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在家上学的原因及问题探析

2013-05-27 09:47邓练华
关键词:课程内容上学评价

邓练华

[摘要]“在家上学”(home schooling)亦可以称为在家教育(home education),指处于学龄阶段的儿童不去公立或私立的学校,而是选择在家,主要有其父亲或母亲进行教育和管理,接受其父母认为最适宜的教育。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大量的在家上学个案。家长让孩子在家接受教育原因的很多,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模式的弊端、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良好的家庭环境的支持、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虽然家长选择该教育方式的原因各异,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课程选择问题、有效监督问题、如何评价其效果等。

[关键字]在家上学 原因 问题

“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亦可以称为在家教育(homeeducation),指处于学龄阶段的儿童不去公立或私立的学校,而是选择在家,主要有其父亲或母亲进行教育和管理,接受其父母认为最适宜的教育。[1]我国许多地方都相继出现了大量的在家上学的个案,例如:“现代孟母的小学堂”、陈阵“逃离北京”创办大理苍山学堂、肇庆市的姚泳光,等等。其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父母在家教孩子,亲戚朋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或者,一个区域的孩子共同学习,甚至还出现了小规模的私塾、学堂等等。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笔者主要就在家上学的原因及问题进行探讨。

一、孩子在家上学的原因

有研究学者就家长对在家上学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显示[2]:在家上学的观念正逐渐被我国的一部分家长所接受,而且他们认为只要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长能承担家庭教师的重任,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当时机成熟时愿意让孩子在家上学。接受在家上学观念的家长都同意应该承认在家上学孩子的学历,并主张对在家上学进行立法。这一调查结果似乎出人意料。因为,就政府来说,从2008年秋季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名副其实的义务教育,以确保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入学机会;就家长而言,现在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都希望孩子能进入好的学校并且接受好的教育,因此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入好的学校。调查结果和大量出现的在家上学的个案与上述情况似乎相互矛盾。这引起了笔者的深思,究竟家长们为何让孩子退学回家,自己教育。

(一)学校教育模式的弊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虽然学校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多。现阶段我国各方面的发展都处于矛盾多发期,学校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

1.学校只重视学习成绩,充满竞争

由于学校片面追去升学率,高考制度成为了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因此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指标。反应在学校教育工作上就是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的道德、健康心理及兴趣爱好的培养。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学之间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虽然他们都是在一个教室里同时学习,但都是个别学习,学生没能体验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忽视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2.不能因材施教,忽视个性培养

学校的传统教学在课堂传授中一般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参照点,使掌握快的学生被拖住,而学习慢的学生又不能跟上。因此不能照顾每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对于各个方面都不同的学生,教师都是以同样的教学方式教授同样的教学内容,不能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来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一刀切”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自己的个性。学校成为了“刻板效应”的加工厂,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自己的棱角。

3.考试频繁、课业负担重

有人称传统的学校教育是缺少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土壤,因为学校总是用各种各样的考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信任只能用分数来衡量,只相信分数,不相信学生实际的能力。考试的频繁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随时都必须为考试做好准备,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考试的频繁还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并且有造成恶性竞争的风险。在学校里“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现象随处可见。

(二)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他们要的不仅仅是孩子们能够接受教育,而且力求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他们开始思考学校教育模式的弊端和学校里一些对孩子发展的不利影响价值观。他们发现学校的教育状况很差,最主要表现在软件方面,特别是对学校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满意。家长对教育有自己的理解,认为教育是孩子健康快乐顺应他自己天性的发展过程,尊重孩子,顺应他的天性。他们还觉得应该相信孩子有自我选择、自我学习的能力。然而,目前我国的学校对孩子管束过多,过分束缚孩子的自由,而且学业过重,几乎没有玩耍的时间。因此,有家长曾这样说过“宁愿孩子成为在家上学的试验品,也不要让孩子成为学校教学制度的牺牲品”

在校教师很少考虑“教什么”问题,他们只考虑“如何教”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但是现在家长们更多的考虑孩子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更加关注的是“教什么”。什么样的知识对孩子有用,什么知识对孩子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他们开始关心学校的课程内容。他们发现学校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而且有很多重复的内容。尤其在小学阶段,用六年的时间来学习两年家可以学完的内容,很浪费时间。

(三)良好的家庭环境的支持

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家长较高的文化素质及民主的家庭氛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家长也不断在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与修养,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学生在家上学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远程教育成为现实,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世界各地先进的教育。同时它为在家上学的家长提供充足的家教信息,为在家上学的家长之间经验交流提供平台,了解西方国家丰富的经验,尤其国外的一些网站是专门为在家上学开设的,他们能为家长提供实施在家上学全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为实施在家上学提供了相当便利的物质条件。例如回家办“学堂”专职教育自己的儿女的徐雪金今年春天他创办了“在家上学联盟”网站,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半年时间,就引来了全国各地“在家上学”家庭的关注,他们在这里找到了“知音”,每天谈论火热。也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推动了“在家上学”的进程。

