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腹壁切口脂肪液化25例临床分析

2013-05-06 06:47阮彩春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3期
关键词:电刀创口脂肪组织

阮彩春

大理州祥云县妇幼保健院,云南大理 627100

脂肪液化是手术损伤导致大量脂肪细胞破裂,脂肪颗粒外溢,分解,液化而滞留于切口内或溢出于切口外的病理现象。本病影响创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作者通过对2008—2012年该院妇产科长治的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妇产科2008—2012年度收治经腹手术3113例,其中产科手术2315例妇科手术798例,术后发生腹壁 切口脂肪液化25例,患病率为0.80%。患者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68岁,中位年龄32岁。体重65~79 kg,平均(72.5±3.5)kg,体重指数(BM1)(26.4±2.2)。

采用下腹正中切口2010例,采用耻骨联合上横切口者1103例,皮下脂肪厚度>2.5 cm者1742例,发生脂肪液化21例,占1.21%;皮下脂肪厚度<2.5 cm者1371例,发生脂肪液化4例,占0.29%。全组病例均应用电刀切割或止血,其中,电刀切开全层脂肪者1216例,发生脂肪液化19例,占1.56%;电刀点状烧灼止血者1897例,发生脂肪液化6例占0.32%。手术时间>2 h者126例,发生脂肪液化9例,占7.14%;手术时间<2 h者2897例,发生脂肪液化16例占0.54%,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例都发生腹壁创口脂肪液化。

1.2 脂肪厚度检查方法

脂肪厚度以手术切开后腹,壁脂肪层的垂直距离计。

脂肪液化的诊断标准:患者不发热,血象正常,局部有脂肪液化,创口无红、肿、热痛、创口内渗出物致病菌培养阴性。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χ2检验。

2 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证实,本组术后发生腹壁脂肪液化。与患者肥胖,电刀损伤,手术时间长局部刺激多和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各组数据对比P< 0.01,对比有显著性意义,见下表1。

表1 妇产科手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1)肥胖者皮下脂肪层血液循环较差,皮下脂肪切开后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进一步发生血运障碍,易因缺血,缺乏营养而发生液化坏死,继而发生无菌性炎症,致切口迁延不愈。本组腹部皮下脂肪超过2.5 cm者与低于2.5 cm者对比脂肪液化明显增加P< 0.01,对比有显著性意义,与赖青等报道的结果一致[1]。为了预防腹壁创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作者建议注意以下三点:①腹壁切开力求切口垂直整齐。⒓缝合创口要求针距恰当,对合完整,松紧适度。③术后注意创口护理,及时排出创口渗出液,保持创口清洁干燥。一旦发现创口脂肪液化及时给予相应处理,防止继发感染。脂肪液化可以预防但不能完全避免,特别对于肥胖患者,术前必须告知有创口脂肪液化可能以求知情同意。

(2)电刀的止血效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几乎所有的手术室都离不开电刀,但电刀造成的热损伤和局部的毛细血管栓塞可导致脂肪组织变性和液化也不可忽视。本组电刀切开全层脂肪与电刀点状烧灼止血两个样本的对比提示对肥胖患者要填用电刀,对大手术患者要巧用电刀,但不能因废噎食而不用电刀。

(3)本组手术时间长和手术时间短的两个样本对比发生脂肪液化的概率明显不一样(P< 0.01)说明手术时间长机械牵拉多,对脂肪组织的挫伤大,从而导致脂肪液化,加之切口缝合不当[2],过紧则影响血循环,诱发不均匀坏死,使脂肪变质,过松则遗留死腔,增加渗出,刺激脂肪液化。为了预防手术操作因素引起的脂肪液化,作者认为一是要加强手术操作基本功,二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不忘用温盐水纱垫保护创口,力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刺激。

(4)糖尿病患者微循环灌注较差,加之体内氨基酸,维生素代谢紊乱可致细胞营养障碍,肉芽组织生长缓慢,延迟组织修复,增加脂肪液化机率[3]。本组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都发生了腹壁切口脂肪液化。作者认为此2例系急诊入院手术,可能与糖尿病治疗不充分有关。

(5)根据文献报道,过敏体质,营养不良,慢性贫血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也易发生脂肪液化[4],术前应该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有报道称,术后创口引流与理疗对创口感染和脂肪液化的预防有积极效果[5]。

凡是脂肪组织的损伤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脂肪液化。过度肥胖,电刀持续切割和手术操作的反复挫伤是形成大面积脂肪组织坏死液化的主要因素。提高手术操作基本功,正确使用电刀和术后创口的认真护理是防治腹壁脂肪液化的要领。

[1] 赖青.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J].吉林医学,2012,33(12):2516-2517.

[2] 马锦霞,刘存芬.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165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3):110-112.

[3] 吴晓梅,赵新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J].重庆医学,2011,40(19):1942-1943.

[4] 王玉花,郭玉霞.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8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 报,2007,4(18):118-119.

[5] 陈雪莲,曾小虹,吕振华.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和防治[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2):69-70.

猜你喜欢
电刀创口脂肪组织
医用高频电刀波峰因子质量检测及其应用研究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心灵创口贴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改良型创口贴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癌旁脂肪组织来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