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上海特校教师论文发表的计量分析

2013-06-26 12:12余建伟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特校十一五论文

余建伟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 上海 200062)

一、引言

“十一五”期间是上海教育科学研究空前活跃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特殊教育研究成果引人注目,全国2项特殊教育的获奖成果均来自上海,第一次出现中小学教师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被评为一等奖。[1]可见,特殊教育研究已成为上海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校教师也逐渐成为特殊教育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本文将对“十一五”上海市特殊学校教师公开发表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的分析,以展示他们的学术成果和水平,并通过现状分析来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为特殊学校教师进一步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一定启示。

二、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全部取自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首先进入中国知网,在检索条件下,选择检索项为作者单位,以上海市29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规范名称作为检索词,检索2006~2010年各特殊学校教师在国内正式期刊杂志上发表的各类学术论文,采取精确匹配模式。然后对上述检索结果进行甄别和筛选,剔除第一作者非上海特校教师的论文,保留符合研究要求的论文共86篇。

(二)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文献计量学是采用量化手段,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对象,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特征、结构和规律的一门学科。[2]本研究将从论文发表的年份与数量、发表刊物、论文研究方法、论文主题、论文作者、作者的校际分布几方面进行统计,并分别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结果:

(一)论文发表的年份与数量

表1:论文发表的年份与数量一览表

由表1可以看到,在中国知网的收录范围内,上海市特校教师在“十一五”开局和收官阶段发文较多。2006年和2007年是论文发表的高峰期,分别发表了22篇和23篇,2008年、2009年数量开始下降,分别只有13篇和11篇,2010年又出现缓慢上升,达到17篇。总体上来看,上海特校教师论文发表的数量呈阶段性变化,尚未表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

(二)论文的发表源分布

表2:论文发表源分布一览表

上海特校教师论文发表源按照发表的期刊类型可分为特殊教育类期刊、普通教育类期刊和其他类期刊。特殊教育类期刊是指有固定名称、刊号,定期发表特殊教育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刊物。上述三种不同类型的期刊按照中文核心目录(08北大版)的收录标准又可分为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由表2可知,“十一五”上海特校教师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核心期刊11篇,占论文总数的12.8%;一般期刊75篇,占论文总数的87.2%;在特殊教育类期刊发文41篇,占论文总数的47.7%;在普通教育类期刊发文38篇,占论文总数的44.2%;在其他期刊发文7篇,占论文总数的8.1%。从上述统计中不难发现,上海特校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并不多,在特殊教育类期刊发文的数量和比例也较少,发表论文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分析

Boisott&Child根据社会科学主流研究方法的分类标准,将学术论文分为以下六类:(1)规范型,指表明立场或者政策性的论文;(2)描述型,指用案例或数据描述现象,而不进行实证分析;(3)文献型,指对文献的整理、总结、评论、延伸;(4)概念型,指论述变量或者概念之间的关系,但不进行实证分析;(5)实证型,指以定量分析方法验证理论假设;(6)定性经验型,指用案例、访谈等途径获得的定性数据构建变量或者概念间的关系。[3]据此,笔者对“十一五”上海市特校教师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方法统计。见表3。

表3:发表论文的方法类型一览表

从表3中不难发现,上海市特殊学校发表的论文以描述型为主,占论文总数的54.7%。描述型研究虽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却因其无法直接推导理论或验证假设,难以成为构建理论的工具,故高水平学术期刊一般不接受这类研究。[4]之所以出现大量描述型研究,可能与特校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现状有关,特校教师长期处于教育教学一线,对各种现象进行描述也是最省时省力的。文献型和实证型最少,分别为3.5%、6.9%,其他类型如规范型、概念型、定性经验型所占比例也不高,分别为10.5%、10.5%、13.9%。这说明,上海特校教师对文献的整理和评论、对变量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定量分析和验证比较缺乏,对变量、概念的构建以及变量和概念间关系论述也不多,研究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和精细化。

(四)论文的主题内容分析

根据研究的障碍类型不同,将上海特校教师论文的主题分为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脑瘫四类。见表4。

表4:论文研究的主题与数量一览表

表4显示,上海特校教师论文研究的主题中,“智力障碍”是最密集的内容范畴,占发文总量的36.0%;“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的发文量位列二、三位,分别占总发文量的12.8%和10.5%;“脑瘫”研究的比例很低,仅3.5%。而作为当前研究热点的自闭症1篇都没有。可见,上海特校教师论文的主题多集中在传统的弱智、聋、盲三类障碍类型上,对脑瘫、自闭症等难点和热点问题研究则很少。

(五)研究方式及研究力量的分布

表5:论文作者分布统计

如表5,从研究方式来看,独著论文67篇,占论文总数的77.9%;合著论文共19篇,占论文总数的22.1%。在合著论文中,2人合著的占合著论文的52.6%,3人合著的占合著论文的47.4%。可见,独著仍然是上海特校教师发表论文的主要方式。合作研究中以2人合作和3人合作为主,但总体上看,合作尚未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式。

