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敌胆的中共沪郊游击队

2013-05-15 07:47王正瀚
检察风云 2013年11期
关键词:游击队二中支队

文·图/王正瀚

上世纪抗日战争时期,上海郊区人民不畏强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建了一支支抗日武装。他们舍生忘死、积极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上海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篇章。

敌后沪郊游击队频袭日军

上世纪30年代上海沦陷后,日寇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郊区民众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自发组织起了一些抗日武装,尽管比较分散,但当时中共还是非常重视上海郊区的抗日斗争。针对敌人在上海外围兵力不足,后方薄弱的情况,中共江苏省委专门成立了由沙文汉、林枫任正、副书记的外县工作委员会,帮助开展郊区的群众工作和武装斗争。并派遣一批党员干部秘密奔赴上海近郊各县,寻找、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关系,发动群众,集中力量发展抗日武装,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他们的努力下,浦东、青东、嘉定西乡和崇明中部四个抗日游击区先后开辟,“保卫二中”、“青东抗日自卫队”、“崇总”等多支有统一指挥的抗日游击队活跃于敌后。1939年2月25日的《申报》就报道了这些游击队频繁袭扰日军的状况:

大陆报云,本埠日军发言人,昨日(二十三日)证实上海近郊游击队活动之广泛程度,实出意外,渠承认驻守于距上海四周二十五里内之日军,在去年八月二十八日至本年二月十五日之期间,与华军游击队作战日二百八十一次,此项正式承认,似尚较确实在作战次数为少,但依此而计,每星期已冲突十二次之多点……

此后,根据形势的发展,上海郊区这些抗日武装的归属也相应进行了调整: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至抗战胜利,崇明的部队由中共江北特委和中共苏中区党委领导,其他部队从这时起都划归新四军东路军政会和中共江南区党委领导,1942年下半年起又转归中共浙东区党委领导。

青东抗日自卫队火烧青沪路桥

青东抗日游击区是中共在浦西领导敌后抗日武装斗争的核心区域,包括赵巷、七宝、黄渡、重固、徐泾等地,根据地中心是上海青浦东部观音堂(风溪镇)。1938年青东人民在青浦各支抗日武装的基础上组建了统一的青东人民抗日自卫队。此后,中共江苏省委外县工作委员会多次选派骨干来到青浦,加强党对青东抗日游击区和抗日自卫队的领导,并成立了中共青浦工作委员会,在青浦地区开展党建和民运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不仅青东人民抗日自卫队建立了党组织,而且在青东游击区也成立了党总支和农村党支队,为进行抗日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38年8月正值纪念淞沪抗战一周年之际,青东人民抗日自卫队决定烧毁青沪公路上的桥梁,以破坏敌人交通的方式来狠击他们一下。

一天夜间,自卫队300多名常备队员在戈思浜集合,分水陆两路前往青沪公路。水路上,队员们把火油、稻草、花萁柴等引火物装运在15艘事先堵漏的木船上;陆路上,常备队切断了敌人东西两头的通讯联络,并且兵分三路:在西郊附近的一路负责警戒上海方面的来敌,驻守在赵巷八号桥的队员准备阻击青浦来的日军,还有一路佯攻徐泾伪军,吸引敌人兵力。烧桥的任务则分工给1000多名后备队员进行。从老宅附近的十八号桥起到赵巷的八号桥,共有桥梁11座,这些桥的桥墩是用水泥浇铸成的,桥面和桥拱都由粗大的松木铺架,桥头衔接处有铁钉紧固,十分坚固。据青东人民抗日自卫队领导人顾复生等回忆,当时自卫队为此采取了三种办法拆桥:一是靠近老宅附近的十八号桥由于离上海较近,不宜火烧,就用人工方法拆除,“后备队员们用锯子锯,用斧头劈,也有用铁棒撬,肩膀扛的,个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这些从桥上拆下来的木头后来被用于建造小冬圩小学的校舍;二是像八号和九号桥等用铁丝扎在桥梁下方,铁丝上面装上稻草和花萁柴,再浇上火油,点燃烧桥;第三种是在堵漏的船上,堆上引火物,连船带桥一同烧。顷刻间,青沪公路就成了一条火龙,烈焰滚滚。驻扎在青浦城内的日军见状立即调集100多名日本兵和数辆汽车赶来阻止烧桥,但当他们到达崧泽村时,看到前面的桥已被烧断,又害怕中埋伏,不敢再前进,便只能胡乱放了一通枪就收兵了。

