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高农学专业课教学实践方法

2013-05-27 09:47陈万鹏
关键词:模块教学创新与实践因材施教

陈万鹏

[摘要]传统的教学实践存在许多问题,社会需要实践性人才,因此教学中,就必须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通过这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克服传统教学的不好的因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对专业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与实践 模块教学 因材施教

为了适应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及社会的需要,我们职高的农学专业课,在课程的安排与讲授上,就不能象过去那样,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第一位,培养出的学生必须是应用型的人才,这样才能适应当今农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根据我校多年的农学课教学情况,大胆地提出了改革,包括农学模块式教学、参与型教学、案例型教学等等进行实践式的探讨。

一、农学课程传统教学实践的内容与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实践的内容:

过去传统教学中,属于“老三段”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却忽略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中,学生一进校园,却不知道自己学什么,也不知道学完这样的课程后,今后到工作中有什么用,于是学生学习起来,就没有兴趣;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出了校门成了空有知识“书呆子”,实践的动手能力很差。

在过去教学的实践中,一般形式比较单一,大多以“参观法”为主,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田间,都是由老师精心选择有典型性有代表性的地方去参观,但由于时间、场地有限、还有人多、经费等条件限制,多数情况下都是走马观花,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写实习报告、体会、感想等、从而完成实习任务。但这种“参观法”实习造成学生对专业知识实践动手能力缺乏,从而使学生在独立分析问题和理论应该实践能力没有得到煅炼,影响了学生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也不利于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智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传统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方面上看:由于学生的素质不高,对基础的理论上的东西不清楚,比如果树的剪枝技术;播种过程中出现不会计算播量等,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知识脱节,在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情况不能去很好的解决,所以我们在研究教学模式改革中,虽然说实践的比例占很大,但相应的理论知识还得在跟上,那么对老师来说,本身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要有针对性,即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忽略重点知识点。

从教师方面上看:由于教学模式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教学的模式,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并掌握最新的农业知识,但由于多数老师没有真正从事过农业生产活动,对农业知识还是停留在书本的知识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却不知道怎么去解决它,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从教学硬件方面上看:由于过去教学都是以书本为主,所以在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课程知识点不清楚,搞不清楚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所以现今的教学改革所要求的书本必须符合现在教学的需要,同时配套的一些现代化教学工具必须跟上,比如电脑网络教学。

二、农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农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要求老师从执教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出发,将自己的关于教学设想编制成符合教学活动规律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比如农学作物栽培课主要以“模块教学”为主,以课堂讲授课,实习基地实习活动,周边生产队实习为三大载体。

在时间安排上,课堂讲授保证总学时三分之一左右,实习基地实习活动占三分之二左右,周边生产队实习应集中安排二次到四次,至少8学时。

在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中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教学全过程和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对于农学专业课,如作物栽培课,首先制定农作物模块课和教学大纲,包括课程名称,农作物种类,教学目标,学习态度,知识点,技能要求,材料及教具,场地等,农事安排,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早动争主动,比如水稻,不育5月苗,不插6月秧,6月25日,用晒田的方法控制无效分蘖,农业上做到春争日,夏争时,达到高产栽培技术要求,再其次制定模块教学中操作单有五单:技能单、信息单、资料单、作业单、考核单,技能单中有教学能力目标、能力评价方法、场地及器材、能力训练内容、及生产中注意问题,信息单是农业生产上有关资料包括农业知识、气象资料、国外生产情况、学科前沿理论等。

在教学中,实行模块式教学,模块教学也就是将农作物种、管、收分为几个模块,如整地是一个模块,播种是一个模块,田间管理是一个模块,作物收获又是一个模块,每一个模块让学生亲自操作,知识来源于亲身经历与感悟体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从让我学到我要学,深受家长及社会欢迎,模块教学对老师要求比较高,每节课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是教学全过程的分解和体现,更应按照五单进行,着力在如下环节上下功夫:1、向学生提出能力目标要求;2、给学生提出参与指导;3、按计划组织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提出要求,组织考核;教师对学生参与中发表的观点及解释最好有即时举要式板书或记载,要有简要总结或者再参与的要求、提示,学生参与的表现应该有记录,并做为考核内容之一,每节课结束时,教师应对教学实践实施情况进行小结。

三、农学教学实践改革创新达到的效果:

通过农学教学实践改革创新实施,首先教师有明显的变化,思想上从过去老的单一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了,转变了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改实验,并不断改革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在课余时间写有关教学的论文,并经常去周边的生产一线去学习,这都是过去没有的,也说明教学改革不但对学生有很大的变化,同时对教师也有很大的变化,也说明教学模式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在教学实践的运用上,能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注重实效,不追求形式。特别教师在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很好的把握好每堂课,由过去的“一潭死水”变成一个活跃的课堂,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手段,比如直接参加生产实践,在实践学习,这样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也从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实践的实施,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并能发现问题、独立去解决问题,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中不但让学生有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他们在书本上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及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在到实践中去提高自己,在是过去在教学中所达不到的效果。

提高了指导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教学实践模式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综合性很强,所以,要求老师必须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并且教学经验丰富,有很强的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促使指导老师一方面更新实习理念和实习方法,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学习和加强锻炼,努力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研究的新进展、出现的新技术,对提高指导老师的业务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模块教学创新与实践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教学设计与反思
论高中历史教学创新与实践
中职体操模块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开展的现状分析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探析
谈模块教学在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