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活动学习”开发综合教学平台*

2013-03-15 14:59孙福海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个性化实验教学用户

孙福海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华南师范大学自2005年正式建立全国第一家课程与教学实验室以来,就努力利用和拓展文科实验室的功能,全面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实验,对新设的小学教育专业更是引入全新的培养方式.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教学和实验教学经验成果,我们进行了基于“合作活动学习”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合作活动学习,就是通过合作式的活动和活动化的合作,使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在互动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形成经验并建构知识与经验的意义和价值.

基于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已有的开发和使用经验,我们打破常规,设计和开发了既灵活又高效的“合作活动学习”式实验教学综合平台,汇聚个性化评价跟踪激励及新型合作活动交流方式,其核心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信息化合作活动学习,高度集成学生学习和实验记录自动跟踪引导、实验预约、班级小组合作活动、实验教学、作业实验考试评价、提问答疑、知识共享、综合交流等功能模块.此系统超越以往孤立的网络课程网站、教学资源网站,以“合作活动学习”为核心理念,开发了此平台.

1 系统应用架构

本系统采用MVC设计模式,以PHP为开发语言,数据库采用MySQL,结合JAVA和CSS技术来实现.在功能拓展上,系统可以开发插件的形式灵活拓展,各模块可根据需要添加删除,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功能需要;审核体系可以自定多级审核,满足管理实际需要;通知等可通过手机短信、邮件、站内消息同时发送,并可查看确认通知状态,保证执行力.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设计理念

系统设计理念为:以合作活动学习为主线,采用“任务、流程、项目”等模型来运作合作活动学习,具备教、学、资源、过程、合作互动、管理和评价的完整教学特征;以应用整合为基础,以知识管理为支撑,通过对各种应用系统的整合,使用户、知识、流程、任务整合展现,从而使活动和知识逐步整合,结合知识管理机制,有效推动知识的流动;以学生导向为形式,系统能跟踪引导学生学习,引导系统可以智能分配学生所要接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从以功能为导向到以学生为导向的转变,实现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2.2 系统设计功能

系统设计融合多系统,突出教学的合作活动特征,通过系统跟踪引导模块体现个性化的教育理念(见图1示例).

图1 以一课程为例的教学系统交互作用图

系统实现了以下方面功能:

(1)课程教学.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学习情况:通知签收、预习材料、预习报告、组长汇总、助教汇总、作业提交、实验报告等情况,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并据以提供指导和帮助.

(2)班级小组.根据教师组织的实际分组对应在网络年度课程中创建和参与小组,每个学生可参加多个课程的不同小组.小组可进行讨论、共享、辩论、投票、完成小组任务.

(3)学习跟踪引导.系统自动跟踪分析用户,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定制服务、即时服务和主动服务,通过用户模型中的矩阵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资源配送服务,使用户向“表现好”的区间集中,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和助教可查看学生学习进度,学习进度以进度条形式表示,可以清晰呈现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4)实验预约.预约系统向用户呈现7天内各实验室的预约情况,用户自行预约并提交审批,用户可随时查看审批状态.系统具备预约冲突自检功能.

(5)知识共享.实现各课程的文档、资料归档在系统中,实现教师知识经验、优秀学生知识经验汇集在系统中,供同学以及新生预览.提交的问题在解答后,可转化为知识.在学科范围内,学生提交问题,系统首先进行关键词切分,再进行Web数据挖掘,找到知识库中的类似问题的答案提交给学生.如果知识库中不存在类似问题,则将问题转发给教师,再由教师将答案提交给系统,同时将该题目以及解答纳入到知识库中,其他同学在问到相似问题时,可以直接给出解答.

(6)提问答疑.(7)考试系统.

(8)综合交流.每门创建的课程系统都自动创建对应的论坛,系统可区分同一个学生在多个课程论坛的操作,自动跟踪记录计入不同课程评分.

3 系统跟踪引导工作原理

3.1 工作原理

系统跟踪引导是贯穿于综合信息平台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系统对于学生的所有智能支持都依赖于此.其工作原理为系统针对已启动课程的学生进行自动跟踪分析并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自动维护模型,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调整模型,因此,它是一个可以不断进化和完善的模块.在此过程中,用户模型是实现此功能的核心部分,其存放着学生的学习表现,可供系统推理和预测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系统跟踪引导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发展,基于此,系统自动跟踪分析用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定制服务、即时服务和主动服务,通过用户模型中的矩阵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资源配送服务,使学生向“表现好”的区间集中,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实现学生专业发展.

系统跟踪记录单元包括:(1)在线时间.(2)预习.(3)日常学习任务,学生通知签收率和预习报告、作业、实验报告、小组任务等完成情况.(4)论坛操作,该课程下学生的论坛交流记录,包括发帖数、回复数、投票评比等.由于本系统有多课程并存,同一个学生也可加入多门课程,系统区分学生在某个课程论坛的操作,在哪个课程论坛的交流记录即计入该课程的评分.(5)提问解答.(6)考勤.(7)考试.

3.2 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的量化标准

用户模型中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的量化标准如下:

(1)平时分35%:预习报告5(评分上限,下同),作业15,实验报告10,其他任务5.

(2)课程学习中对应论坛的用户综合积分15%.

(3)学习成绩50%:组长评价上限5%;助教评价上限10%;教师评价上限10%;考试成绩占25%.

3.3 系统主要特点

本系统以小教专业网络课程等网站历次开发使用经验为基础,总结了文科类实验教学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以“合作活动学习”面向学生进行设计和开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实验教学和学生专业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1)强交互性.系统设计初衷就是以“合作活动学习”为核心,因此,交互性是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从学生注册登录开始就已经身处一个真实交互的网络学习社区,交互性密切贯穿于学生和助教、学生和教师、组员和组长、组员和组员之间.

(2)智能引导.系统通过用户模型中的矩阵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资源配送,使学生向“表现好”的区间集中,也就是引导学生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3)高度灵活性和拓展性.系统架构采取“核心+系统+模块+插件”模式,可以开发插件的形式灵活拓展系统功能.模块可以开通和隐藏,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功能的需要;审核体系可以自定多级审核,满足管理实际需要;通知可通过手机短信、邮件、站内消息同时发送;支持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等各种设备的交互.

[1]孙福海.小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7):336~339.

[2]黄甫全,曾文婕,陈冬梅,孙福海.网络环境下合作活动学习的行动研究——以“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改革试验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7,(8):58~61.

[3]曾文婕,黄甫全.合作活动学习:教育硕士课程的教学样式创新[J].复旦教育论坛,2011,9(5):29~32.

[4]章宗标,黄小莹.面向服务的智能网络学习系统[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3):244~247.

[5]宋秋艳,陈友明,文海英.智能网络学习系统中个性化学习研究[J].现代计算机,2009,315(9):4~7.

[6]戎项吉,徐玲玲.利用实验教学平台激发学生主观创造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1,(11):119.

[7]严启英,黄甫全.教学与研究的交融、漂移与整合——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文化进化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8~43.

[8]殷柯欣,刘肄倬,刘刚,刘钢,孙静波.计算机网络课程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研究与构建[J].才智,2011,(11): 137.

猜你喜欢
个性化实验教学用户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关注用户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