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城的前世今生

2013-05-19 12:30彭纳
四川党的建设 2013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梓潼绵阳

●本刊记者/彭纳

(责编:裴佩)

绵阳,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一座城池,其秀美的风光,悠久的历史吸引了无数的文人骚客在此留下绝句:“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诗圣杜甫一首《越王楼歌》道出了这座城池的人杰与地灵。

经过岁月的浸泡,历史的渲染,千年老城并未变得沉静,相反却活力四射。在刚刚结束的科博会上,前沿的科技不仅让参观者眼花缭乱,也让绵阳这座城显得越发年轻。如今的绵阳已经是中国唯一一座“国”字号科技城,是中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研发与生产基地。

中国科技城能在绵阳入驻,并非只是偶然,翻开尘封的档案,绵阳一路走来的脚印清晰可见。

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周边形势严峻,美国第七舰队公然进入台湾海峡,挟迫我周边国家签订条约,结成反华联盟,并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形成了对我国东、南部的半圆形包围圈。同时在1956年之后,中苏由于在意识形态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分歧,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我国和苏联出现了空前的紧张局势。

当时,我国绝大部分工业、国防都分布在东北、华北一带,面对紧迫的国际形势,中央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国防工业及国防科研“备份”的紧迫性。于是,“三线建设”轰轰烈烈地在中国西部战略大后方搞起来了。

1964年8月,国家建委召开一、二线搬迁会议,提出要大分散、小集中,少数国防尖端项目要“靠山、分散、隐蔽”,有些项目甚至要进入山洞之中,达到隐蔽的效果。因此,三线企业选址都位于偏僻的山区,并且布局较为分散,很多地方是一厂一点,有的甚至是一厂多点,这样的布局被调侃为“羊拉屎”、“瓜蔓式”、“村落式”。不仅如此,工作更是与世隔绝,当时常常有人用“洞中方数月,世上已千年”来形容工厂的闭塞与环境的恶劣艰苦。

绵阳地区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西北边缘是山高谷深的龙门山脉,向东南地势渐次降低,形成盆周山区,很符合“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布点的自然条件,全地区19 个县、有近千万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又有宝成铁路通过和地方公路的发展,国家“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又在绵阳各地安排了一大批大型骨干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加上资源丰富,气候条件温和,是“三线”建设布点比较理想的地域。因此,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自然条件下,涪江机器厂、涪江有限电厂、长虹机器厂、华丰无线电器材厂先后在绵阳落户,初步奠定了绵阳的电子工业基础。随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一批国防科研院所也在绵阳落地生根。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事迅速变化,在邓小平“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思想的指导下,绵阳三线军工企业开始走上了“军转民”的道路。时至今日,绵阳的经济支柱和所倚重的企业,如长虹、九洲、新华、长钢等,都是三线军工企业完成“军转民”的成果。“三线建设”为绵阳布好了局,而“军转民”则推动绵阳成为了四川第二大城市。

“两弹”出生地

1964年10月16日15 时,随着戈壁滩上一朵蘑菇云的升腾,中国正式跨入核门槛。而在随后的岁月中,对核能的探索,中国从未停止过。

1965年5月,中央批准的中国第二个核武器研究基地在绵阳如火如荼建起来。经过勘测选点,分布在安县、梓潼、剑阁等地,共有15 个项目。研究院院部被定点选在梓潼。从1965年下半年开始,国营曙光机械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的设计院等单位陆续从青海等地迁来梓潼。梓潼人民热烈欢迎建设大军的到来,主动腾房屋、让土地、种蔬菜、筛沙石、烧砖瓦、打石头、修桥补路等。

虽然地处偏远山区,但是这里可谓藏龙卧虎,数千名科技人员隐姓埋名,迁入这里。“两弹元勋”邓稼先也在梓潼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刚9 天,就立刻回国,等待着一个报效祖国的机会。原子弹的研究工作,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就这样,他对家人隐瞒了自己的工作,改掉了原本的姓名,来到梓潼带领理论队伍开始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的模拟计算和分析,在当时“中国式的计算机”上模拟原子弹爆炸的全过程。所谓“中国式的计算机”,不过是几台手动、电动计算器,外加几把算盘而已。那些“家当”可能还比不了今天人们手上的一个普通计算机。

在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邓稼先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之后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 个月试验成功。

梓潼取名“两弹城”,在这里,仍然可以看到这些科学家质朴的生活环境,一排书柜、一张书桌、一只旧皮箱、一部老式电话,这就是科学家们的“家”。

1983年9月,经中央批准,在绵阳市近郊涪江江畔建设“839 工程”,即绵阳市科学城,1992年底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集中到科学城中。

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是中国唯一的应用磁学研究单位,在应用磁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图/新华社

国家科技城

由于“三线建设”,绵阳聚集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一大批国防科研院所和其他宝贵的“三线”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绵阳依托“三线资源”,通过实施“军转民科技兴市”战略,在经济发展中崭露头角。

200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了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重大决策。随后,绵阳科技城建设全面启动,绵阳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支点,担负起了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使命。13年磨一剑,围绕“军民融合、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开放合作、城市建设、教育人才、体制创新”等命题,绵阳开始了建设中国唯一“国”字号科技城的破冰之旅。

中国科技城建设的首要任务及特色是要走出一条军民融合之路,而走通这条路可谓是披荆斩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人员回忆道,院属研究所为了将一项俄罗斯引进的技术工程化,历经十年攻关。最艰难的时候,研究所每人每天要背负10 元债务来攻关。困境中咬牙坚持,最终结出硕果。基于这项技术成立的“利尔化学”成为院下属的第一家上市公司,逐步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吡啶类原药供应商。正是这一场“院所自转”的尝试,开启了科技城军民融合建设新思路。

去年12月9日,科技城创新中心一期正式启动,目前已入驻40 余家孵化企业和一批服务机构。各类创新平台也正在搭建之中,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中心落成并已吸引一大批科技企业入驻;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创新驿站”绵阳工作站挂牌。

前路漫漫,任重道远。绵阳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有新作为,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有探索,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有新突破,在扩大开放合作方面迈出新步伐,还需要做出更多的改革和努力。

从“三线建设”到中国唯一一座“国”字号科技城的建设,绵阳已经华丽转型,绵阳正借科技创新之力,站上新的舞台,迈向新的未来。

猜你喜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梓潼绵阳
基于目标航迹的引导误差校正方法研究
走进道真梓潼戏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新丰县城第一小学 五(6)班
CeAuGa3的力学性质及磁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四川绵阳卷
四川绵阳卷
基于四传感器的弱信号源定位方法
新时代梓潼的诗意表达
——梓潼县文学创作概述
梓潼镶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