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013-05-27 09:47王坚州
关键词:习题物理科学

王坚州

[摘要]本文从提高学生科学意识和习惯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中职物理课堂中进行科学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物理 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探索未知、发现真理、掌握方法,而且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科学教育相对于人文教育来说,更侧重强调对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正是由于科学教育在培养人才、塑造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所以科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乃至竞争能力,它也就必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因而,笔者认为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亲历科学过程,体验求实规范

科学教育是学生个体的科学再认识和再创造过程。因此科学教育就其认识过程而言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即遵循着“问题──假设──验证──理论”的探究思路。这样的探究思路总体上符合科学的求实规范,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然而,问题在于学生以怎样的方式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在当前科学教育中似乎流行着一种以科学探究思路为线索的,称之为“顺杆爬”的科学教育模式,即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设计出最简捷、高效的探究路径,而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听”“看”“思”为主要活动方式,追随教学设计思路顺藤摸瓜地观察、理解、消化、获得结论。虽然,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也经历了所谓的科学探究,但这种从问题发现到假设提出,再到验证方法、步骤,甚至连表格都设计好的探究并不反映科学探究的真实过程和高度复杂性;在这里没有挫折,无需反复;没有怀疑,无需争论;没有尝试,无需验证。它只是科学探究的形似,而没有神似。学生从中体验不到科学的求实规范,也不利于学生求实精神的培养。也就是说,只有亲历科学过程,才能体验科学规范,领悟科学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变革这种顺杆爬式的科学探究,变“看科学、听科学”的形式探究为“做科学、体验科学”的亲历性探究,让学生在亲历科学的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的求实规范,领悟求实精神。

二、把科学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

科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尽快培养创造型人才,有利于提高科学素质和科学鉴赏力,有利于创造性地研究工作。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钻研教材、教法,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思想的教学,课程内容求精不求多,以便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对物理世界的直接体验。比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时,应着重讲授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提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即“假设、演绎、验证和推理。”像讲故事一样使学生耳目一新,有利于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抓住一些规律研究和一些概念的本质联系,使得学生加强理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比如,在物理学中,有不少定律是研究几个量之间关系的,例如: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等,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而研究出来的,还有不少物理量的定义,如 ,

等,都采用了比值定义的方法,抓住它们的共同特征,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规律的掌握。科学方法的教学既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又能使学生摸清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1]。

三、将科学方法教育贯穿于物理习题教学之中

1.精讲多练

多年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中生动精辟的讲述,学生对于课本知识只能达到理解的水平。而要达到运用的水平,就要通过学生参与解决新问题的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景,强化习题教学和具体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才能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今,我们也可以说:“授人以鱼,不如与之同渔”。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主要是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要站在科学方法论的理论高度,研究各种题型,分类概括,精选典型例题和习题,进行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局部思维与整体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等训练,做到精讲多练。这也是我们从浩瀚的题海中摆脱出来的良策。

2.设计典型习题,训练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尽管教师进行了生动精辟的讲述,但学生对于知识也只能达到理解的水平,如果要达到运用的水平,就非要经过学生本人参与分析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不可。因此,教师要创设情景,强化习题教学和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习题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主要是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站在科学方法论的高度,认真研究题型、分析归类、精选典型例题和习题,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局部思维与整体思维、类比思维与联想思维等专项训练。在教学中有些习题要运用科学方法来求解,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的应用。

四、把科学思想、方法、态度、精神的教育贯穿于实验教学之中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发展往往离不开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观察和实验既是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好中学物理知识的一把金钥匙。“科学的本质是通过观察验证”。[2]强调通过观察、实验来验证理论,既是科学教育自身的内容和要求,也是体验求实态度、求实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因此,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勤于观察的习惯,对物理课的学习肯定会有较大的帮助,而且能使学生学会如何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给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思想、方法,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放大法”、“替代法”和“比较法”等,以培养他们科学的思想、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参考文献]

[1]张智.物理教学中科学素质教育的培养与实施[J].辽宁师专学报.2004年9月第六卷第三期第50页

[2]美国教育促进会.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M].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年版.第5~7页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南宁)

猜你喜欢
习题物理科学
留言板
点击科学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科学大爆炸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