表6:研究力量的校际分布

从论文第一作者所在的特殊学校来看,研究力量的校际分布不平衡。如表6所示,5年间,发表论文10篇以上的特殊学校仅有1所,发表论文5篇及以上的特殊学校有3所,其他特殊学校发表论文均不足5篇。

期刊的核心作者群发挥着学科的导向作用,不断地将学科研究推向新水平。[5]以论文第一作者为准,统计作者数量,发现上海特校教师的98篇论文共有70名第一作者,其中发表论文仅1篇的作者61人,占作者总数的87.1%;发表2篇及以上的作者有9人,占作者总数的12.9%。这表明,上海特校教师中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四、讨论

论文发表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试图在五年时间内对上海特校教师发表论文进行全面的评价还为时过早,但它值得我们给予认真的审视和反思。通过对“十一五”上海特校教师发表的论文进行计量学分析,可以发现:第一,论文发表的数量呈阶段性变化(如表1),核心期刊和专业期刊发文不多(如表2)。第二,研究多以现象描述或定性经验的介绍为主,文献型和实证型研究较少(如表3)。第三,研究主题的偏向性较大,主要集中在智力障碍和特殊学校的管理和课堂教学上,而对脑瘫和自闭症等研究较少(如表4)。第四,合作研究少,研究力量的校际分布不平衡(如表5、表6)。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可以推测,造成上海特校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增长缓慢及在核心期刊、专业期刊发文不多的原因可能与他们当中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有关,另外,学校之间、跨单位之间的合作比较少造成研究力量的相对薄弱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以描述型和定性经验型为主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主题的偏向性可能与研究的难易程度有关。现象描述和定性经验的介绍相对简单,而文献型、实证型研究方法则要求对文献进行整理、评论或是用定量分析方法来进行验证,难度较大。同样地,对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的研究相对于脑瘫和自闭症等“疑难杂症”也要容易的多。合作研究少,研究力量的校际分布不平衡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还是是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过少,缺乏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得相互之间的认识和互动不足。可见,上海特校教师虽然在论文发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今后的研究可以着眼于这些方面的改进。

(一)坚持质与量并重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研究论文的撰写是一项既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又需要外部支持的创造性活动。从“十一五”上海特校教师发表的论文来看,5年共发表86篇论文,其中仅11篇发表在核心期刊,发表在特殊教育类专业期刊的论文也只有41篇。因此,提高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是当务之急,这一方面需要教师本人加强对发表论文的关注和重视,明确从事教学科研的意愿,另一方面相关学校和领导要制定“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长远规划,围绕规划进行经费投入和教师科研培训,建设一支高产的、高质量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并为最终形成一批核心作者群打下坚实基础。只有在质量并重的指导思想下,特校教师才能突破当前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不足的现状。

(二)注重研究的全面性

分析上海市特校教师发表的论文,我们发现:第一,在方法上他们更倾向于进行现象的描述和经验的介绍,作为更具科学性和精确性的实证研究在本次文献统计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仅6.9%,文献型研究更少,只有3.5%。因此,注重研究方法的全面性,强化实证研究,通过探讨影响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各种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果机制来探索和解释各种事实和现象,同时重视对特殊教育领域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再加工,将是上海特校教师研究的重要方向。第二,在主题上的取样上也不够全面,对弱智、聋、盲等传统领域研究较多,对自闭症和脑瘫等“重难点”的关注较少,而这一方面研究的加强需要特校教师克服畏难情绪,重视对先进理论和方法的学习,需要相关学校和领导采取固本培元的战略思路,系统提高特校教师从事教研的理论功底和素养。加强研究单位之间的合作

在研究方式上,合作研究仅占22.1%,并且主要是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合作,跨学校、跨单位之间的合作研究较少。因此,学校之间以及跨单位之间的合作将是提高上海特校教师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的必然趋势,这些合作方式也会缩小校际之间研究力量的差距,有利于提升上海特校教师整体研究水平。同时,适时创造机会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也是必要的。上海作为我国特殊教育改革的前沿,加强与其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开阔特校教师的视野,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特校教师开展研究的模式,可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本土化研究之路。

[1]苏忱.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科研——上海“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状况述评[J].上海教育,2011(24):10-13.

[2]林萍.教育研究成果评价与文献计量学在其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04.

[3]Max Boist,John Child,From fiefs to clans andnetwork capitalism:explaining China’s emerging economic order[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6(4):600-628.

[4]方征.我国小班化研究现状评估与展望——1998-2009年的文献计量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8-82.

[5]段和平,史文海,俞立,等.探讨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和核心作者群的重要意义[J].临床荟萃,2004:480-483.

猜你喜欢
特校十一五论文
创特色品质特校
在科研支持下的特校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浅谈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
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特校校园生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
宁夏科技发展规划创新体系建设评价研究