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调查研究
——基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2013-04-18 06:17龚惠香钟学敏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实效性考核

龚惠香 钟学敏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总体要求,即“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在新的形势下,研究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使得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真正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既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为此,笔者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完四门思政理论课程的高年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目的与学习态度调查

学习目的与态度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从问卷中反映出,有五成以上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是为了“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拓展国际视野”(53.6%),但也有37.5%的学生是为了“修满学分”,5.6%是因为“兴趣”,还有3.3%“不明确”。

学习目的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态度:“平时好好学习,期末考试认真对待”占了41.9%,“平时基本不管,期末考试临时突击”的最多(43.7%), “平时不努力,期末考试蒙混过关”的 4.0%的,还有 103%的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说不清”。

从学生对教材的阅读情况可以进一步反映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四门课的教材都认真看过一遍”的同学只有12.6%,64.5%的学生只看过“部分”,10.7%的只“看过一本”,还有12.2%的“根本没有看过”。

虽然在高校校园里流传着“专业课认真学、选修课随便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要学”这一说法,但学生学习目的和态度的问题可能也是整个校园学习风气的问题,故如何加强学生学习目的和态度的教育,可以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来抓。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可度调查

(一)大多数同学认为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必要,但学习热情不高

在问题“你认为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必要吗?”中,学生选择“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为66.56%,“没有必要”的或者“无所谓”的都只有百分之十几(见图1)。

虽然约有六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要的,但是学生在“你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吗?”的提问中,选择“非常喜欢”或者“喜欢”的比例却不高,加起来只有28.6%,大部分同学选择了“一般”,也有不少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或者“说不清”(见图2)。

图1图2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和08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但学生喜欢的比例上升了4个多点(08年为24.1%),说明通过这几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教学的吸引力方面有了进步,但是如何提高吸引力,让学生真正喜爱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是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的重要出路和艰巨任务。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作用,应该成为使他们终身受益的课程

在“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起的作用如何”这一问题中,6.4%的同学认为“作用很大”,14.6%的认为“作用大”,认为“作用不大”的有24.8%,认为“作用一般”有47.6%,“作用不大”的有28.4%,2.9%的认为“说不清”(见图3)。

可喜的是在“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确实能让你终身受益吗?”这一问题上,15.47%的学生选择了“能”,52.51%的学生选择了“可能”。选择“不能”的只有18.8%,其他为“不知道”(见图4)。

以上调查说明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有必要的、而且也是起了一定作用,但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真正成为受大学生喜爱、并让他们终身受益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实践的问题。

三、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期望调查

(一)最受大学生认可的教师素质是“广博知识”

在“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中最应该具有的素质”这个问题中,有68.62%的学生选择了“广博知识”,18.94%的学生选择了“坚定信仰”,18.19%的学生选择了“高尚师德”,另有4.25%的选择了“不明显”(见图5)。可见,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概念,只有不断增长知识,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

图3

图4

图5

(二)最能影响大学生成长的教师素质是“人格魅力”

从大学生对于“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你认为对学生影响更大的素质是哪项”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最能影响大学生成长的教师素质不是“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而是“人格魅力”,有74.84%的学生选择了这个选项(见图6)。

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既有知识面又有人格魅力,但如果仅仅和教学水平进行比较,学生则更注重于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一结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担当的责任是完全一致的,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教育中承载着德育和智育双重使命,其德育特征相对于其它学科更为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不仅有示范、感染和净化作用,同时也是说服、转化、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最有效手段。试想一个没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很难让学生有所收获、终身受益的。

图6

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途径的评价和期望调查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习惯于老师以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发挥和个性发展。那么怎样的教学形式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呢?本次的调查结果如下:

(一)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是“讲授加多媒体立体化教学”

在“专题讲授”、“案例教学”、“讲授加多媒体立体化教学”和“讨论互动式教学”等几种教学形式中, 最受学生欢迎的是“讲授加多媒体立体化教学”(41.2%),其次为“案例教学”(38.9%),“专题讲授”和“讨论互动式教学”的比例分别为13.9%和6%。

(二)学生最喜欢的教学辅助方法是“观看录像”

对于多选题“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采用以下哪种辅助教学方法?”这一问题,45.8%的学生选择了“观看录像”,24.4%的选择了“走出去,请近来”,21.3%的选择了“课堂讨论”,8.5%的选择了“问题式教学”。

我们特意设计了“你认为党代会精神‘进课堂’、‘进头脑’的有效途径是:”这个问题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结果是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了“结合热点进行讨论” (59.80%),还有21.9%的学生选择了“联系讲授”,“课后辅导”的为10.4%,“学生自学”的为7.9%。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利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

(三)绝大多数学生期望“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注重能力与实践

在“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没有必要结合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予评分”这一问题中,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比例高达77.66%。而在回答“你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考试采用什么形式?”这一问题时,选择“注重应用能力,采用平时开展社会调查、期末开卷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的学生高达82.4%。

五、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说教”(41.8%),“教学内容脱离实际”(23.8%),“教学形式单一”(28.3%),还有6.2%的认为是“教师水平不够”。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革: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政治性、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提高,有赖于高水平的教师。鉴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担当的特殊使命和课程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坚定的理想信念,还要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理论水平、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伟大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强调要培养一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的教学领军人物、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这对于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二)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最重要因素,教学内容的质量直接决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结合社会焦点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问题,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还要结合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增加教学内容的时代性;而且要结合理论研究前沿,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要增加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调研,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只有认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实现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上,不仅要有教师讲授,还要有“案例教学”、“辩论教学”、“演讲教学”、“专题讲座”、“实践教学”等互动的教学模式,由“教师本位”转向“学生主体”、由“注入式”转向“启发式”、由“单向式转向”互动式”、“单一式”转向“多样式”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外在的传授、规范和导向与学生内在的需求结合起来,注重认知和体验的结合。

(四)完善考核制度,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正确的评价不仅具有教育功能,而且还具有管理功能、发展功能。考试的功能在于检验教学效果,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予以较客观的评价,起到一种竞争的激励作用。对于学生成绩的考核,不仅要完善期末考核的方法、内容,更要注重考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能力,把学生的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小论文、读书笔记、课外实践等内容都纳入考核体系,全面考核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情况。采取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能力考核和素质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力求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和发展的潜力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考核,打破一张考卷定终身的传统考核。真正通过考核让政治理论课入耳、入脑、入心,真正使考试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全社会的期盼,也是高校广大教师、学生的呼唤。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教材建设和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方法创新为关键环节,以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争取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我们务必以创新和改革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 陆主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设计创新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龚惠香等.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J].教育教学改革研究,2008年第3期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实效性考核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内部考核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