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2013-05-06 06:47蔡志辉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3期
关键词:预见性骨科家属

蔡志辉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骨科,广东深圳 518000

2011年2月—2012年5月在该院接受骨科治疗的病人76例,将所有病人随机分组进行预见性护理研究,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76例病人进行随机化分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其中实验组38例病人中男性病例18例,女性病例20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为(32.5±2.1)岁。对照组38例病人中男性病例21例,女性病例17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在(35.3±1.4)岁。在疾病分布方面,实验组颈椎病12例,腰椎病5例,四肢骨折16例,躯干骨骨折5例。对照组中颈椎病9例,腰椎病无,四肢骨折病例19例,躯干骨骨折病例3例,骨盘骨折7例。在病人基础疾病分布上,实验组中哮喘病人12例,支气管炎3例,咽炎8例,癫痫3例,胃溃疡7例,肿瘤7例。对照组中哮喘病人8例,支气管炎7例,癫痫8例,肿瘤10例,先天性心脏病9例。两组病人在分组时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在年龄、性别、疾病分布等可能影响到护理研究结果的因素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组护理方法 实验组病人在接诊时,护士即刻向病人及其其家属详细问明关于病人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病情发展、基础疾病等,安排好病人住院病床,并且根据对病人信息的判断,预先准备好可能用到的各种护理用品,如防褥垫、急救设备等,为处理病人病情做好前期准备。在收治病人后应该立即按照病人病情的需要进行抢救或者相应的护理处理,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时,应该进一步向其询问发病时间、发病症状、病情发展过程、家族史、个人史等影响到护理工作的因素。特别的应该多了解病人文化程度、职业、既往病史、心理素质、心理预期、对所患疾病的熟悉性。另外除了询问病人自身外,也要向病人家属了解情况,注重病人家属与病人自身描述不相同部分的鉴别,区分记忆不清等偏倚影响,也可以在向病人家属了解情况的过程中,确定病人家属对于病人病情的熟悉性和认识程度。最后根据病人、病人家属的信息,结合临床医护人员的判断制定出有预见性的护理计划,包括日常护理内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处理、紧急情况处理、病人康复锻炼等,做出详细的预案。在病人住院治疗期间,还必须根据病人病情的发展情况和临床医护人员的意见对各种预案做出调整,不断增加或者减少护理内容,使之适应临床需要。

1.2.2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人执行传统的护理方法操作,在接诊病人后常规完成病人一般信息的采集和病床安排工作,对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协助医生完成术前检查及完成对病人及其家属的手术解释工作,术后将病人保持在合适体位,常规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信息,做好切口护理、引流护理、疼痛处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工作,最后还要帮助病人完成功能性恢复锻炼的护理,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对于非手术治疗病人,常规检查和病情观察,做好一般性护理工作。

1.3 结果判断

以病人及其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和病人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判断标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做出结论。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并使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

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组、对照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n(%)]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病人住院期间发生坠床例数为零例,对照组病人中发生坠床例数为2例(5.26%),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肺部感染并发症中,实验组病人肺部感染病例数为1例(2.63%),对照组病人中肺部感染病例数为4例(1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人压疮并发症出现情况上,实验组病人未见有压疮病例,对照组有6例(15.79%)病人出现压疮,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 0.05;另外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个别病例的便秘(实验组1例,对照组1例)、血栓(对照组1例)等,均在及时处理后获得良好结果。所以总体来说,实验组并发症共出现2例(5.26%),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14例(3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3 讨论

骨科病人一般具有突发、紧急的特点,多为突然事故导致的骨质、创伤等病人,常常伴有巨大疼痛、心理应激障碍等。在完成紧急处理或者手术干预后,骨科病人又常因长期卧床、行动不便、对疾病认知不足、心理应激未能及时有效处理导致恐惧、无助、抑郁、焦虑、烦躁等心理[1-2]。另外除日益引起重视的骨科病人住院心理应激障碍外,住院病人常见的如长期卧床导致的褥疮、免疫力低下感染因素增加导致的呼吸系统感染、同样因素导致的尿道感染甚至是因为血液凝固性改变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也十分常见,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健康和疾病恢复进展。对于高龄病人而言,因为患者自身机体的自然衰老过程和免疫系统功能的低下,病人应对各种危险因素的能力降低,一些常见的不良因素甚至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总体来说,不管是从病人的心理应激状态或客观可观察到的并发症的发生来说,对病人的护理要求都在不断提高,要求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得到更好执行,提高其有效性[3],而预见性护理的要求恰恰成为适应这种不断提高的护理要求的可行方案。以本次研究结果来说,预见性护理充分说明了它相对于传统护理的优势,特别是在病人并发症出现方面,预见性护理对于病人健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预见性护理目前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包括入院时的前期护理和入院后的日常护理。

3.1 预见性护理的前期护理

预见性护理的前期护理主要内容有:①常规完成对病人基本信息的采集,判断病人病情及其现状。②如果病人病情被判断为需要较多输液者,应即刻帮助病人打开静脉,建立静脉通道。③完成对病人血常规、药敏实验检查等基本项目的工作。④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困难者应该及时给氧,甚至进行气管插管。⑤及时完成对病人病情的记录,以利于对病人病情的跟踪,为后续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信息资源。⑥安抚病人及其家属情绪,解除病人过度紧张、焦虑做工作,争取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配合,保证抢救或者后续治疗的顺畅性,为抢救赢取有利因素。另外在前期护理过程中,还要完成对病人病情的评估和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评估,并将结果充分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确保病人及其家属理解评估结果。

3.2 预见性护理的日常护理

预见性护理的日常护理是在病人病情得到控制后的护理,这时护理的主要工作目的是防止病人并发症的出现,为保证早日康复,避免病情恶化做努力。日常护理重点内容在于长期卧床所发生的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栓塞等[4],必须根据病人住院时间长短、住院护理要求等一一详细安排,不应该出现疏忽,造成严重后果。

3.3 小结

所以总体来说,预见性护理是从病人治疗的前期和日常入手,全面整体的对病人进行呵护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判断的前瞻性的护理手段,是有较大推广价值的临床护理方法,值得做出进一步研究。

[1] 柳晓丹,恒秀成,王俊杰.骨科手术患者焦虑的心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77-78.

[2] 李晓黎.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康复[J].医药世界,2005,12:63-64.

[3] 朱永梅.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高龄股骨骨折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6,20(7):1833.

[4] 张汝涛.骨伤科常见并发症护理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10:596-597.

猜你喜欢
预见性骨科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