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观念的现代转变

2013-05-07 09:51杨德新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以人为本

杨德新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也越来越多,高校“教书育人”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如何为国家建设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校办学的重要宗旨。在大学中的德育工作中,要体现出教育对象主体化、教育目标全面化、教育途径人性化和教育方式个性化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在文中就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管理观念进行了浅析,希望对广大高校管理者能有所启迪。

【关键词】学生管理;以人为本;科学至上;服务至上

“理念”是指导工作的思想,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及指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思想。高校的教学任务在于“育人”,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因此,高校的学生管理首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式,以学生为本,制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其次,还应在管理理念上有所创新和拓展,体现出科学精神和服务精神,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

一、高校学生的管理要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动力,与各种管理制度相比,管理对象——学生是管理活动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高校的学生管理,首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含义,即将学生放在主题位置上,关系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推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管理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摆脱传统的依靠卡、压、管等管理方式,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挫伤其上进心,压抑其创造力,从而导致管理失去应有的活力,步入教条主义的泥潭。

“尊重人的价值是革命的前提和归宿,信任他人是衡量道义的尺度。”在我国历史上,曾把以人为本当做资本主义观念批判过,导致在思想和实践上发生混乱。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观念,应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马克思曾说过,君主制的原则即蔑视人、轻视人,使人不能成为人。众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发展社会主义科技和文化,就必须强调人的个性和尊严,高校的学生管理也要多一些人文气氛,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可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发扬民主

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形势参与学校管理,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力,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如学则优秀的学生担任班主任助理、辅导员助理,成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体,建立各种学生管理委员会等。

(2)关爱学生

学校辅导员、教师等管理和教学人员应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与学生建立相互合作、相互挂心和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3)提高管理水平

在管理时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能力,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在管理语言和行为上要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减少等级、权力痕迹,如帮助学生时要诚恳热情,批评学生时要富有人情味,坚持原则,避免激化矛盾。

(4)发掘学生潜力

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既要让学生感受到竞争压力,又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舒畅、自由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二、高校学生的管理要体现科学精神

管理是指设计并保持一个良好的环境,让被管理者在这个环境中高效的完成工作目标。只有根据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办法,才能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管理质量,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应当体现出科学精神。

(1)根据学生特点将管理的教育性、规范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高校学生大多政治意识较强,关心民族大事和国家兴衰,在人生中也能积极进取,勇敢开拓,校园生活提倡在公平竞争的同时注重文化修养的全面,但却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有些学生在某些政治问题上表现出片面化的偏激观念,在价值判断上存在失误,在自身行为上存在模糊性等。因此,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要将教育性与特殊性相融合,规范学生的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确立严肃正确的思想规范与行为规范,以学术和教育来召唤学生,以学习工作来规范学生,以知识生活来丰富学生,以困难挫折来完善学生,促进学生心理与人格的成熟。

(2)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进行管理

高校的学生管理,要通过系统管理的方法建立高效科学的工作体制,完善对管理系统的指挥、管理与评价。高校的学生管理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序列的动态过程,应依据科学管理的原则将学生统一的组织起来。如建立由学院领导带头的学生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和策划全院的学生工作;学生工作不来负责学生的招生、教育和就业;年纪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管理和教育等具体工作等,使学生在不同的角度和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管理。

三、高校学生的管理要体现服务至上的理念

(1)服务于学生的思想

学生管理工作,就是要通过管理活动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成长,解决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指导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辨证的观点看待水肿的各种现象,强调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价值教育,使其树立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用“奖、勤、贷”等经费帮助学生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使贫困学生的血液有保证,能够安心的完成学业。学校还应把学生及提供与建设成集学习、休息、娱乐与一体的场所,将电视、电话、网络搬进学生宿舍,开展各种形式的建设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高校作为大学生的教育培养结构,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高校学生的管理,一定要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和服务至上的理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学习、工作能力、生活能力,为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以人为本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