这次火烧青沪公路桥使日军的交通运输中断了整整七天,沉重打击了其侵略气焰。

南汇县保卫团血战汇角

以南汇为中心的浦东抗日游击区是中共江苏省委最早开辟的抗日游击区,包括川沙南部和奉贤东部。1938年初,中共江苏省委成立了中共浦东工作委员会,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在其下又分设了军事委员会、群众工作委员会和敌伪军工作委员会三个委员会。在浦东工委的领导下,南汇县保卫团第二中队和第四中队、奉贤县人民自卫团等几支抗日武装先后组建。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淞沪支队在与日寇作战中,救护盟军战友托勒特(中),击碎了国民党当时所谓上海附近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谎言。

南汇县保卫团第二中队是浦东最早建立、在当地有较大影响的一支由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队长周大根曾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参加过南昌起义,他要求部队进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当时,战士们流传着“一天三操两讲堂,吃的咸菜汤,睡的没脚床”的顺口溜。“三操”就是三次军事训练,“两讲堂”指一堂政治课和一堂军事课。虽然环境很艰苦,但是保卫二中的干部和战士待遇一律平等,纪律严明。有一次保卫二中的一名战士因天气炎热摘了一户人家种的葡萄解渴,周大根队长得知后,当众批评了他,并亲自向这户人家致歉赔钱。另外,保卫二中还颁发过浦东地区减租减息的第一张布告,在贫苦农民中间产生了热烈的反响。由于高举抗日旗帜,又关心民众疾苦,保卫二中的声望与日俱增,部队迅速发展到几百人枪,令日寇极为惊恐,他们特别在地图上把保卫二中的活动区域标上了红圈,表示必须将其置于死地。

1938年12月初,日军调集1000多兵力向南汇东南大举“扫荡”,还出动飞机侦察,目标直指保卫二中。二中的战士们在驻地的房子上面放了竹枝和树枝作伪装,周大根决定向东南沿海撤离。16日,日军在地面和空中对保卫二中活动地区进行搜查的同时,又在海面上派出了汽艇巡逻,欲堵住保卫二中的海上退路,形势十分严峻。保卫二中指战员虽知敌我力量悬殊,但他们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周大根率部埋伏在汇角海滩的芦苇丛中,当日军逼近时,便奋起杀敌。一番激战后,日军佯装撤退,实际上他们已在四周设下埋伏。到了下午,二中战士误以为敌军已经离开,就从隐蔽的芦苇丛中走了出来,暴露了目标,日军从正面和两侧包围上来,而后面就是大海。这时,周大根临危不惧,指挥大家英勇抗击,毙伤日军几十人,但由于寡不敌众,保卫二中又被迫退入芦苇丛中。日军不断缩小包围圈,攻势很猛,周大根一面在海滩上鼓舞战士们继续顽强抗敌,一面策划到天黑时突围,但他不幸中弹壮烈牺牲,部队没有了指挥。最后,二中共27名战士在此役中壮烈牺牲,仅一人负伤后获救。

南汇县保卫团第二中队队长周大根,于1938年汇角血战中光荣牺牲。

崇明县民众抗日自卫总队领导人瞿犊多次率队袭扰日军,令其闻风丧胆。

汇角之战虽然失利,但保卫二中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却极大地激励了浦东军民的抗日斗志。此后,他们机智地运用避实击虚、夜袭、伏击等各种游击战术,取得了潘家泓之战、李家桥围歼战等许多令人称道的战斗的胜利。

