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特点分析

2013-04-22 03:19王帅
学理论·中 2013年3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独立学院

摘 要:采用刘玉新编制的《大学生压力源问卷》作为调查测量工具,整群抽取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在校生1 000名集体施测。用PASW Statistics 18(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逐项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源在各因素上的差异性及特点。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主要压力来自前程压力、独立与自主压力、学习压力等三方面;心理危机源总体强度在年级、生源地、家庭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的水平;心理危机各因子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收入等六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独立学院;心理危机;危机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195-04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危机的概念是卡普兰在1954年首次提出的,他指出心理危机就是个体面对突发的困难或者严重的生活逆境(离婚、亲人亡故等)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罗伯茨(Roberts,1991)把心理危机解释为个体内部失衡的特定阶段,个体遇到了对个体影响严重的问题所导致的难以解决的后果,无法用以往的方法应对[1]。樊富珉认为心理危机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超出个体的预期,如地震、空难、疫情等;二是指个体所处的紧急心理状态[2]。心理危机的概念经由国内外专家学者近70年的研究和总结,目前学术界基本一致认为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面对个体的资源和应对机制无法解决的困境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的负性的心理生理行为的失衡状态。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有机会进入大学校园学习深造。大学虽还是青年实现人生理想的神圣殿堂,但大学生朋友们已经放下了头上“天之骄子”的光环,更多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大学生完成由心理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是他们在大学的必修课,危机与成长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危机正严重地影响每一个大学生的成长发展[3]。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刻改革、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矛盾日益加剧,特别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层出不穷,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来源和特点,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供参考,为心理危机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数据和实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在校生1 000名,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17份,有效回收率为91.7%。在抽取过程中注意了性别、年级、专业和生源地的分布,保证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其中男生371人,女生546人;一年级403人,二年级295人,三年级219人;文科193人,理科206人,工科232人,管理类173人,艺术类113人;独生子女557人,非独生子女360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刘玉新编制的《大学生压力源问卷》作为调查测量工具,问卷共有68个题目,分为重大与突发性压力、家庭与经济压力、前程压力、学习压力、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异性关系压力、自主与独立压力等7个因子[4]。每个题目的压力值=“影响程度(1-4分)×影响时间(1-4)”。每个因子的得分越高,表明被试在该方面压力感越强。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信度、效度较好,符合测量的要求。

(三)研究方法

以分院为单位,以经过专业培训的辅导员为主试(统一要求)集体施测,问卷当场收回。将原始数据录入PASW Statistics 18(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逐项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源在各因素上的差异性及特点。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一)心理危机源总体情况的分析与讨论

用PASW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出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源各因子的得分(见表1)。

对所有的心理危机事件得分进行均值排名,统计出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影响最大的十个心理危机事件。依次为:担心自己找不到好工作、不知道毕业后该干什么、想好好学但学不进去、父母的期待让我沉重、感到前途渺茫、不能按自己意愿继续深造、父母为我读书欠债、学习负担重、不知如何完善自己的素质、家庭经济困难。在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影响较大的心理危机事件中,大多数的事件属于前程压力和学习压力,其他的事件属于家庭与经济压力和自主与独立压力[5]。

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大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心理危机来源是前程压力。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中国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大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前程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前程方面的担忧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独立学院大学生面临的第二位的心理危机来源是自主与独立压力。大学生正处于生理成熟、心理趋于成熟的阶段,本身对学校和家庭的逆反心理就十分明显。独立学院大学生往往自控和自主能力较差,这就使大学生处于自主独立与依赖家庭学校方面的矛盾之中,加剧了这方面的压力,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独立学院大学生面临的第三位的心理危机来源是学习压力。大学生面对大学的各种学科知识,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很容易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心理负担较大。同时学生的成绩直接与评奖评优等挂钩,社会各方面给学习成绩蒙上了功利的色彩,使得很多学生视成绩为“命根”,进而出现学习障碍、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的会直接影响学业,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不容忽视。

(二)心理危机源应激强度和差异性的分析与讨论

用PSAW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收入等方面对压力值进行分析,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方面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做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分析,在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收入等方面运用One-Way AVOVA方差分析做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分析。重大与突发性压力因其受偶发性因素影响较大,不具备普遍性,所以本文不在此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源应激强度差异具体见表2[6]。

