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接骨板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后的疗效

2013-05-06 06:47张履荣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3期
关键词:管状骨板腓骨

张履荣

云南省耿马县人民医院外二科,云南耿马 6775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10年2月该院共收治84例(96肢)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均采用锁定接骨板方式进行治疗,列为观察组。随机选取2005年1月—2008年1月该院收治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80例(90肢),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治疗,列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52例,女32例;年龄12~83岁,平均45.7岁;肱骨骨折24肢,胫腓骨骨折30肢,股骨骨折22肢,尺桡骨骨折20肢。对照组男51例,女29例;年龄10~84岁,平均44.8岁;肱骨骨折22肢,胫腓骨骨28肢,股骨骨折22肢,尺桡骨骨折18肢。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程度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采取适宜的麻醉方式,小切口将骨折部位切开,视情况剥离部分骨膜,在X线机的监视下,将骨折部位进行密和复位,然后在切口的上下方分别进行适当推移后将锁定接骨板植入,确保接骨板的长度以及位置满意后,在上下方各钉入一枚锁定钉先行固定,并将剩余的锁定钉植入。一般尺桡骨需要上下各植入2枚;肱骨、胫腓骨以及股骨需要上下各植入3枚。术后不采用外固定方式固定[1]。对照组:采用“L”或“T”型钢板以及克氏针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采用外固定方式进行固定1个月。

1.3 评价指标

手术出院后随访3~24个月。①对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情况进行统计评定。②对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整体治疗情况

观察组肱骨骨折愈合21肢,占87.5%;胫腓骨骨折愈合29肢,占96.7%;股骨骨折愈合21肢,占95.5%;尺桡骨骨折愈合20肢,占100.0%。对照组肱骨骨折愈合15肢,占68.2%;胫腓骨骨折愈合20肢,占71.4%;股骨骨折愈合16肢,占72.7%;尺桡骨骨折愈合14肢,占77.8%。观察组整体愈合效果明显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整体治疗情况对比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术后观察组愈合不良5肢,占5.2%;断板率为3.1%,锁定板(钉)松动率为2.1%,未出现锁定钉断裂以及感染现象。对照组愈合不良25肢,占27.8%;断板率为13.3%,锁定钉断裂率3.3%,锁定板(钉)松动率8.9%,感染率2.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肢(%)]

3 讨论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临床比较常见,一般采用手术固定方式进行治疗,传统常采用“L”或“T”型钢板以及克氏针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但术后整体愈合情况有待提升,且并发症发生几率比较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锁定接骨板治疗方式是近些年得到临床认可的一种生物学接骨方式,术后整体愈合情况明显更佳,且并发症相对更少,骨折部位愈合较快,稳定性比较好。本组患者肱骨愈合效果相对较差,主要是因肱骨同时承受向后方的剪应力以及牵引力作用的结果。采用锁定接骨板方式治疗,发生并发症的比率较小,主要是因内固定材料在选用上存在不当或者在手术中操作不当而致,较之传统方式,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要小[2]。另外,在整体愈合情况上,本文统计资料也充分显示了锁定接骨板手术方式的显著优势。可见,锁定接骨板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鲁木,苏晓莉,汪俊平,等.锁定接骨板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疗效分析[J].安徽医药,2010(10):1194-1195.

[2] 郭亮.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失败14例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10):96-937.

猜你喜欢
管状骨板腓骨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崴脚千万莫忽视
无限管状区域上次调和函数的边界性质
接骨板内固定参数对骨愈合过程的影响分析
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L型解剖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体会
接骨板四点弯曲测定中屈服载荷的获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