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台梭利“自由教育原则”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

2013-05-27 09:47韩玙
关键词:理论基础

韩玙

[摘要]玛利亚·蒙台梭利 Maria·Montessori(1870—1952)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被誉为世界上自福禄培尔以来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自由教育原则”是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理论。蒙台梭利强调,教育必须服从儿童本性的自然发展和自由发展。本文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入手,着重分析了“自由教育原则”的三个理论基础,并由此得出了其实质内涵。

[关键词]自由教育原则 理论基础 实质内涵

一、蒙台梭利生平简介及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之一。她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后考入罗马大学医学系学习,1896年获得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1901年,蒙台梭利进入罗马大学哲学系学习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等课程,并广泛涉猎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的著作,这些都为她以后教育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至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在进行教育实验的过程中,她认为追求自由是儿童的自然本性,是儿童心灵发展的自然倾向。她将这种自由原则运用到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儿童之家的建立对蒙台梭利有特殊的意义,也是其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大转折。

1909年,蒙台梭利总结了“儿童之家”的教育经验,出版了《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一书,全面阐述了自己的实践经验、教育观点和方法。1919年后,蒙台梭利在不少国家开设了招收各国学员的国际训练课程班,亲自传播她的教育方法,受训人达到四五千人,由此形成的蒙台梭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扩大。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倡在自由的气氛上让儿童获得发展,并且在以“发现儿童”为主旨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构筑起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思想体系。蒙台梭利用自己一生的辛勤劳动与不懈努力为当代儿童教育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自由教育原则”的理论基础

“发现儿童并促进其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是蒙台梭利自由教育原则的基本内容,她的所有理论体系也正是建立在“对儿童及其心理发展的认识”这一逻辑起点上的。

蒙台梭利对儿童心理的认识深受卢梭、法国哲学家伯格森及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等人的影响,在她的许多著作中,对儿童的发展做了详尽的阐述,这些观点也为她“自由教育原则”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儿童身上蕴藏着“内在生命力”

从发展角度来看,儿童有着一个发育着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蒙台梭利指出:“在儿童心灵中有一种深不可测的秘密,随心灵的发展逐步显现出来。这种隐藏的秘密像生殖细胞在发展中遵循某种模式一样,只有在发展过程中才能被发现。”

(二)儿童的发展借助于自由活动而实现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通过独立活动获得对自我实现形式的直观解释。活动是儿童发展的唯一途径,是儿童进行不断探索、自我建设及成长的主要形式。”她在《教育中的自发活动》一书中指出,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儿童会产生一种自发活动。通过借助自发活动,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相应经验,进而得到发展。基于此认识,蒙台梭利要求教育者必须尊重儿童的自我活动,学会观察儿童通过活动表现出来的自我发展规则。蒙台梭利是用“工作”一词来表述有关儿童的活动的,她并不赞成“寓教育于游戏”的儿童活动,她认为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培养儿童严肃认真、准确求实、责任感、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与行为习惯。她认为只有通过儿童的工作才能让儿童初步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的规则与自由,由此达到发展、塑造儿童的目的。

(三)儿童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她认为,旧的教育只包含教师和儿童两个因素,不重视环境的影响。新教育应当包括教师、环境和儿童三个因素,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发生作用。蒙台梭利提出,儿童早期的环境经验对以后阶段发展,尤其是儿童智力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个环境必须充满温暖,有着丰富的营养且所有的东西都不会对儿童有害。用蒙台梭利的话来说,这个环境应是“有准备的环境”,这是因为现代人们的生活环境极其复杂,许多地方不适宜幼儿发展。一个孩子出生后要适应这样的世界, 就需要成人的帮助。为此必须在儿童和成人的世界建立一座桥梁,“有准备的环境”就是这样一座桥梁,其作用是使现有的环境适合儿童的发展。

蒙台梭利对儿童及其发展的论述,为提出“自由教育原则”奠定了基础,通过她对儿童及其发展的阐述,使自由教育原则更具现实意义。

三、“自由教育原则”的内涵与实质

“自由教育”的概念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变化。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自由教育的思想,认为自由教育是适合于“自由人”的兴趣、需要和职责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以卢梭,夸美纽斯为代表的自然教育思想促使自由教育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他们认为自由教育是指那些能够遵循自然特别是儿童内在自然规律的教育,即“自然的教育”,这种自由教育的思想为现代自由教育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蒙台梭利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由教育原则是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从妨碍其身心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现。在蒙台梭利看来,自由教育最重要的在于出自儿童内在的需要的自主活动,不依赖他人,而是凭借自助,即自我服务。据此,蒙台梭利设计了独特的活动材料,通过自由活动实现自由教育。例如,她根据儿童身高及体重改造了普通学校的固定桌椅,改造后的桌椅很轻,儿童可以自由的搬动,便于儿童自由活动;他还将玩具柜、教具、生活用品都设计成适合儿童的尺寸,这些都立足于儿童自由选择,自由取用,自由操作,一切活动都由儿童自由决定,成人不过多的干涉儿童,这样有利于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下实现自由的发展。

由此可见,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原则的实质就是给儿童以自由,尊重儿童的权利及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通过采用合乎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的教育,发现并解放儿童,使儿童获得真正的自由,从而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著.祝东平译.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版.

[2]蒙台梭利著.祝东平译.发现孩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版.

[3]蒙台梭利著. 祝东平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版.

[4]张莅颖著.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与实践[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版.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新华幼儿园)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
师范教育中实践性课程的理论基础初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微视频在化学教学中的调查、实践、反思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