外冈游击队八字桥战斗突围

1938年至1939年,中共江苏省委派代表到嘉定民众抗日武装——外冈游击队开展工作,使这支部队在斗争中逐渐接受了党的领导。随后又成立了中共嘉定支部,在它的组织下,外冈游击队的规模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以外冈乡为中心,包括昆山东部、娄塘西部和太仓南部部分地区的嘉定西乡抗日游击区。

1939年执行“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有阵地”战略方针的新四军“江抗”(江南抗日义勇军)部队挺进上海郊区,与嘉定外冈游击队、青浦三支队等地方游击队会师,随后,他们配合作战,推动了青嘉游击区抗日运动的发展。这年8月,江抗部队、外冈游击队进驻嘉定东北门外八字桥附近时,被伪军发现报告给驻城区的日寇,日军守备队联络南翔、太仓等地的日军前来合围并且马上出动,来到江抗部队驻地旁的一个小村子,企图偷袭,但被我哨兵发现后,鸣枪示警。偷袭不成的日军就用机关枪、掷弹筒等发动正面攻击,并分兵从村子后面包抄。已改番号为江抗三路三支队的外冈游击队立即支援,用机枪封堵住了敌人的去路,粉碎了日军包围的阴谋。

令敌丧胆的“崇总”和“边抗四大”

1938年,中共江苏省委向崇明抗日义勇军指派了党代表。不久,由崇明各地抗日武装统一而成的“崇总”(崇明县民众抗日自卫总队)正式成立,崇总在与敌人的交战中还建立了崇明地区临时性的抗日民主政权——崇明县行政公署。

“崇总”的领导人瞿犊原是一位中学校长,抗战爆发后,他变卖家产,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在崇明群众中有极高的威信。崇总成立后,在他和党代表王进率领下多次袭扰日军,令敌人非常惧怕。

1938年10月,瞿、王率部围攻日军在崇明的主要基地堡镇。由王进带队利用熟悉的地形,奔袭富安纱厂、堡镇港口、杜少如宅三个敌人据点,瞿犊亲率主力埋伏在城堡公路一线,伺机伏击往堡镇的救援之敌。驻堡镇的日军没有料到游击队敢在白天发动袭击,而且攻势凶猛,摸不清对方底细的他们只能一面退缩在据点内顽抗,一面急忙拍电向县城日军求救,怎知电话也不通。自卫总队在这次战斗中不仅杀伤了不少敌人,而且还缴获了大批物资,部队的士气大受振奋。接着,崇总又在蚌壳镇、小竖河等战斗中伏击日军。1939年,瞿犊和王进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后,他们的战友在中共的领导下重建了崇明抗日自卫总队,并成立了中共崇明县工作委员会,继续在海岛上从事抗日斗争直至抗战胜利。

在崇明,边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四大队(简称“边抗四大”)是中共领导的另一支抗日武装,于1938年6月在川沙建立,后奉命至崇明抗战。1939年1月,在新安镇东北天主堂宿营的“边抗四大”突遇日伪军,“边抗四大”队员们便埋伏于有利地形:第一和第二班战士分别埋伏在天主堂北和东侧迎击敌人,第三班埋伏在第一班的西边作掩护。当敌人进入伏击圈时,“边抗四大”的枪声就打响了。参加过此次战斗的战士为我们回顾了当时的激战情景:机枪手杨保根同志对准来犯敌人猛烈扫射,这时跟在后面的日寇很快地冲了过来,二班在张班长和政训员陈健同志的指挥下,用机枪猛烈地扫射日伪军。第一班的机枪手杨保根同志提着机枪对来犯日伪军,忽而平射,忽而俯射,打得敌人惊慌失措,前进不能、后退不得……此刻,陆平接过机枪带领一班和三班继续同日寇战斗,把手榴弹投向敌人阵地,当时战斗是非常激烈的,被陆平提着机枪击毙鬼子三人……这时中队长钱国仪同志以坚毅勇敢精神,沉着指挥,几个机枪手立即翻上屋顶,向日伪军猛烈扫射,敌人被迫后退二十余米,经过反复突击约一小时,当场打死鬼子十余人。不幸我中队长钱国仪同志在组织反突击中光荣牺牲,军事教官周子坚同志臂部也中敌弹负伤……