家长选择让孩子退学回家,在家上学的原因可能各异,各有侧重的考虑,但是实施过程中,都会面临到一些共同的难题。

二、“在家上学”过程中问题及其建议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何种受教育方式时,肯定会全面权衡其优势与缺陷。选择让孩子离校回家自己教育,也可能面临很多问题。下面笔者将探讨在家上学面临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尝试着提出建议措施。

(一)课程内容选择的问题

“在家上学”的家长们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教什么”,是教和学校相同的课程还是选择其他的课程?他们更关注教给孩子什么知识,而不是怎么教,所以必须面临课程内容选择的问题。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早在1895年是就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著名命题。选择哪些课程对很多家长来说都是难题,因为虽然他们很关注“教什么”,但是他们不知道哪些课程内容对孩子是最有价值的,选择的标准是什么,而且他们所选择的课程内容是否达到了国家对中小学生教育目标的要求。

影响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因素有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学习者因素。受这三因素的影响,课程内容选择有三种取向:知识本位取向、社会本位取向、学习者本位取向。家长在选择课程时必须考虑综合三个基本要素和三种取向,不能只考虑某一因素和单一的取向。因为在现实课程内容选择过程中,三个要素与三种取向同时存在,它们之间是相互交叉和影响的关系。在课程内容选择过程中,要把握好四大原则。一是合目的性原则,就是说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既定的课程目标,必须为实现既定目标服务,但又不能违背课程目标所涉的价值体系。二结构性原则,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在各部分内容之间保持适当比例,否则选择出来的课程内容就会失去协调,表现出片面性。三是多样性原则,课程内容应该有多种形式,多种风格,多重角度的具体材料,这样才能满足孩子的多元化需求。四是量力性原则,该原则要求课程内容不宜太难,要根据孩子的知识准备和“最近发展区”,为孩子选择适当的课程内容。

(二)对在家上学进行有效的监督问题

在我国,虽然许多地方上都出现了大量的在家上学的个案,而且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但是讨论的范围仅仅局限在家长应不应该让孩子退学回家,在家学习。笔者认为既然“在家上学”一种教育方式,而且家长有为孩子选择何种教育方式的优先权,那么更应该关注如何使这种教育方式发挥它最大的功效。现代社会是一个提倡多元化的时代,在家上学就是教育方式多元化的具体表现。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在家上学”这一教育方式的有效监督体制。对在家上学的组织形式、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等等都必须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其进行督察也是对保护儿童受教育权的一种表现。

但是应该如何对其进行督察呢?第一、转变传统观念,接受教育方式多元化。这是对其进行有效督察前提条件。只有人们都接受了“在家上学”教育方式,才有可能对其进行监督。在家上学的家长才有可能由“地下”转移到“地面”,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第二、教育部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对“在家上学”作出政策性的指导。第三、社区学校给在家上学的家长必要帮助,让在家上学的孩子能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加强学校与他们的联系。社区学校的校长可以定期对他们的课程内容及教学进程进行指导。

(三)如何对“在家上学”孩子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

通常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它不仅体现为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认知发展成就,也体现在态度、兴趣、个性等非认知领域的发展和成就上。[3]这通常是指学校教育对在校学生的学习成效的评价。学生学业成效评价的目标实际上是评价什么的问题。[4]目前,我国公立学校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所以在学习成效评价中非常注重学业成就的发展。“在家教育”这一新型的教育方式与公立学校教育一样,必须对其学习成效进行评价。

评价必须要有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客体不用说是在家上学的学生的学习成效,那么主体——评价者是谁呢?在校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者有: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笔者认为在家上学的孩子的学习成效的评价者主要来自社会对其各方面能力的认可,比如考取各种技能等级证书等。根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于孩子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评价,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对学业成绩的评价。在加德纳看来,每个个体都拥有七种智力:言语能力、逻辑数学能力、肢体运动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人际能力、内省能力。[5]这些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因此,对在家上学的孩子的评价应该从发展角度来探讨,弄清楚孩子的发展包括哪些方面。对在校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传统的标准化测试方法和新兴的非标准化的测试方法。笔者认为对在家上学的孩子的评价更应该采用后者,因为它更灵活,更关注对孩子学习过程的评价,能更好的检测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申素平.在家教育的法理分析——从我国在家教育第一案说起[J].中国教育学刊,2008,7:28-30

[2]孟四清.关于在家上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2,(2)

[3][4][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上学评价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上学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