数据表明总体应激强度在性别、专业和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不显著,而在年级、生源地、家庭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的水平。

对不同年级的应激强度进行LSD检验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大一与大三年级之间的均值差(Mean Difference)为-28.423,它们之间的显著性差异系数为0.016,数据表明大三与大一年级之间的应激强度差异十分显著,大三学生的应激强度在各个年级中最高。

对不同生源地学生的应激强度进行LSD检验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农村与大城市生源的学生之间的均值差(Mean Difference)为29.9525,它们之间的显著性系数为0.031,数据表明农村与大城市生源学生之间的应激强度差异十分显著;数据结果表明县城与中等城市生源学生之间的均值差(Mean Difference)为29.2303,它们之间的显著性系数为0.023,数据表明县城与中等城市生源学生之间的应激强度差异十分显著;数据结果表明县城与大城市生源学生之间的均值差(Mean Difference)为34.6868,它们之间的显著性系数为0.013,数据表明表明县城与大城市生源学生之间的应激强度差异比较显著。

对不同家庭收入学生的应激强度进行LSD检验分析,数据结果中等收入家庭与较低收入家庭之间的均值差(Mean Difference)为-31.9754,显著性系数为0.003,表明中等收入家庭与较低收入家庭之间的应激强度差异显著,最低收入家庭的应激强度在三个年级中最高。

(三)心理危机源差异性的分析与讨论

为了进一步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差异进行分析,本研究以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收入等六方面因素作为自变量,把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六个因子(除重大与突发性压力以外)作为因变量,进行心理危机源的差异显著性检验。重大与突发性压力因其受偶发性因素影响较大,不具备普遍性,所以本文不在此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

1.心理危机源性别差异检验

表3中数据表明男女大学生在前程压力的t值为-1.717,异性关系压力的t值为4.404,这两方面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性的水平,其他几方面的压力没有达到显著性的差异水平。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男女大学生在社交与人际压力和自主与独立压力两方面的差异虽没有达到显著性的水平(p<0.05),但是t值也分别达到了1.159和1.178,这表明男大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压力感也相对于女大学生较高。

以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前程压力远大于男大学生,这与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中遇到的性别歧视问题有直接关系;但是男大学生的异性关系压力大于女大学生,表明男大学生不善于处理异性关系。

2.心理危机源年级差异检验

表4数据表明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前程压力、学习压力和异性关系压力等三方面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的水平,而在其他几个方面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的水平。同时本研究运用LSD检验进一步分析各年级与心理危机源六因子的显著差异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大一与大二学生的前程压力均值差(Mean Difference)为-0.65087,显著性系数为0.033;大一与大三学生的前程压力均值差(Mean Difference)为-0.78636,显著性系数为0.019,表明大一与大二、大三学生的前程压力差异显著,大三的前程压力最高。在学习压力方面,大一与大二的学习压力均值差(Mean Difference)为-0.37653,显著性系数为0.023;大一与大三的均值差(Mean Difference)为-0.42054,显著性系数为0.021,表明大一与大二、大三的压力差异显著,大三的学习压力最高。在异性关系压力方面,大二与大三学生的异性关系压力均值差(Mean Difference)为-0.51350,差异的显著性系数为0.012;大一与大三学生的异性关系压力均值差(Mean Difference)为-0.74067,显著性系数为0.000,表明大三与大一、大二学生的压力差异显著,大三学生的异性关系压力最高。在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方面,各年级的差异虽未达到差异显著的水平,但是大一与大三的均值差(Mean Difference)为-0.42807,显著性系数为0.046,表明大一与大三的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差异显著,大三的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最高。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上升,除家庭经济压力外,大学生其他五方面的压力均显示出了上升趋势。