迟浩田上将为淞沪支队朱亚民题字

最后,“边抗四大”战士们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击退了敌人,胜利突围至他处。这次战斗击毙的日伪军中还包括一名日军小队长,重挫了日寇的锐气。

淞沪支队救护美国飞行员

上海郊县游击队在同日寇作战的过程中,还坚持发扬国际反法西斯主义精神,救护过一些盟军的战友。浦东支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驰骋于浦东地区的抗日游击队,其前身是“抗卫二大”(即南汇县抗日自卫团第二大队),曾打过朱家店伏击战等著名战斗,后来被正式命名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淞沪支队”。1944年至1945年初,一架正在执行对日军目标战略侦察任务的美国飞机被日炮火击中,飞行员跳伞降落在周浦附近的农村,被当地农民救下,地下党把他安置在一位老大娘家中。鬼子来搜查时,老大娘用手势比画着让美国飞行员躺在床铺上,再用破棉被盖起来,她自己坐到门口假装哭泣起来。鬼子的翻译问她为什么哭,老大娘说她儿子得了伤寒病,快要死了。鬼子一听说是传染病,怕得只向屋里望了一眼,就离开了。此后,得到地下党报告的淞沪支队派短枪队将这个名叫托勒特的飞行员接了过去。在托勒特随部队一起流动的日子里,支队不仅替他疗伤,还特地为他搞来巧克力、面包等食品。托勒特出于对支队的好奇,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士兵为什么可以不向长官敬礼?为什么长官和战士吃同样的饭菜?为什么支队与老百姓的关系那么好?等等。对此,支队指战员都一一解答,懂英语的同志还告诉他很多抗日的道理和共产党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事实。有一次,一队日本兵经过支队驻地,支队指战员立刻前去监视敌人。过了一会儿,他们回来对有些不安的托勒特说:“我们的目标并没有真正暴露,敌人不敢轻易进攻,已经走远了。我们也不打无准备之仗。”托勒特跷起大拇指称赞淞沪支队会打仗,是支好部队。后来,支队根据上级指示,把托勒特护送到浙东。临行前,托勒特还跟支队指战员互赠手枪留念。

淞沪支队救护美国飞行员一事,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支队长朱亚民后来指出的:国民党本来对美国人吹,说上海附近已经没有共产党了,都是他们的势力范围,结果这个美国飞行员被我们一救,就拆穿了他们的牛皮,在政治上打了国民党一记响亮的耳光。美国人要问他了,你说上海附近没有共产党,那么我们的飞行员怎么会落到他们手中呢?加上这位美国飞行员把他的所见所闻再一宣传,对国际上的影响是不小的。这就使国际上都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坚决抗日的,也是有力量抗日的,不仅在中国的广大敌后战场有强大的八路军、新四军,就是在上海这个日寇战略要地近郊,也有共产党的抗日部队,所以我们不能小看了救护一个美国飞行员这件事。

上海近郊抗日游击队所进行的这些战斗,虽然规模不大,但却牵制、扰乱了敌人的后方,他们的抗日活动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日斗争,配合了抗战全局,在抗日救亡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游击队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勇顽强的精神,也永远值得后人纪念和缅怀。

猜你喜欢
游击队二中支队
解析几何试题精选
敌军工作与昆张支队敌后坚持之道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第八章超声游击队——声能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庐江二中简介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武警江西总队一支队深入扶贫点进行健康义诊活动
长江支队入闽67周年纪念大会在厦门市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