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2013-05-27 09:47刘媛
关键词:旋律美育意境

刘媛

《音乐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应把握音乐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乐感的培养和美的熏陶。”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应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可见,美育在音乐教育中十分重要。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既是培养人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本学科的基本要求。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应如何实施美育呢?

一、理解歌曲的情感美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资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二、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中国传统音乐追求幽婉、深邃、淡泊的含蓄美,视虚实结合、阴阳相辅、意象共存为最高艺术境界。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使中国传统音乐创作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二重结构: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传统的意境美。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中国传统音乐虚实相生,既追求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又趋向于表现“虚无”的意境。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无意精确鲜明,它借助于悟性、直觉,它是主题之外的一种审美特质。道家创始人老子主张“淡兮其无味”,他强调:“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之下,庄子主张:“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促进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虚境”,给欣赏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虚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是实境的升华,这种意境美至今仍有巨大的美学价值。

三、欣赏歌曲的旋律美

有人说:音乐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力量,是因为那些音符使人们思路开阔,唤醒回忆,引起共鸣,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角落,于是让人感动。我想:这,就是音乐之美吧。

不管是歌曲或是单纯的旋律,只要闭上眼,就能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视听盛宴,耳边的乐调构成一幅幅画面,在脑海中演绎着妙不可言。它带我们领略大自然的清新;它带我们感受情意的深厚;它使我们拥有战胜困难的力量……

当我听着充满了鸟声,水声,风声的轻音乐,就仿佛置身于那一片山林中,感觉着最原始的风景,最真实的大自然。我可以清楚地触碰到脚下的石板路,看河水漫过石块,听微风吹过耳畔……我们的大自然是何等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清澈的旋律流过我们身体的,是天人合一的心境。

一首《同桌的你》,让多少人忆起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里单纯细碎的情感!那样贴近每个人生活的词,那样简单上口的曲调,是最能唤起回忆的呵。不管是亲情、爱情、友情,总能在切合的音乐中找到共鸣,有时只需哼上两句,便会潸然泪下。这样的音乐赋予我们的,是恒久的感动。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压力,我们总难免有意志消沉,甚至颓靡不振的时候。这时,激昂士气的励志歌曲,总有着一种振奋的力量,让冻结凝固的血液再次升温、沸腾。只需一句“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刹时就能温暖了全身,再次燃起斗志。那鼓舞人心的旋律以及坚定的歌词传递给我们的,是无穷的力量。

四、让音乐与舞蹈结合创造美

《天鹅湖》、《胡桃夹子》等世界经典芭蕾舞剧的旋律是何等的优美,其艺术的魅力百年经久不衰。试想,没有音乐的旋律作衬托,只注意技能、技巧的完成,最终带给观众的感官效果只能是苍白无力,也就谈不上什么真正的舞蹈美。因此,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旋律是音乐的最佳体现。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与舞蹈的相互融合使其内容更加完美和具体。伴随着时代向前迈进的节拍,在即将步入2l世纪的今天,应当进一步重视研究音乐与舞蹈的辩证关系,努力探索建立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点又富有时代精神的新型音乐舞蹈训练体系,以求舞蹈事业的发展与时代同步。

现在校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将是下一世纪舞蹈艺术发展的主力军,从现今起,就应注重在舞蹈教学中对他们音乐美感的培养。教师要首先树立起这种意识,从每一节课做起,培养他们舞蹈动作与音乐相配合的感觉。设计课堂训练动作或组合时,首要的是选择与其相配合音乐曲目的风格是否与动作或组合风格相吻合,能否抒发相应的思想感情。与动作或组合统一风格的曲目,就能充分抒发与之相应的思想感情。这样的乐曲,在课堂中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激情。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美育渗透,可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使学校成为音乐摇篮,为培养“四有”新人作贡献,为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气质。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洼县田家学校)

猜你喜欢
旋律美育意境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给你的信
春色满园
美育教师
7月,盛夏的旋律
一朵花的意境
大地的旋律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