资源建设两个部分,并分别有对应的技术要求。

1. 基本资源建设

基本资源需要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分为课程概要、课程模块、教学单元三个层次。

课程概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考核方式与标准、学习指南;课程模块包括教学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设计、评价考核、教材内容;教学单元包括教学录像、演示文稿、习题作业、教学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实验实训实习资源等。

2. 拓展资源建设

拓展资源是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③

3.《包装装潢设计与制作》教学规划

在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时,严格遵循技术要求,对课程进行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的建设,尤其是对教学单元内容的规划,因为只有各教学单元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准确到位,才能完成岗位工作的任务,也才能体现出该课程的特色。

表5:《包装装潢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模块和单元

题目:中国水墨语言的应用性研究 作者:余子骥 指导老师:沈卓娅、王旭玮、郑龙伟、牛尧

注释:

①该课程网址为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373.html

②爱课程·首批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亮相[EB/OL].http://www.icourses.cn/gjjpkc/sy/yw/20130614/t_10016.html,2013-07-10.

③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年版)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精品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心经精品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