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调查*

2013-05-25 06:31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安徽省社团

陈 伟

(滁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滁州 239012)

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调查*

陈 伟

(滁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滁州 239012)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种类、规模、成员构成、参与动机、活动状况、组织管理等进行了研究,揭示现阶段体育社团的特点.

体育社团;现状;高校;安徽省

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是一种自发性大学生群众体育组织.其前提是基于共同的体育兴趣、爱好、认同之下,为了实现共同的体育目标和理想,经学校职能部门同意并经过一定的申报程序成立.在精神内涵诸如网络文化、知识交流、信息共享、情感表达等不断开发的社会环境下,高校大学生为更好地满足自身的需要,谋求自身的发展,致使各种类别的社团文化应运而生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契机.体育,由于在健身、健美、健心、交往、娱乐等方面的独特功能,大学生体育社团亦迎来了她快速发展的时期.其发展势头甚至有超过其他社团的趋势.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共选取安徽省20所普通高校,113个体育社团.其中高职高专8所,普通本科10所,重点高校2所;20名体育教师;20个校团委和400名社团社员.

1.2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教师问卷40份,学生问卷400份.其中教师问卷回收率100%,学生问卷回收382份,删除无效问卷5份,有效试卷377.学生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3%.

(2)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为本研究作准备.

(3)访谈法为弥补问卷的不足,对部分高校教师进行了访谈.

(4)数据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做数理处理,作定量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社团种类

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通常以运动项目命名.在被调查的20所高校、113个社团中,体育社团的种类分别为:篮球20个、排球17个、乒乓球16个、足球15个,占了全部社团的前四位.这种现象表明,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仍是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主要组成,尤以篮、排、足、为主.见表1

表1 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种类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选择运动项目、加入体育社团,首先考虑的是该项目本身的特点.球类项目以其趣味性、对抗性、健身性、娱乐性、表现性等为一体成为大学生加入社团的首选;田径类社团由于项目本身劳累、枯燥等原因,学生很少选择;乒乓球运动,我国国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有良好群众基础,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相对于武术,跆拳道以其简单化、少程式化、实战化而更受大学生的青睐.其次,大学生选择体育社团与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经过教材化的竞技体育项目,学生接触最多的是三大球与乒乓球,同时常见的学校性体育活动也是此类项目,学生受的影响较大,选择的可能性也较大.

2.2 社团规模

对大学生体育社团规模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团委进行的.调查显示,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规模较小人数较少.在113个体育社团中,200人以上的社团仅有4个,占3.6%,50人以下9个、占8%,社团成员多集中在51——150之间,占77.8%.见表2

表2 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规模

通过访谈了解到,体育社团规模小、人数少的主要原因有:社团对自己的宣传不够,大学生对社团不甚了解.通常情况下,社团在招收新会员时只是在校宣传栏张贴海报,寥寥数语,没有对社团作专栏介绍,更没有设立服务台,接受来访者的咨询;很多社团的入社条件较高,把众多学生拒之于社团门外.

2.3 成员构成

对体育社团成员的构成,主要以成员所在的年级为研究对象.调查显示,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成员构成以大一、大二的低年级学生为主,大三锐减,大四寥寥无几,研究生几乎没有.见表3

表3 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成员构成

进校不久的低年级的大学生,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尤其是对体育类活动兴趣更浓,因此加入体育类社团的人数较多.随着年级的增长,他们的兴趣或是下降,或是转移,加之体育社团本身在运作过程中的缺陷,导致社团成员的数量与年级的增长呈负相关现象的出现.

2.4 参与动机

对377名社团成员的调查发现,在兴趣、增强体质、健美、娱乐、交往、提高技能等指标中,对某项目的“兴趣”是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主要原因,占45.6%,其次是“提高运动技能”,占28.9%,“增强体质”占8.2%.见表4

表4 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成员的参与动机

我国学校体育无论是总目标,还是具体效果目标,“增强学生体质”都位居首位,因此高等学校大学体育的首要任务即是体育教育,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体育社团的特点之一即是参与目标“多元性”,因此,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存在,能满足大学生多种体育需求,弥补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不足.本次调查,“增强体育”的动机列第四,充分说明了这点.

