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课中“问题化”教学的应用

2013-06-14 05:55陶金嵩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3期
关键词:问题化教学初中生物

陶金嵩

摘 要:对问题化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化教学常采用的具体方式、问题化教学中常出现的误区及四种对策进行了探讨、分析、总结。

关键词:初中生物;问题化教学;积极思考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疑,把教学问题化,激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一、课堂导入问题化

课堂教学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利用事先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以《光合作用》为例,我设置了如下的导入问题:

设置问题:为什么万物生长靠太阳?引出用探究实验解决这个问题。

(1)实验材料和用具

盆栽的天竺葵,黑纸片,回形针,酒精,碘液,大小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2)实验方法

①取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正反两面都夹紧,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h~4h。

③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⑤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

(3)实验讨论

①为什么要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②为什么要对一片完整的叶进行部分遮光?

③a.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

b.为什么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来脱色呢?

c.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而不能用火直接加热酒精?

d.绿叶在酒精中脱至什么颜色时,停止加热?

④a.遇碘变蓝是什么物质的特性?

b.脱色的叶片遇碘后颜色有什么变化?

c.说明了什么问题?

(4)光合作用的定义

根据以上的讨论我们能否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定义?

(5)光合作用的实质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能否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实质?

物质转换:无机物→有机物

能量转换:光能→化学能

以上问题直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这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问题化

教学问题的设计重点要考虑层次性,即由浅入深设计基本认知型问题,归纳提升型问题,拓展创新型三类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讲授《蛋白质的结构》一节时,我先展示氨基酸的结构图,然后设计以下问题:

第一类:

1.氨基酸是由哪些化学元素组成的?

2.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3.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哪些类?

第二类:

1.蛋白质在结构上有几个层次?

2.蛋白质功能与结构有什么关系?

通过问题使学生既能很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又能使不同个性的学生的智能得到发挥。

三、思维能力培养问题化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人人皆有,

但由于人与人之间思维能力存在着差异”,所以不同的学生具有

不同的特长。

四、课堂结尾问题化

在课堂结尾时,不妨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处于求知欲得不到完全满足的状态,容易诱发学生在课外时间里也能主动思考、

提出问题。

笔者认为生物问题化教学中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

(1)点与面的关系。应面向全体学生,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

(2)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3)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

(4)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通过问题化教学,既直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长寿.中学生物教学基本功[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2]刘杰,李正滋.研究性学习解读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化教学初中生物
民族预科大学语文课堂的“问题化教学”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问题化教学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有效应用探究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