3.心理危机源专业差异检验

表5中的数据表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前程压力方面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的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其他五个因子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社交与人际压力的差异虽未达到显著性的水平(p<0.05),但t值分别达到了1.700和1.491。为了解各专业学生的差异显著性的来源,对数据进行LSD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工科专业与文科、理科、管理、艺术各专业学生的前程压力的均值差(Mean Difference)分别为-0.95608、-0.91046、-0.94803、-1.48947,显著性系数分别为0.013、0.016、0.017、0.001,工科专业学生的前程压力最低,艺术专业学生的前程压力最高,工科专业学生的前程压力与其他四个专业学生的差异水平显著。在学习压力方面,理科与文科、工科、管理的均值差(Mean Difference)分别为0.49617、0.41148、0.45033,显著性系数分别为0.023、0.048、0.044,这表明理科的学习压力最大。在社交与人际交往压力方面,理科与文科的均值差(Mean Difference)为0.55379,显著性系数为0.030,表明理科生的压力感强于文科生。

以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工科学生的前程压力较小,其他专业的前程压力较大,这可能与工科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有关;理科学生的学习压力明显大于其他专业,这可能与理科专业课程的学习难度有关。

4.心理危机源生源地差异检验

表6中的数据表明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家庭与经济压力和前程压力两方面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的水平,其他方面差异不显著。值得关注的是自主与独立压力虽未达到显著性的标准(p<0.05),但F值达到了2.363。为了解在生源地方面差异显著的来源,续以LSD检验,发现家庭与经济压力方面,农村与中城、大城的均值差分别达到了0.98539、1.18232,显著性系数分别为0.001、0.000,表明农村生源学生的家庭与经济压力较高;县城与中城、大城的均值差分别达到了0.70261、0.89954,显著性系数分别为0.024、0.008,表明县城生源学生的家庭与经济压力较高,但比农村生源学生的低。在前程方面,县城与中城、大城的均值差分别达到了0.83364、1.07912,显著性系数分别为0.023、0.007,表明县城生源学生的前程压力较高。在自主与独立压力方面,农村、县城与中城的均值差分别为0.50397、0.50779,显著性系数分别为0.046、0.046,表明农村、县城生源学生的自主与独立压力较高。

以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和县城生源学生的家庭经济压力和自主与独立压力较大,这表明农村和县城生源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相比大中城市生源学生要差一些,农村和县城生源学生更急于想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县城生源学生的前程压力较突出,这反应县城生源学生对未来就业地点的矛盾,一方面希望回到家庭所在地,同时又希望能在经济发达城市发展。

5.心理危机源是否独生差异检验

表7中数据表明独生大学生与非独生大学生的异性关系压力差异已达到了显著性的水平,在其他几个方面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的水平。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独生大学生与非独生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差异虽然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的水平(p<0.05),但是t值也达到了1.534,表明独生大学生的学习压力高于非独生大学生。

以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独生大学生的异性关系压力明显高于非独生大学生,同时对比数据发现除家庭经济压力外其他各因子的得分独生大学生均高于非独生大学生。

6.心理危机源家庭收入差异检验

表8中的数据表明不同家庭收入的大学生在家庭与经济压力、前程压力和自主与独立压力等三方面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在学习压力、社交与人际压力和异性关系压力等三方面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家庭收入的学生的差异显著的来源,对数据进行LSD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家庭与经济压力方面家庭收入最低的学生与较低、中等、较高、高收入的均值差分别为1.66773、2.75119、2.36014、2.70862,显著性系数分别为0.010、0.000、0.003、0.005,表明家庭收入最低的学生在家庭与经济方面压力最高;家庭收入较低的学生与中等收入的均值差为1.08346,显著性系数分别为0.000,表明家庭收入较低的学生在家庭与经济方面压力比中等收入的压力感强。在前程压力发面家庭收入较低的学生与中等收入的均值差为1.07609,显著性系数为0.000,家庭收入较低的学生比中等收入的压力感强。在自主与独立压力方面较低与中等的均值差为0.54764,显著性系数为0.010,表明较低比中等的压力感强。

以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收入最低和较低的学生在家庭经济压力、前程压力、自主与独立压力方面较大,这说明家庭收入最低和较低的学生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改变家庭现状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明显。

参考文献:

[1]龙迪.心理危机的概念、类别、演变和结局[J].青年研究,1998,(12).

[2]樊富珉.“非典”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3]余秋梅,王荔.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与分析[J].昆明学院学报,2010,(5).

[4]段鑫,星程蜻.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66.

[5]周日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D].南昌大学,2008.

[6]王帅,赵志阳.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危机源及应对方式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独立学院
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学生的问题分析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