2.5 活动状况

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状况,主要从社团活动次数、教师指导、场地设施、活动经费四个方面.

(1)活动次数通过调查发现,所有社团每年都能举办一次全校性的活动,举办2次的有10个社团,举办3次的有3个,4次及其以上仅有1个.以上表明体育社团举办的活动次数较少.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得知,每年举办2次及以上活动的基本上是传统的三大球类社团,其中篮球活动最多,而且社团活动时间大多与学校的运动会相重合.

(2)活动指导调查显示,所有社团都有指导人员.在指导人员中,老师占12.6%,学生为83.3%,社会人员是4.1%.表明,安徽省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指导老师明显不足.社团活动指导老师不足一直是制约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之一.其原因,一是体育社团是民间性的,是学生自己的组织,教师不便参与;二是参与指导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出于对此项目的强烈爱好,几乎没有报酬.体育社团由于没有老师的指导,致使社团活动一直处于低层次的重复,社团成员兴趣逐渐下降,这也是导致“社团成员的数量与年级的增长呈负相关”现象的原因之一.

(3)活动场地91%的被调查者表示社团活动没有固定的场所,更没有符合要求的标准场地.社团活动时,成员或是自己寻找场地,或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此,很多活动流于形式.近几年,安徽省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体育场馆的面积也在相应增长,但增长的速度远不及人数的增加.而且,高校体育设施的增加更多的是标准的、功能单一的场馆,综合性场馆不多.在课余时间里,众多的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与社团的活动相冲突,也会导致“暂时性场地设施不足”现象的出现.因此,体育场地设施在校园的合理布局,修建小型的、分散的体育设施,无疑会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好办法.

(4)活动经费高校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渠道: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划拨、社团的会费收入、社会赞助.调查得知,体育社团的主要经费来源是社会赞助.团委等职能部门每年均划拨一定的经费,但份额较少,主要是用于维持社团的正常运行;社团也向成员收取一定费用,但都在50元以下,以弥补团委等部门经费划拨的不足;社会赞助经费的获取,限于社团活动期间,而且,活动的规模越大,影响越大,获取的赞助越多.调查还得知,92%的成员不知道社团经费的筹集与使用情况,且社团也无此方面的财务记录,暴露出社团财务管理的混乱.

2.6 社团组织管理

(1)社团管理模式调查发现,有17所高校对社团的管理采用了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大学生体育社团这种模式,只有3所高校采用了团委与体育部门共同管理体育社团的模式.前一种模式的优点是管理明确、效率高,缺点是难以发挥学校体育部门的作用.社团活动中指导老师缺乏,这也许是原因之一.后一种模式的优点能充分发挥老师,尤其是体育老师的优势,但也容易形成多头管理,管理效率低的后果.

(2)社团组织从校团委等相关部门了解到,大学生体育社团都有自己完善的组织结构,但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关于社团的宗旨、发展规划、活动计划、执行情况、权力结构等内容,社团成员不了解的占85.4%,说明成员对自己社团的认识存于表面.这种情况也阻碍了体育社团进一步的发展.

3 结论

通过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的研究,得出:

(1)社团种类主要是传统的竞技项目,以球类为主;

(2)社团规模较小,成员少,且多为低年级学生构成;

(3)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以兴趣为主;

(4)社团实际运作过程不佳,表现为活动次数少、指导老师缺乏、活动场地与活动资金投入不足;

(5)社团的管理基本采用校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大学生体育社团这种模式.

[1]王传友,冯伟.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1).

[2]王国亮.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8).

[3]周晓敏.大学体育社团发展困扰及评价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2).

G812.1

A

2095-4654(2013)06-0140-02

2013-03-22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安徽省社团
缤纷社团
成长相册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K-BOT拼插社团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