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

2013-05-27 09:47郑福秋

郑福秋

[摘要]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习作训练是对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升华,是注重语文学科学践性特点的体现。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依托教材 拓展内涵 延伸升华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材料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作表达的过程。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两个“主阵地”。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因此,习作训练应融入课堂阅读教学中,而不是游离于课堂阅读教学之外。

一、依托教材,挖掘资源

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困扰着我们;学生不知写什么的现实苦恼着他们;语文教师有责任解放学生的大脑,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潜能,开拓视野,找回写作的乐趣,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知道学生从写作角度理解吸收知识,从中获得写作素材和写作兴趣,就会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四年级教材中《乌塔》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当学习到乌塔谈及管理孩子方法时,学生在心中孕育了很久的想法因与乌塔产生了共鸣而顿时爆发出来。此时学生们有点头赞同乌塔的,有说自己父母如何管制自己而失去自由空间的,有几个人共同交换意见的,有独自在对父母的教育而大提抗议的……此时,课堂上出现了小小的混乱。我借此契机,因势利导,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生们谈完自己的想法后,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许多观点,然后动之以情地谈了父母对孩子成才的渴望,情之深,心之切,难免造成部分家长的一些比较极端的做法。最后,我和学生们达成共识,用爱做桥梁,父母和孩子在许多方面是可以沟通协调的,那如何让父母了解孩子的苦衷呢?此时,有学生大声说:“给爸爸妈妈写信吧!”学生们按捺不住澎湃的心情,释放着心中的积淀,才思泉涌。《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此环节便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二、钻研教材,拓展内涵

收有密切的关系。”《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习作训练是对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升华,是注重语文学科学践性特点的体现。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可以说都是经典之作,是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最佳选择,对于这一资源,我们可以再开发,再利用。

如四年级教材中《小木偶的故事》一课,课文写了老木匠做了个小木偶,并给了他一个“笑嘻嘻”的表情,他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后在小巫女的点化下,小木偶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文章意犹未尽,我抓住这一因素,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想象小木偶在获得人类所有表情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故事。有一个学生写道:小木偶再度遇到熊警官,帮助熊警官教育了小红狐,小木偶和小红狐成了一对好朋友;还有一个学生,他写到小木偶在寻找朋友的过程中,因嫉妒和占有欲而丢失了笑,他重新找回笑的故事……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愿望,并实现了自我教育的功能。

三、利用教材,延伸升华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文材料。写作时,要鼓励学生多用,尝试着用,既强调积累,又强调运用,读和写就联系在一起了。读和写的相互促进,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极大地好处。这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完美的结合。

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六组课文中《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作者按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顺序,抓住四季景物的不同特征,给我们描绘了景色诱人的小兴安岭。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我安排了一次练笔,学习这一课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我们辽阳的太子河。我们的学校就座落在太子河畔,平日的观察加上写法的指导,学生们都能抓住一年四季太子河景物的不同特点,按四季顺序写出美丽的太子河。

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组课文中《鸟的天堂》一课,记叙了作者和朋友早、晚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在教学这一课的同时,我就指导学生注意观察一天当中不同时间太子河的景物特点。学完课文之后,我们按早晚这一时间顺序对太子河的景物进行描写,学生们抓住了早晨太子河的热闹,写出了晨练人们的不同表现,太子河畔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傍晚的太子河宁静美丽,夕阳映衬着静静的河水,漫步太子河畔,不禁使自己融入这美丽的自然景色之中。

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五组课文中《颐和园》一课,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学完这课后,我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共同观赏太子河,边游览边指导,回去之后,我们再度以《美丽的太子河》为题,按照游览顺序来描写太子河的美丽景色,再次领略太子河的迷人风光。

深挖教材,感受生活。受教材的启发,写身边的事物。写作训练源于阅读教学,写作训练高于阅读教学。

总之,我们要积极利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两个“主战场”,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辽宁省 辽阳市 白塔区 二道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